蚂蚁 发表于 2013-4-30 14:51:57

澹台灭明将儒家思想引进江西

  提起澹台灭明,许多南昌人也许不陌生,他是孔子的七十二贤徒之一,其墓葬遗址在老南昌二中校园内。但是你知道澹台灭明为什么要来江西吗?他在南昌又做了哪些事?

  本期的“南昌记忆”将带您重温澹台灭明的故事。澹台灭明,一个相貌丑陋却品德高尚的人,受到歧视不但没有沉沦,反而更加发奋求学,严谨修行。他的到来不仅填补了江西儒家文化的空白,也对后来的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省社科院文化研究部研究员龚国光说的那样:“澹台灭明是维护社会正义、秉公而行的典型,他为江西打上了节义之邦的‘底色’。”

  澹台灭明其人——

  曾因相貌丑陋被孔子嫌弃

  “澹(tán)台灭明生活在2500年前,他是对南昌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人。”省社科院文化研究部研究员龚国光对记者说。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他是孔子的七十二贤徒之一,但是孔子对这位高徒却不太“待见”:“主要是因为他长得丑,孔子不喜欢相貌丑陋的学生。”

  因有碍于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孔子勉强收澹台灭明为弟子,但很快便无法忍受这位“额低口窄,鼻梁低矮”的学生,让他退学自修。回到家的澹台灭明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孔子理论,宣扬孔子思想。若干年后,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游做武城地方官,孔子问他:“你那里有什么人才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孔子听后感慨:“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我凭语言判断人,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这句话,后来成为妇孺皆知的自省之语。

  在南昌的故事——

  南下讲学聚徒三百

  早期,澹台灭明在黄河中游河南延津西北至滑县一带传播儒家思想,后来“南游至江”,在吴国和楚国一带活动。龚国光告诉记者,孔子去世后,他的七十二位贤徒大多数到各个国家当高官,也有少数经商,只有三人还在继续传播儒家思想,他们是子夏、子木和子羽。“子夏是魏文侯的老师,子木长期研究《易经》,他们都在北方,唯有澹台灭明来到南方,他是孔子七十二贤徒中唯一到南方讲学的人。”龚国光说。

  澹台灭明经过江苏、浙江等地,最后来到江西。他一路收徒,到达南昌时已有300多人,当年因相貌丑陋而被老师“请”回家的学生,此时已成为享誉南国的儒学大师。

  钟陵县因他改名进贤县

  澹台灭明来到南昌后,在钟陵县的钟陵山上讲学。当时求学者络绎不绝,把整座山都挤满了,澹台灭明选了资质较好的一部分学生留下来日夜授学,南昌人好学之风从那个时候就可见一斑。现在这座山已经改名为栖贤山,而澹台灭明曾驻足的钟陵县则改名为进贤县。南昌市区还有座进贤门,也是为纪念澹台灭明的。

  战国时,江西在楚国境内,那个时期中原诸国把不尊礼仪、不从仁德的地方称为“蛮夷”。澹台灭明离开孔子后就南下到达楚国,并深入南楚腹地,对楚地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也正因为这样,那时候的南昌虽然远离中原,却从未被称为“蛮夷”。

  真墓在老南昌二中内

  澹台灭明去世后,后人争相立墓以祀,山东、河南等地都有他的墓,但据史学家考证,澹台灭明死后应该葬于吴地(古属楚国,今进贤、南昌一带),真正的墓应该是在南昌。

  龚国光告诉记者,澹台灭明的墓就在苏圃路的老南昌二中内。宋明时期,很多地方官员、文人学者都到那里拜谒,如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中转运使高述题“鲁澹台子羽墓”,并在其墓碑旁建澹台祠,宋江西转运大使程大昌撰《澹台祠友教堂记》。明永乐二年(1404年),泰和籍进士王直写有《咏澹台灭明墓》诗:“高风千载动延津,还有孤魂楚水滨。微雨落花空白日,东风啼鸟自青春。城隅故老看园树,亭下游人着青草。喜遇圣时崇庙祠,诸生何幸挹清尘。”明正德六年(1511年),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上任时也拜谒了澹台灭明墓,并写有《题澹台墓》诗:“子游昔宰邑,邑有澹台公。非公不见宰,不径垂无穷。身殁埋豫章,豫章乃城中。长松何廖廖,石墓坚且崇。旧馆昼常阴,古松多悲风。九九拥墓藤,垂垂网户虫。喧寂本异感,慨惋当何同。道伸故难灭,瞻睇摇晴虹。”这两首诗极其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澹台灭明墓的地理位置、规模经营与周围环境,表达了后人对澹台灭明的缅怀与景仰。

  影响理学发展——

  周敦颐与“二程”

  为什么宋明时期不少在江西走马上任的官员,都要拜谒澹台灭明墓?“道理很简单,宋明两代正是理学在江西大盛时期,人们饮水思源,想到的自然是早期儒学思想在江西的过化。”龚国光告诉记者。澹台灭明的到来,填补了江西儒学文化的空白,也对后来的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的理学是指宋朝以后的新儒学。提到理学,就不得不提周敦颐,他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龚国光告诉记者,周敦颐虽然不是江西人,但却与江西有密切关系,他在南昌、九江、赣州等地都做过官,以廉洁能干、明断狱案闻名朝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周敦颐辞官退居庐山之麓的濂溪书院,在那里讲学弘道。周敦颐的学术思想集中在有关宇宙论的探讨上,他继承了《易经》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周敦颐的学生程颢、程颐两兄弟,史称“二程”,在学术上继承了周敦颐的宇宙论,在此基础上对“理”作了进一步的阐发。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祖籍婺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同时,朱熹也是一个非常爱民的地方官,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朱熹由史浩推荐,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上任伊始,便急救饥民,据《星子县志》记载:“新安朱元晦,学而通于理者也,其为郡南康,适岁大旱,凡足以拯民之饥,赈民之乏无不尽矣。”南康军濒临鄱阳湖,波浪凶险,船只多有倾覆,朱熹便筹钱一千贯,米五百石,募民修筑。他还亲自走上堤坝,慰问修堤的民工。为了纪念朱熹的功绩,这座堤被称为紫阳堤。

  “从周敦颐、朱熹等人身上,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澹台灭明的影子。事实上,赣鄱大地是哺育理学大地的摇篮,这些理学大家在精神上所折射出的,就是肩挑道义、民族节义的耀眼光辉。正因为此,人们把江西称为‘节义之邦’。”龚国光说。

  向澹台灭明学什么?——

  维护正义,秉公而行

  2500年前,孔子的一句“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正是对澹台灭明品格最好的佐证,而康有为对澹台灭明也是极为赞赏,说:“非公事不至,则陈民间利病而无干谒请托之私。”

  今天我们重温澹台灭明的故事,正是要从他身上汲取正能量。他身上的确有很多闪光点:因为相貌丑陋而遭孔子嫌弃,澹台灭明不但没有记恨,反而更加尽心地传播孔子思想;做事不走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绝不进领导办公室;不远千里,从山东一路跋涉到江西,只为教书育人传播思想……“澹台灭明是一个维护社会正义、秉公而行的典型形象,他的到来不仅填补了江西儒家文化的空白,更影响和带动了一批后人。直到今天,他的精神和品格依然值得我们学习。”龚国光对记者说。

来源:北方网

南山雅人 发表于 2013-5-2 14:48:18

来学习,长知识。

东篱忆菊 发表于 2013-5-22 20:07:13

孔门七十二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何功?

胡开源 发表于 2013-5-23 09:27:08

向先贤致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澹台灭明将儒家思想引进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