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 发表于 2008-8-21 09:08:48

【转载】对视匡山蠡水——外地人对星子的印象

十多年来,常有穿越昌九高速去九江开会的机会。却从来没有萌生念头,在昌九走廊两侧的苍山绿水间做一次小憩或驻足。

   而这一次经过,竟有了一个机缘,让我对这一片土地作了一次亲近的对视。尽管这一次对视只有不到半天的匆匆一瞥,但我毕竟跳过了历史的烟尘,比较近距离地打量了她一眼。

   在我的感觉里,星子是一个先圣后贤纷至沓来的土地。

   因为我知道爱菊之陶渊明、爱鹅之王羲之、爱莲之周敦颐、爱桂之朱熹都曾经旅居或终老于此。

   从星子整个地势情态来看,她一半长在山间,头枕匡庐,一半种在水里,脚抵鄱阳大湖。这样的地势当然赋予了星子既起伏不定又散淡敏感的性格。

   比如那个出生星子上京的陶渊明在澎泽县令任上时,因为邮督的到来,须束带见之,便大发感慨:“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解绶去职,回归乡野过躬耕自资的生活去了。很难揣摩陶渊明当时的心态,按照今天的价值判断,陶渊明大可不必为属于官员们最基本的迎来送往工作而大动干戈。综观陶渊明此后的生活轨迹和言语,我可以这样揣度:其一、陶渊明曾祖陶侃乃晋朝大司马,出生于名门贵族的陶渊明根本就是清高或孤傲的,没有把一个小小的邮督放在眼里。其二、少有大志,其诗云:“猛志逸四海,蓦鬲句思远”。十余年碌碌无为的官场生涯,已经从他的内心深处对前途感到渺茫、产生厌倦。其三、确像后世推崇备至的那样不事权贵、追求自由的高风亮节。不管怎么说,陶渊明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这个选择看起来仅仅发生在一个小小的陶县令身上,但他显然成为了中国官吏史上和文化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因为陶县令这个断然的举动,实在表达出了自古以来的读书人向往奔放又举步难行的矛盾心态。因此一千五百年来,陶渊明不管在官场上还是在文化人中都树立起了一个难以企及、但留下了许多想象和景仰空间的标高。或许陶渊明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次充满意气情结的举动会将自己推向如此名声大噪的高度。更多的人甚至欢呼,因为陶先生的这一个举动,使中国的官场上少了一个可能平庸的官员,但的确让中国的文学史增添了一抹动人的光彩。

      读陶渊明的诗文,确实可以读到他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幸福与恬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他著名的《桃花源记》里“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理想境界,充满天才地展示了农耕时代所能赋予他的全部想象和向往了。

      然而,在他的诗文里,我同样可以读到萦绕在他骨子里的悲情与慷慨。《感士不遇赋》、《咏荆轲》,正是表达出这位回归山野的陶渊明内心深处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难处与本能。

      据我所了解的陶渊明,性嗜酒、饮必醉。这看来是陶渊明的潇洒与不羁,但这样的情态或许更有可能反映出期冀摆脱烦扰与愁绪的心声了。

      宋代,的确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或者充满想象的时代。

      地处长江之南、鄱湖之滨的星子,自古为“南国咽喉,西江锁钥,江右之门户”,有宋时设南康军府。而其中的两任知军竟是温文尔雅的读书人。

      一位是周敦颐,这位出生湖南道县的读书人1061年以45岁出任虔州通判途径江州时,第一次见到庐山,就使他钟情万分。到1070年,在广南东路任提点刑狱的他竟主动向朝廷请求调任南康知军。两年之后周敦颐辞官归隐,凿池种莲,开濂溪书堂专事授徒讲学,其《爱莲说》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与判断,并以其深邃的思索成为不可动摇的宋明理学的开山旗帜。

      更为有意思的是,这位理学大师会像爱莲一样深爱着这片仅仅朝夕相处了不到三年的土地,其间,他将江苏丹徒的母亲遗骸接来,并立下心愿:后世子孙永做庐山濂溪人。

      另一位便是朱熹,这位对教育与书院情有独钟的官员,因为在1179年知南康军,使得兴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已经颓像遍地的白鹿洞书院重获新生。这一次在星子的驻足,我到了白鹿洞书院,除了对它幽深的环境产生悠远的想象外,更对思贤台下白鹿洞中那一尊四肢跪地的石鹿充满联想,仿佛周敦颐、朱元晦们既感性或理性地虚构着骨子里憧憬的理想世界,又表现出礼让谦躬、顺其自然的神情。驻足星子,我还极力推崇了点将台,这传说之中三国周瑜鄱湖操练水军的樵搂,在现代楼群的包围里显得特别孤立与不群。然而最让我感慨的是樵楼门洞两侧清乾隆知府刘方溥所书的长联:“曾是名贤过化,前茂叔后考亭,我亦百姓长官,且试问催科抚字。纵使绝险称雄,背匡庐面彭蠡,谁作一方保障,敢徒凭形势山川?”茂叔乃周敦颐,考亭乃朱熹,上联讲人文,下联讲地势,不管人文、地势,都有可能给这位后来者带来了挑战与压力。

   星子不大,总共不过900平方公里。星子很大,自古以降,有李白、苏轼、朱熹、黄庭坚、米芾、王阳明、李时珍、董奉、徐霞客、李璟、康熙穿行其间,因此,我愿意相信星子是上天跌落的寓言。

      一半枕苍山,一半入碧波。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湖水。

      其实,我根本不了解星子,只能算擦身而过。但我知道他两腿之间有一个富有激情的煽动:落星墩。

      此次,我没有机缘亲临落星墩,但我可以想象在这烟波浩淼之上,次第上演的流星四溢的故事。

      不管昨天或今天。

★雅客★ 发表于 2008-8-21 12:44:43

真写的好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对视匡山蠡水——外地人对星子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