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畔第一王
吴芮,是鄱阳湖历史上第一个著名人物,第一个父母官,第一个率越人抗秦起义的领秀,第一个被封为侯王的人。他是秦王朝时期鄱阳湖南岸今江西余干县西南社赛乡邓墩村边五彩山人。五彩山,南接东乡县境,面积一平方公里,海拔高122米。山峦峻秀,苍松繁茂,相传此山原名龙山,战国末年,吴芮的父亲吴申,原是吴国大王夫差的六世孙。楚灭越后,原吴地归属南楚,吴申曾任楚国考烈王时期的朝廷大臣,因直谏获罪,被贬番(今鄱阳县地)邑,后迁余干龙山之下。吴芮出生时,龙山之巅,彩虹当空,霞光万道。自此,龙山也就有了五彩山的称呼。彩虹五色,吉祥之兆,虽然短暂,它预示鄱阳湖一代侯王的诞生。
吴芮既是吴王夫差的后裔,那么说他就是泰伯弟弟仲雍的后代。据史料记载,商代晚期,有个周太王古公禀父,晚年,欲将周国的王位传给少子季历,也就是后来我国西周初期的周文王姬昌。而长子泰伯和弟弟仲雍一起,率部分周人逃亡江南鄱阳湖地区的吴障山至吴城一带(今九江庐山山南的星子县和永修县境)。改从鄱阳湖吴人习俗,传以耕作、筑城等技术,深得江湖吴地的民心,被推举为君长,始称吴泰伯。我国一些著名历史学家认为,吴国的一世祖吴泰伯至十七世祖都曾是定居在鄱阳湖地区的,到了第十八代祖始迁梅里(今江苏无锡东南)。所以至今在鄱阳湖滨留下了与其有关的地名:吴障岭、吴城、蜈蚣山(即吴公山,又名松门山)。又在湖口县的石钟山、九江县的马回岭、德安县的望夫山、都昌县的青家咀,安义县的铜锣山、南昌县的马井、吕家冈、刘成庙、斗门山等地发现了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在这些遗存中,都见到了3000多年前商周之际,泰伯和仲雍带来的中原文化的遗迹。900多年前,苏东坡船泊吴城时,就在湖滩上拾到了商周时期的石镞,有可能是泰伯先人留下的遗物。
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嬴政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原楚国的番邑,被置为番县,隶属于九江郡,郡治在今安徽寿县,吴芮被任命为番县县令。他深得鄱阳湖民心,被越人尊为番君。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鄱阳湖之子,于鄱阳县城高门仓后建有长沙王庙。又于鄱阳县城东面的凤岗乡郭璞尖山下的吴家边村置有吴芮读书处的番君书馆。元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赵孟兆页为纪念这位侯王的功绩,亲手为《番君庙碑》书文。
吴芮是鄱阳湖千千万万个子孙中,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对历史最有贡献的人之一,所以他会永远赢得后人的香火。(撰文/杨赤宇)
来源:庐山山南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