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山文化:东西交融世界庐山
东西交融 世界庐山 撰文/罗时叙 古代 最早来庐山的外国人,史料记载有实名的,是在东汉,其人为安息国(亚洲西部古国,汉代是罗马帝国与中国“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太子安世高。他是佛经翻译家。大约在公元178年之后,他说:“我当游历庐山,去拜访安息国的老同学。那位同窗,听说还在庐山呢。”那时代,竟还有比安世高还要早的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了庐山。这真是奇迹呀。 他从长安来到庐山东南麓游览之时,距今已经1800年了。至今,星子县鄱阳湖的一个汊湾,叫宫亭湖,就是纪念他而命名的。 真正拉开庐山中外文化融和的大幕、并且把庐山推向了世界文化舞台的是慧远。 东晋太元八年(383),慧远率众僧来到庐山。三年后,慧远创建了东林寺。他与门徒还在庐山之上创建了天池寺、大林寺等数个寺院。他在庐山创建了中国南方的第二个佛教中心,并两次邀请古印度及附近国家的佛学大师来庐山活动。由于慧远把庐山变成了中国南方的第二个佛教中心,并且继承前人,进一步创建了净土思想,使得庐山名播外国。四世纪末,地中海东边及西亚的佛教信徒,即有“东向稽首,心献庐岳”的教规。“稽首”之礼,跪拜,双手伏地,并以头额触地。 唐代中期,时为唐领域的高丽地区,百济国、新罗国、日本国的佛教留学生居于庐山大林寺、天池寺,学习中国佛教禅宗、净土宗。那时,白居易游览的大林寺花径一带,还有舍身崖一带,就是东亚诸国留学生居住之地。 明代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白鹿洞讲学,传播了西方文化。 清康熙年间起,欧美科学家、文化人士、宗教人士考察庐山,形成高潮。 天主教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马若瑟约于18世纪初至1724年,他在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庐山活动,大大加深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他把中国的儒学经典及古典文学诗文,译成了法文。 或许是因为马若瑟传教的需要,欧洲人最早在庐山一带建造房屋,大约是在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兴建的法国天主教的教堂。 1698年,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中国教区总会长殷弘绪,于1712年赴九江传教,曾在庐山一带活动两年。他翻译朱熹《劝学篇》等著作。而朱熹兴复的庐山白鹿洞书院,是最便于他理解、体验朱熹思想之地。 近代 1792年来到中国北京,任英国公使参赞的作家巴罗,在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曾来庐山游览考察。1804年,他著《中国游记》(Travels in China),书中详细介绍了庐山的风光、植物、文化。 约在1865年在庐山北麓的莲花洞,法国传教士兴建了第一栋别墅。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基督教新教“大英圣书公会”驻华代理人、上海《教务杂志》编辑怀特·伟烈亚力来庐山考察。 1860年,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约于1872年考察了庐山。他在德国发表了5卷并带有附图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有关中国地质的著作。 美国医生、传教士赫斐秋,1867年在九江设立美国基督教新教“美以美会”教区。这是外国在九江正式设立的第一个基督教组织。他在九江前后活动了18年,多次游览庐山。 1884年,俄国东正教传教士与九峰寺僧订立了租借园地四十余亩的契约,兴建别墅。这是外国人在庐山大规模地兴建别墅的开始。 同年,英国基督教新教“循道会”教会主教,九江海关税务司的英国高级职员,与俄国人等外国人在九江的团体,共在庐山之北麓狮子庵建筑别墅5栋。 李德立 1886年,22岁的英国传教士李德立,携带着一本世界地图、一本由英国传教士编写的《来华指南》,来到中国,在九江传教。不久,他在庐山北部的九峰寺,购了一块地皮,兴建别墅。1895年,他凭借列强势力,迫使九江地方政府签订了“租借”庐山东谷。自此,在中国古代开发牯岭地区的基础上,李德立继续开发,引进了西方先进的规划思想,并且运用西方的房地产开发方式。他把英租借地划为130号地皮,在上海、汉口等地的英文报纸上刊登广告,先行出售,引来英、美、德、芬兰、瑞典、瑞士、意、挪威、葡、爱尔兰、法、日、俄、捷克、加拿大、澳等国在上海、南京、广东、北京、浙江、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天津等地的教会,以及传教士、外交官、商人,纷纷上山购地建别墅,使得牯岭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形成了在中华名山之上的西方文化的“飞地”。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之中,庐山近代别墅群,把西方文化以及与中华文化交融,大规模地物化了。紧随李德立之后,俄国、美国、法国、德国也在庐山强占“租借地”,兴建别墅。至20世纪30年代,庐山有着千余栋(现存的661栋)约20余国风格的别墅群。 自20世纪初起,英国、美国、法国先后在庐山创办或外国子女就读,或中外学生兼收的学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牯岭学校”。 1921年创办山西大学的英国著名传教士与李德立等一起编辑出版的英文专著《历史性的庐山》。这是外国著述的第一本评介庐山的著作。 现代 至20世纪30年代,庐山有着欧美共10个国家的基督教组织约55个。于是,庐山成了中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与外国、中国的基督教和谐并存的东方文化“制高点”。 1936年,国民政府收回庐山的外国租借地。同时,国民政府把庐山规划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在庐山组成了以宋美龄为首的中外人士参加的建设咨询委员会。 1930年,李四光运用西方地质科学,发现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并且多次在庐山召开关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国际研讨会。这都是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1934年,胡先马肃运用西方植物科学,创建了庐山植物园。这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自从,庐山的文化内涵有了现代科学的一翼,是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 国民政府“夏都”时期,各国政府要人、外交官、经济、文化人士,在庐山活动甚多,进一步加深了庐山的中外文化交汇的色彩。 上世纪50年代初,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庐山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1956年,苏联专家与中国专家共同制定关于把庐山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疗养城的12年发展规划。 1981年5月27日至6月9日,西德著名建筑师贝歇尔考察庐山,参加庐山风景区规划与设计工作,写作《庐山的鞭策》等两篇学术文章他还把庐山近代别墅与环境的关系概括为一句话:“把尊重风景作为最高原则。” 庐山的悠长的中外文化交往史,被世界权威机构注目。1996年,庐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庐山景观”,2003年,庐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2005年,庐山被联合国生态委员会批准为“联合国优秀生态景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庐山走向世界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国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并且吸取全人类优秀庐山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