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陶令辞官”的古县衙
年初的一天,与几位朋友颇费周折地找到了这个叫作柳德昭的地方。然而这里的一切却让我们大失所望。这哪里是古县衙的遗迹?简直是一片废墟!1600多年的古县衙早已夷为平地,变成了阡陌纵横的农民菜园。只有那些残存的瓦砾、碎片等,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就是古彭泽县衙的所在地。 古彭泽县范围包括今彭泽县、湖口县全境和都昌县、东至县的一部分。县城最初设在麻藤山(今湖口县张青乡境内),不久迁至小凰山下(今湖口县文桥乡柳德时村南),一直延至唐武德五年(622年)移往今彭泽县浩山附近。前后经历了800多年。晋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为彭泽县令,县治设在小凰山下,故又称渊明遗址。为湖口八景之一。 陶渊明为县令时,筑有玩月台,疏浚九曲池,开凿洗墨池。玩月台遗址犹在。陶令常雁门周续之,吴兴陆修静游憩至此,因同好老子之学,三人每每讲论于治所。后人建“三学堂”以资纪念,后又改称“三贤寺”,屡圮屡修,至1950年拆除。 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是晋义熙元年仲秋上任。至十一月郡遗督邮来县,县吏请他束带拜见。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解绶去职。只当了83天县令,时间极短,但对后世影响很大。“地以人传”,故彭泽县治也因陶令而闻名世了。 自南朝刘宋以来,不少名人学土不远千里而来,游渊明遗址,晋谒陶靖节祠,撰文咏诗,缅怀先贤,借古抒怀。他们有的是因为陶渊明“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岩昭彰,独超众类”而生敬仰之情。有的是因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事权贵的旷达性格而激起共鸣。唐代以来的许多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都非常崇敬他,在艺术和人生态度上视他为典范。 我在古彭泽县的遗址上伫立良久,猛然抬头,却发现前面是一片新植的白杨树,那片茂盛、挺拔、伟岸的白杨林,像是在倔犟地守卫着陶渊明那不屈的英灵。(曹 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