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感 发表于 2008-9-6 11:33:33

与星子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庐山

星子位于庐山与鄱阳湖之间,一县独占庐山山南和鄱阳湖北湖。县域北依牯岭镇,西接九江县,东南为鄱阳湖,总面积894平方公里。其中庐山山南(以下简称山南)占庐山的半壁江山,为庐山山体之源、风光之源和文化之源,被称作“古代庐山”。登上汉阳峰,可“南瞰鄱湖,水天浩荡,东瞻湖口,西盼建昌,诸山历历,无不俯首失恃。”   唐代李白吟咏的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在星子的秀峰黄岩,山奇水秀,天下壮观。古代游庐山,就是游星子山南,特别是游秀峰。如今在秀峰,尚存宋代“庐山”两巨字石刻,为“古代庐山”的历史见证和标志。 星子为庐山山体之源   星子山南由元古代变质杂岩和板岩组成,是庐山最古老的基底岩石。在山南出现的岩浆岩,为庐山所特有。山南的穹窿状变质核杂岩,是庐山的主体构造。此乃庐山之根,庐山山体之源也。   古老的基底岩石 山南的基底岩石,由古元古代星子群(地质年龄25亿年—18亿年)和中元古代双桥山群(地质年龄18亿年—10亿年)组成。星子群为黑云母斜长变粒岩及十字石石榴子石云母片岩,在长江以南“扬子板块”近百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仅在山南观音桥、秀峰、归宗、温泉、黄龙山、隘口一线出露,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代表了原始陆壳的古老变质杂岩,为庐山山体的核心和基石。双桥山群为板岩夹砂岩,是一套巨厚的浅变质岩系,广泛分布在星子群外侧,面积200余平方公里,与星子群杂岩共同构成庐山古老的基底。   频繁侵入的岩浆岩 星子山南大量的岩浆岩,为庐山特有。在观音桥、秀峰、归宗及汉阳峰等地的花岗岩及火山岩,赋存在星子群与双桥山群中,地质年龄8.31亿年—8.47亿年,属晚元古代。东牯山、玉京山的花岗岩侵入于星子群中,地质年龄1.37亿年—1.04亿年,属中生代。隘口、谢家山、唐家湾的辉长辉绿岩,侵入在双桥山群中,地质年龄1.36亿年,属中生代。   罕见的变质核杂岩构造 由山南星子群组成的变质核杂岩,呈一孤立的穹窿状,为庐山的主体构造。其内核为星子群变质杂岩,内核边部为巨大的主拆离低角度正断层带,断层上盘为未变质及浅变质的沉积盖层。于新生代,在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基础上,受到强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在其周边产生了向外倾斜的高角度正断层,使山体上升,形成庐山地垒式断块山。 星子为庐山风光之源   据地质资料,在2300万年前发生了强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庐山山体迅速上升。大约在300万年时,气候异常严寒,出现了第四纪大冰川。一万年前,冰川结束,庐山春暖花开,景象万千,一山独峙,江湖环绕,角峰指天。特别是山南,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山体上升强烈,形成了汉阳主峰及其群峰,加之冰川刨蚀和溪水切割,使山南千仞绝壁,流湍飞瀑,层峦叠翠,万壑葱茏,出现了独具神韵的奇特风光。此乃庐山之美,庐山风光之源也。   典型的断块山体 星子山南,外陡内平,千万年来屹立在鄱阳湖滨。周围的大断裂,北端从五老峰经太乙村、仰天坪至通远一线,西端从通远经观口至隘口一线,西南从隘口向东北经温泉、东牯山、白鹿至五老峰一线,致使山南明显上升,怒入云霄,群峰险峻,断崖众生,形成了漫山的流泉飞瀑,景色壮观。著名的有庐山瀑布、庐山温泉、天下第一泉、五老峰绝壁、含鄱口、青玉峡、三峡涧及康王谷等。北宋苏轼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绝句,正是对山南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极高境界。   雄伟的峰峦地貌 星子山南,集雄、奇、险、秀、幽为一体,断块山造就了山体的基本骨架,冰川及流水雕饰了峰峦清秀美丽的芳容。形成悬崖峭壁,奇峰如林,体现了山南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著名的有庐山主峰汉阳峰,海拔1473.4米。西汉司马迁曾登此峰,观禹疏九江;有插入云端的紫霄峰,海拔1318米。相传,大禹治水,用蝌蚪文刻记“疏九江”方案于峰顶,字奇古不可认,可辩者仅“洪荒漾予乃撵”六字;有形如玉笋,状似月轮的金轮峰,海拔793米。因有舍利铁塔,被视为庐山“灵峰”;有群峰竞秀的秀峰,海拔529米—930米。山峰雄伟多姿,众峰叠峙,卓立云崖。峰像巨鹤、龟背、双剑、狮子、香炉及少女;有九峰喷空,怪石林立,陡峭似云的九奇峰,海拔1295米。曾被电影《天仙配》和电视剧《西游记》选为外景;有形如金字塔状,奇伟幻险,与众不同的太乙峰,海拔1229米。伟人毛泽东,在庐山会议期间,曾亲临此峰,留下一幅珍贵的照片;还有似五朵金芙蓉,山势险峻的五老峰,海拔1358米。唐代李白曾咏“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的诗句加以赞美。   壮观的幽深峡谷 星子山南,在断裂、冰川、流水三种地质作用下,形成了沟壑如织,山泉溪流,植被繁生的景观。著名的有庐山第一大峡谷康王谷,传为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原型;有庐山第二大峡谷栖贤谷,谷内水势咆哮,如长江三峡,下为庐山二绝景之一的观音桥;还有庐山最美的峡谷青玉峡,上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下为庐山二绝景之一的漱玉亭。   珍贵的冰川遗迹 庐山第四纪冰川,为中国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发现,指地球距今300万年至1万年间,曾在庐山形成的冰川。其地质遗迹,可望成为具有世界对比意义的典型第四纪冰川地质区域。由于自然状态完好,且与丰富的人文景观浑然一体,具有开发前景和保护价值。据地质资料,山南含鄱岭、九奇峰及栖贤谷一带,是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荟萃之地。有状如巨大鱼脊背的含鄱岭、九奇峰,为典型的冰川“刃脊”;翻过含鄱岭,有白鹤涧、阮家棚、豆叶坪和长垄涧等冰川U谷,这些U谷汇合后,在栖贤谷内黄家照形成一个盆地,称冰川“盘谷”;含鄱岭西端,还有形似金字塔状、宝剑状的太乙峰、犁头尖,均为典型的冰川“角峰”。   美妙的流动水体 星子山南,流动水体发育。向以“奇秀”名扬天下,为我国山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山清水秀正是山南的基本特色。著名的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湖水一年四季变化巨大,呈现“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奇观。春季碧波荡漾,夏季弥茫浩渺,秋季如诗如画,冬季湿地候鸟;有唐代李白吟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被人们誉为中国瀑布文化的形象代表;有唐代陆羽品定为天下第一的谷帘泉,相传陶渊明曾在此完成名篇《桃花源记》;有江南第一的庐山温泉,其水质可与西安华清池及欧洲比里牛斯泉媲美。已有天沐、龙湾、天地、阳光、步红等高档次温泉旅游度假村,名扬海内外;还有庐山最大的碧水龙潭,周围漫壁石刻,景色秀丽,电影《庐山恋》在此拍摄外景,风靡全国。   稀奇的怪石异洞 星子山南耸立在鄱阳湖边,云雾飘渺,神秘莫测。山湖中怪石嶙峋,异洞深幽。著名的有落星石,北魏《水经注》载:“落星石,周迴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星子县由此得名;有中国田园诗祖陶渊明的醉石,位在陶渊明故居山涧里。因其嗜酒,每饮必醉,醉后常卧于此,故称“醉石”。石上尚存《古风醉石》诗;有形如巨棺的棺材石,相传当年建观音桥时,被棺材精撞坏,观音菩萨将其治住,化作大石;有银河溪上的神仙洞,周围翠竹成林,野花丛生,似世外桃源。相传,为古仙匡俗在庐山学道成仙之地,“庐山”由此得名;有玉帘泉下的羲之洞,洞由大石相撑构成。传为东晋王羲之,在此听瀑、观鹅、习字;有大树交柯的桃源洞,上刻北宋苏轼“桃源洞”三字,桃花溪从洞中流出,过洞豁然开朗,恰为《桃花源记》所述景象;还有神奇的木瓜洞,为唐代彭城刘道士修行处,以石洞为屋,木瓜为食,86岁修炼丹成,后名“木瓜洞”。 (刘西林)

立场感 发表于 2008-9-6 11:34:00

星子为庐山文化之源

  星子是古代儒、道、佛三大文化体系和历史名人云集之地,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渗透在雄奇险秀的山水之中,形成了具有突出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据史料记载,历代名家题咏星子山南的诗文达2000首,摩崖石刻700通,佛寺道观及遗址300余所。此乃庐山之魂,庐山文化之源也。

  陶渊明田园文化 陶渊明,东晋(365-427),江州浔阳郡柴桑县人(柴桑辖今星子、九江二县,陶系星子县人)。陶渊明于东晋兴宁三年(365),诞生在庐山南麓的“上京”,即今星子县城西玉京山下。后因上京老家火灾,迁居今星子温泉栗里,后又回到上京。

  陶渊明出自没落的世宦家庭,其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前期的大司马,祖父、父亲都做过太守一类的高官。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因父亲早逝,家境衰败。母亲孟氏夫人教陶渊明读书识字;其青年时代就能精通经、史,并怀有“大济苍生”之志。41岁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天,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毅然返回庐山故里(今星子玉京山麓)终隐。自此,躬耕田园,直到63岁在故土长眠。

  陶渊明隐居后,乐于耕田、采菊、郊游、饮酒、赋诗、撰文,给后人留有《陶渊明集》及上京、栗里、斜川、东皋(磨岭)、西畴(西畈)、曾城(落星石)、醉石、濯缨池、醉石馆、五柳馆、桃花源(康王谷)及陶墓等。这些遗迹,一直为人们所瞻仰,其诗文至今为人们所传颂,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等篇章早已列入中学教科书,并译成外文,广为传播。陶渊明不愧是中国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秀峰石刻文化 秀峰石刻,为中国题刻最密集处之一。可朔源唐宋,以明清两代最盛。这是历史名人给庐山留下的宝贵诗词、记事和题名,以极其精练的文字浓缩了秀峰的美景、宗教、民俗,令人感悟到无穷的奥妙和深刻的哲理。秀峰石刻有楷、行、隶、篆,如同一座凝固在大自然中的书法艺术殿堂。1996年,曾被联合国教科文专家赞叹为“世界文化中的罕见现象”。2006年,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石刻140余通,有碑刻和摩崖石刻。著名的碑刻有“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碑”,为南朝诗人江淹撰文,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手书,清代康熙帝御笔临摹。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赞颂庐山最早的诗篇之一,被世人称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稀世珍品;有“大唐中兴颂有序碑”,为唐代文学家元结撰文,大书法家颜真卿手书。碑文记述当年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中兴“盛德大业”之事;有“七佛偈碑”,为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游开先寺(即秀峰寺)时,应寺僧之请所书;有“记功碑”,为明代理学家,提督军务御史王守仁,平定明皇室后裔宁王朱宸濠之乱后,游庐山开先寺时书此刻石;有“观音菩萨像碑”,像刻于大青石板上,为一男性观音,相传画像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作品。因画技采用铁线勾勒法,又称铁线观音像。

  著名的摩崖石刻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书“第一山”,南康郡守朱端章书“庐山”,南康太守李亦书“龙”;元代丞相刺不花书“虎”(八思巴文);明代王守仁书“拾枯松煮瀑布”;清代康熙帝御书“秀峰寺”,康熙吏部尚书宋荦书“漱玉亭”,贵州巡抚刘萌枢题“神龙跃空”;民国二十一年(1932)韩?李宁斋书“笑啼岩”;198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楚图南书“秀峰参天”,1985年中国书法家米南阳书“健飞”,1988年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题“江南胜秀,庐岭奇峰”,2000年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题“秀峰山水甲天下”等。

  白鹿洞书院文化 白鹿洞书院,原为唐代洛阳名士李渤隐居读书处,因其在洞中养一白鹿而得名。南唐在白鹿洞创办了“庐山国学”,北宋改称白鹿洞书院。南宋朱熹知南康军(今星子),重修白鹿洞书院,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1988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院为中国儒家理学的神圣殿堂和封建文化的教育中心,其基本教材是孔孟的《四书》、《五经》,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朱熹的《四书集注》,特别是《四书集注》,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和各级各类学校必读的教科书,影响中国后世700年。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教规》,也被作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绳和法规,远播东南亚及日本各地。

  书院殿宇书堂共360余间,有礼圣殿、御书阁、明伦堂(书院讲堂)、宗儒祠、先贤祠、忠节祠、文会堂、棂星门(文曲星)、泮池和状元桥。院内碑廊分东、西两处,历代存碑157通,刻有朱熹《白鹿洞书院教规》,历代修建文记及名人书法。院外贯道溪崖壁上,有“源头活水”、“清如许”、“清泉漱玉”、“枕流”、“古国学”、“涵养性灵”、“入德自洁”等摩崖石刻57通,为这里的环境造就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简寂观道教文化 简寂观,原名太虚观。南朝宋大明五年(461),浙江道士陆修静,来到山南金鸡峰下建观。相传陆道士生有异相,双目重瞳,掌有篆字,背有斗文,博精星象,好方外游,访遍天下名山,专门求仙学道。坐观6年,静心颐神,采药炼丹,传授门徒,撰写道经。观内有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道教藏书,有经书、药方、符图1228卷,按洞真、洞玄、洞神,奠定了“道藏”的基础。又编撰斋戒、仪范100余篇,创立了南天师道。道教自此便从粗陋鄙俗的巫觋方术,发展成为具有哲理、神谱、礼仪、方法等完整体系的宗教,陆修静被尊为“三洞法师”和南方教主。

  简寂观周围风景绝胜,观侧有东、西二瀑,观前两峰夹峙如门,有古樟和六朝松,观旁翠竹成林。观内原有白云馆、朝真馆、炼丹井、捣药池、赤坚石,还有陆修静讲道、观星相的礼斗石。如今唯有礼斗石尚存。著名的简寂观,也是道徒和文人仰慕的地方。唐代诗人顾况有《望简寂观》诗:“青峰青溪直复斜,白鸡白犬到人家。仙人住在最高处,向晚春泉流白花。”清代文人李渔还专为简寂观题写了一副对联:“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我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谛出我先师。”这也说明,道观在与佛寺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但由于高道陆修静的影响力之在,至今我们走进这座古观遗址,似乎仍可听到当年简寂观清脆悠久的磬声和感悟到陆修静“简寂观中甜苦笋”的法力尚在。

  四大丛林佛教文化 佛教于东晋南朝,开始在山南建寺。著名的有归宗寺、秀峰寺、栖贤寺、万杉寺,号称山南“四大丛林”。

  归宗寺为庐山第一寺院,位在金轮峰下。原为东晋王羲之别墅,东晋咸丰八年(342),王羲之调离江州,将其别墅赠于西域高僧达摩多罗为寺院。义熙年间,高僧佛陀耶舍持舍利来归宗寺,兴建铁塔于金轮峰顶。后有怀恽、达观、佛印、志芝、修梅等名僧住持,寺庙壮丽,僧徒五、六百人,寺门上书“江右第一名山”。民国二十七年(1938),寺庙被日军洗劫,仅存铜鼎和铁钟。如今,虽不见古寺当年的宏伟庙堂,但遗址周围的自然景色,依然风光秀丽,寺前的千年古樟根深叶茂,寺后的金轮峰高耸险峻,王羲之的“养鹅池”、“洗墨池”和“羲之洞”仍在。

  秀峰寺原名开先寺,位于鹤鸣峰下。初为南唐太子李璟的读书堂,于保大九年(951)在书堂旧址建寺,取名“开先寺”。北宋名僧行瑛重修寺院,历时9年。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帝南巡赠御书《般若心经》、《滕王阁序》、《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于寺内供奉。康熙四十六年(1707),帝又南巡,特赐御书“秀峰寺”匾额,从此开先寺更名为秀峰寺。民国蒋介石建总统行宫于秀峰。民国二十七年(1938),此古刹毁于日军战火。但秀峰寺依然群山环抱,寺后的瀑布因唐代李白绝唱“飞流直下三千尺”而成为庐山第一名瀑。院内高树入云,修篁遍地,石刻漫山,曲径通幽,被誉为“匡庐明珠”。南宋王十朋有诗赞:“庐山何处好?胜地有开先。”民国刘洪群撰:“秀夺江山云拥寺,峰连壶峤碧摩天”。因此,秀峰自古就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的赞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修复部分堂、台、亭、阁及文物古迹,成为星子山南第一个旅游景区。

  栖贤寺原名宝庆寺,位在石人峰下。为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兴建。唐代李渤隐此读书,后扩建更名栖贤寺。北宋星子建县设军,栖贤寺在南康军至庐山道旁,寺院发展鼎盛,栋宇栉比,楼阁繁复,殿堂宏丽。后屡遭兵灾战乱,除尚存112幅《五百罗汉图》外,寺中原有的紫衣银钵、缅甸玉佛、玛瑙香炉、铜塔、玉带和舍利子等珍贵文物皆无。栖贤寺环境优美,院中古木葱茏,玉兰、青枫高耸入云,院后修竹遍山。

  万杉寺原名庆云院,位在庆云峰下。建于南朝,北宋景德年间(1004)住持大超扩建庙宇,广植杉树万株,十年后成林。宋仁宗赐名“万杉寺”,从此名声远播。南宋朱熹曾来游寺,并咏《万杉寺》诗,赞叹万杉奇观。寺中原有金佛宝殿、庆云亭、翠暖亭、散珠亭,后毁于兵火。寺后有散珠泉,“国泰清净”、“龙虎岚庆”石刻。今已重建庙宇,继兴佛事,为山南香火最多的寺院。

  南康古建筑文化 星子由于风光秀丽,历史悠久,南康古郡遗留不少著名建筑。有北宋的拱形观音桥;宋代初建、明代重建的南康府谯楼,又传为三国东吴周瑜点将台遗址;北宋周敦颐的爱莲池;南宋朱熹紫阳堤及西宁街等。

  宋代观音桥,原名三峡桥、栖贤桥,位于栖贤谷的三峡涧中。建于北宋祥符七年(1014),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之一,1988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造型美观,气势雄伟,桥体长19.42米,宽4.33米,高10.67米,单孔跨在两岸悬崖上,由七排105块凿有公母榫的坚硬花岗石首尾相衔,凹凸相扣而成,每块重约1吨。桥下纳汉阳、五老诸峰溪涧之水,声如雷霆,似长江三峡。北宋苏轼赞为“庐山二绝景之一”,明代画家、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创作了诗、书、画三绝的《庐山三峡桥图》,被视为文物珍宝。

  南康府谯楼,又名周瑜点将台,位在县城南部鄱阳湖畔。北宋星子县升南康军,军治建筑相继产生,明代洪武初重修,并置鼓报时,民称“鼓楼”。洞门前原有石狮二对及“湖山重郡”、“理学名邦”字牌,气势宏伟。楼前广场有“真儒过化”牌坊和明代嘉靖牌坊,毁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进谯楼洞门,为南康府署,有试院、正堂、直节堂、六老堂、来鹤堂、客厅、花厅、戏台、爱莲池、二贤祠等建筑,占地约10万平方米,今除谯楼和爱莲池尚存外,其余旧址均建民房。1980年和2007年对谯楼进行了两次大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南昌起义》在此拍摄了谯楼高大雄伟的形象。

  周敦颐爱莲池,位在谯楼东侧。为北宋理学开创者周敦颐知南康军(今星子)时所建。因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取名“爱莲池”。池为正方形,面积1600平方米,中有观莲阁。周敦颐公余饭后,常来池畔或登阁观莲,并写了著名的《爱莲说》,一直为人们学习和敬仰。星子县曾于1962年和1998年对爱莲池进行两次重修。

  朱熹紫阳堤,原称南康星湾石堤,位于县城南鄱阳湖边。始建于北宋,南宋朱熹知南康军时,以长条花岗石铺垒重修,较原堤增高三尺,澳内可容小船千艘。为纪念朱熹政绩,取其别号“紫阳”命名。如今,这一遗迹保存完好,花岗石条块基础依旧,古闸依稀可见。

  西宁街,俗称“老街”,位于县城南部朱公坡。为南宋朱熹所辟,因靠近紫阳堤,来往货物多在这里集散,后逐渐发展为商户街道,成为古星子城正街。全长300米,宽3米,以条形花岗石铺就路面,坡度大。街两边为砖木结构铺面,鳞次栉比,为一处古貌古风景观。自1979年起,先后有电影《南昌起义》、《庐山恋》、《红线记》,电视剧《红杏出墙》、《云雾庐山》、《郑和》、《施耐庵》等,都拍下了西宁街的身影,使这条老街几乎成了“影视城”。(刘西林)

蚂蚁 发表于 2008-9-8 12:57:25

星子要好好利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星子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