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遏制长江豚类生存环境恶化保护网在星子成立
新华网江西频道9月25日电(记者沈洋 郭远明)由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发起,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地的渔政部门共同参与的长江豚类保护网络,25日在鄱阳湖畔的江西星子县成立。著名水生生物研究专家王丁说,保护网络的成立,是长江豚类保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将对长江豚类保护产生重要影响。
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主任庄会柏介绍说,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和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是长江豚类保护网络的组长和副组长单位,全面负责长江豚类保护网络的领导、监督和管理。网络主要成员包括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的渔政部门、豚类保护区、豚类监测站以及相关科研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是网络的技术支撑单位。
庄会柏说,长江豚类保护网络主要有三项任务:开展长江豚类种群动态信息监测,定期发布长江豚类资源信息报告;开展豚类保护对策研究,为保护决策提供技术咨询;制定长江豚类监测救护标准和操作规范,组织长江豚类监测救护技术培训。
素有“长江女神”之称的白鱀豚和长江江豚是生活在长江中的两种特有的淡水珍稀鲸类动物,它们是长江生物多样性和江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长江豚类的生存状况日益严峻。
2006年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织的多国联合考察结果令世界震惊:白鱀豚已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已经下降到1800头左右,可能不及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二分之一!
著名水生生物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说,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长江豚类的保护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先后建立了石首、洪湖及铜陵三个国家级长江豚类保护区,同时相关地方政府又分别建立了鄱阳湖、镇江、洞庭湖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些保护站,这些保护区的建立为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长江豚类栖息地的影响,减缓豚类自然种群数量的下降速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豚类保护区的特殊性,长江豚类的生存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的长江豚类种群及其栖息地状况监测和救护技术标准,各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很难通过目前的保护体系获得关于长江豚类种群动态的准确信息,也很难依据豚类的实际生存状况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王丁说,长江豚类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鉴于长江豚类严峻的生存现状和保护形势,亟需通过建立一个长江豚类保护网络,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和指导,提高保护区对长江豚类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的水平,使现有的长江豚类保护体系真正发挥其功能,遏制长江豚类生存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使长江成为这两种珍稀豚类的永久家园。
王丁说,长江豚类保护网络的成立可以整合国家、省级江豚自然保护区的力量,提高各保护区在长江豚类监测和救护方面的技术水平,加强保护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不断推进长江豚类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及时准确了解长江豚类种群动态信息,有效保护长江豚类资源和栖息环境。
长江豚类保护网络的成立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基金会(中国)项目实施副总监王利民表示:“世界自然基金自2002年就开始参与到长江豚类保护工作。这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淡水豚类保护都具有重大意义。世界自然基金会将积极支持长江豚类保护网络的工作,并推动江豚的栖息地——长江中下游湿地的恢复和保护。”(完) 好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