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 发表于 2008-11-30 18:59:05

柴桑城的疑惑

柴桑城在那里? 以前无论何书都说在九江西南,谁也没有异议.最近想查点资料,可总发现有人说在星子,为什么星子人说柴桑城在星子,怎么和记载不符.好奇心使然.我又是一闲人,决定查查看.
柴桑城在九江西南90里,可星子在东南.方位都不对,后来发现是朱熹考证的,朱熹何人,曾得过天下伪学大师的荣誉,其学生终身不可录仕.查柴桑城就一定看到陶渊明,有史书载陶宅去柴桑城3里.居然柴桑城不在星子,为什么说陶宅在星子.,原来有陶后人清朝时在村边建一纪念墓.还有朱大师时,认定的醉石(注:一块大石头可睡人),栗里村(注:村名,陶诗有栗里一说)上京(注:村名,陶诗有上京一说)从这些来看,好象陶又在星子.但陶宅去柴桑城3里又如何解释,那些官门,如丁柴桑,刘柴桑,晚上在陶家喝酒后,又如何回家,太远了.疑惑又疑惑,陶公遗迹又太分散,感觉陶靖节先生不是归隐,而是驴友.
本人觉的,要搞清楚柴桑城在那里,先从柴桑县来历说起,柴桑县因柴桑山得名,柴桑山在那里?
柴桑山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说柴桑山上有很多麋鹿和白蛇飞蛇,其上多碧,其下多银.多冷石储.(注:人们引用这句从不说其上多碧,其下多银.多冷石储).原因很简单这说明柴桑山是矿山.东晋的郭璞在“柴桑山”下注“今在寻阳柴桑县南,其庐山相连”,此后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有“陶潜(渊明)旧宅在州西五十里柴桑山”之说,南宋王象之编撰的《舆地纪胜》中又说:“柴桑山,在德化县西南九十里”。但德化村民无法指出柴桑山的具体位置.
与此相应的《嘉靖九江府志》载:柴桑城在汉置柴桑县、隋改湓城、唐武德五年所置德楚城县,今楚城乡。翻看史书楚城乡有上楚城和下楚城之分,不知道是有人故意还是什么原因,后人都不提下楚城(德安县境内).在看同治版九江府志记载,同时有德化和德安都记载有废楚城县遗址(注:古柴桑).还有高良山德化和德安都记载是本县内(同治版九江府志).又德化县志云:记史曾经拥有的都可以记.有点像现在88年出的德安县志,马回岭和岷山是县志一部分.这真是众说纷纭,令人迷惑。
近日读刘晓祥先生大作<<鄱阳湖中惊现汉代古城 沉睡湖底已足有2000余年>>.更是困惑,柴桑和寻阳在历史上可是同时出现过的历史名城.何来寻阳就是柴桑一说?有的就是废柴桑入寻阳,可以理解为,2县并一县(这才有了废柴桑城和废楚城县一说),就好象现在的并乡.感觉牵强都不愿与之理论.放下这段..
柴桑在历史上出名还有在很长时间里是三国东吴的都城,孙权在这里经营很长时间,这里也有个疑惑,三国里记载:无论谁到柴桑都不从九江上岸.而是从武昌的夏口,难道是古代人傻,舍近求远?有一个解释,柴桑离长江边很远,而且路不好走..
中央电视台军事部1994年拍摄《孙子兵法》电视系列片的时候,知道孙权是孙武的后人,因孙权曾建都柴桑,于是到九江市和沙河星子一带找孙权后人,都不是三国时来的.孙姓来历,田完在齐国发迹了。他后代有个叫田无宇的。田无宇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名田子乞,是齐景公的大夫,很得宠,齐景公给他赐姓孙氏。齐国孙氏一族,名人辈出。春秋末,有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战国时,有孙膑,为齐国军师。这两人都是举世闻名的大军事家,三国时期的孙权也是孙武的后代。三国时孙权在柴桑其后人也应该在柴桑.为什么不在呀?史书记载:江西孙姓族人自三国时代就已迁入,主要是东吴孙权族人.
后来在德安乡下发现了大量东吴孙权族人的后代,电视有报道.而且都在吴山附近,难道是巧合?为什么又是吴山?吴山?吴国的山?
感叹历史这东西不是我们能分清楚的,一日偶读一文,说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就是寓禁于征的过程,也就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在这时期伪学们和假学们是没有声音的,因为那要杀头的.我兴趣来了,翻看了此书,在说陶渊明一谱栗里谱里,有一段,兴宁三年乙丑(晋哀帝)君生于浔阳柴桑今德安县楚城市.(注:下楚城),其他谱均没录入.为什么?难道那些人在说那些话的时候都知道是假的,高压下都不说了?感觉伪学真是害人不浅,唯杀头才说实话?
柴桑古城到底在那里?有人说是千古之谜,其实明眼人都知道.
历史本来没迷,由于伪人们的私心才有迷

来源:庐山山南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柴桑城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