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游散记(四)(完)
本帖最后由 缘溪行 于 2015-8-23 08:35 编辑今天是我们在北京的最后一天,终于不用早起了。8点多我们来到了钟鼓楼,在那也等了很久才让进去,主要是等里面的人出来了才能进去,后来才知是要洗脑购物。钟鼓楼始建于1272年,后毁于火,于1420年重建。曾经有25面鼓,现仅存一面。铸于明永乐年间铜钟还在,据资料介绍钟体高5.55米,最大直径3.4米,厚0.245米,重约63吨,是世界上最早,最重的报时铜钟,曾为元,明,清城中报时所用,可惜我们都未曾目睹。好在那广场上有几个很大的花球,甚是漂亮,大家纷纷在那照相留念。约一个小时后,我们才被允许进入鼓楼,接待我们的是一个自称是主任的清华大学建筑专业研究毕业生,一边给人们看相,一边在灌输风水思想,最后把大家带进一个密室,推销玉器,有几百到几千不等,讲了半个多小时也没人买就让我们出来了,结果楼上的鼓都没让我们去看。刚进去时我上过一次,但要验票,不让进去,我们进院门时导游根本没给票给我们,但别的旅游团却有,后来我回想起来,估计是被导游贪了。
不多久,我们又来到了孔庙国子监,这儿不用买票,一来就有导游小姐讲解。孔庙也是在北京中线上,乃是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笼络汉族民心,下令袭历代旧典,命宣抚王楫于金枢密院建宣圣庙,祭祀孔子。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六年(1302年),在今址建庙,元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西邻国子监,(又称"太学")构成左庙右学规制。里面柏树成荫,据说有700多年,三人都合抱不下,并存放了元,明,清198块进士石碑,上面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中国古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校址,而孔庙则一直是作为元,明,清三代皇家祭祀孔子的重要场所.最后导游把大家带进一个祈福的场所,说只有三分钟,你有什么祝愿请快把名字写下,写不完的她就不管了,并提醒了一句,请看拒台上说明。说明上有提示一块祈福牌100元,百依百顺,同行有位家长带了两个小孩,那小孩特别调皮,一到那就抢着写名字,一口气每人写了四块,最后一共付了800元。唉!出门在外,总得提心吊胆,怕被忽悠。
下午我们去了中国科技馆,里面相当大,我花三个小时都没看完。主要是一些植物,人体,太空,海洋,机械科技模型陈列与介绍,并有神舟一号返回舱实物,看起来不是很大,但却很神奇,几个人要穿过茫茫冷热宇宙,而空间又那么狭小,科学家当真是了不起,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展厅里面有空调,很是舒适,是旅行团等待火车的最好去处,也是科技爱好者首选的科普基地,但小孩却只对里面电子游戏感兴趣,问其原因说是看不懂,其实就是缺少一颗好奇心,枉负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下午7.0左右火车,30来个人却分了三,四个车箱乘坐,可笑的是票上总没有到站时间,我估计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砖家设计的吧。没有到站时间,大概什么时候下我们心里都没底,不就是电脑上多几个字吗,这么大的铁老大也不知是干什么的。于是我们就问了乘务员,晚上他说是7.30到,后来早上换票时又说是6.30到,结果6.15就到了,由于不是在一个车箱,结果有几个人以为还没到差点没下来。在北京有点奇怪的一是柳树很多,而且大多是长在城里的旱地上,这点与我们南方不同。说到树北京的绿化树主要是槐树,柳树,扬树,偶而也看到过几棵梧桐,所有的树都很清瘦,这可能与北京水分不足有关吧。再一个就是北京的建筑都是稀稀落落的感觉,不象其他城市沿街就是连绵不断的店面。唠唠道道就写到这吧,但愿有生之年我能再次去帝都看看。这次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也基本上看到了北京秀丽的山山水水,这无边的风景总令我恋恋不舍,留连忘返,正如诗中所言,踏遍京师佳山水,无边风月尽勾 留。时光虽然短暂,但记忆定当永存,再见了,美丽的北京!
在北京待了几年,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遗憾啊
蚂蚁 发表于 2015-8-22 09:09
在北京待了几年,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遗憾啊
这说明你是一心在干事业,好样的。
去玩一次,这么多文字,厉害
行万里路,见多识广;读万卷书,博学多才。
赞赞赞赞{:soso_e179:} 楼主好文采,能让千里之外的读者置身于北京美景中! 江南雨 发表于 2015-8-23 07:31
楼主好文采,能让千里之外的读者置身于北京美景中!
文采是没有,只是想留点记忆的痕迹吧。
北京的美景再次呈现眼前,首都比以前更漂亮啊,拜读后,仿佛自己又去了一趟
看其文,覌其图,仿如身临其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