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路上的我们
1我常常说出一则社会现象,想听听身边人们对它的看法。
比如,我就讲过一个故事。在黑龙江,一个女人开着宝马,可是前面几个挑着蔬菜担子的小贩占道经营,一时让不出路来。开宝马的女人先是拼命按喇叭,没人听;她下车来,傲慢地指着几位农民打扮的小贩,气势汹汹地说:“你们几个,老娘舍得一百万,就可以解决问题。”
听我讲这则过时新闻的人,大多数似乎气愤填膺:“碾过去了吗?狗胆包天,钱就可以摆平任何事?没了王法。”
忽然冒出一个这样的声音:“是啊,有些行人简直就不是人,我有足够的钱的话,就撞死他们两个。”
我只能暗地沉思:在路上,我们既是司机,也会是行人,我们做好了哪一个角色呢?本来,这样一想,就可以加速我们的文明进程的呀。可是,我们,常常盼望着“媳妇熬成婆”,将孩提时代的幼稚一直带到了后来我们的路上----
那时我们念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常常在一楼,可是在走廊上稍一伸脖子,楼上有人吐唾沫到我们头上了;后来,我们渐渐地往高楼去,当年欺负我们的人已经毕业离去,我们却常常向着下方新来的低年级校友吐唾沫。
2
那一年我在农村中学教书。我和我的英语惹了一次祸。
一大早有学生来报告,说男生孔在上学路上被人掴了一巴掌。
“一个陌生成年男子打你,你肯定做了什么坏事?”我问他。
孔的嘴巴属于难以掰开的一类。我讲着从前的故事鼓励他开口:“那一年一个男生在上学路上也是这么一个冬天,他把人家堆在田野里的一大堆稻秸一把火给烧了,人家找到了学校也准备动手打人,我拉开了,说有话好好讲人家还只不过一个初中生。你呢做错了什么老师为你处理。”
忽然有学生提醒说隔壁班有个学生与孔一路来的,他知道。
隔壁班那个学生来了:“老师,你总是教我们平时多开口说英语一有机会就用英语,不管身边人懂不懂,哪怕自己给自己做翻译。今早孔对一辆从后边过来的摩托一边招手一边喊:give me a ride,give mea ride....老师他是说搭个便车搭个便车吧。那人本来过去了,可是还是停下来了,揪着孔的耳朵:兔崽子,你骂人?孔争辩,人家不信,给了一巴掌扬长而去。”
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内疚。
3
走在大街上,忽遇大雨。赶紧找一个屋檐避雨。接着,又有一个、两个、三个······站到我身边。这时,一位衣着时尚的年轻妈妈带着女儿也朝我们这边走来。我们给她腾出一点位子,她却在掏出钥匙,开门,进屋去,打开电视,然后和女儿在沙发上嬉戏。
为什么就不可以对我们,尤其那两位还有些残疾的老人家招呼一声进门去呢?
这时,我看了看这个店面的招牌:某某餐馆。
有时,我真不情愿地去相信:中国的生意人就那么好做?
4
我有一个经验。
走在路上,发现后面有点动静,不要急于回头。你的那一回头,十有八九会遭遇后面一个人痰脱口而出的时刻。
我依然很不情愿地去设想:中国人就永远地这么走下去?
社会怪相
中华文明固然辉煌五千年,但礼仪之邦这个恒久的称号若要延续则是需要每个国人付诸于思想和行动的。否则,退化的危险,无处不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