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森 发表于 2016-1-23 19:58:36

《南康府志》点校本三审记略

本帖最后由 陈林森 于 2016-1-24 08:45 编辑

                  《南康府志》点校本三审记略
   《南康府志》(同治版)的校点工作是2012年年初应县政协文史委员会邀请而接受的,由文史委主任查勇云先生与我合作,共同完成,至今已整整过去了五年。也不是说这项工作要持续五年,因费用问题至少被延宕了两年,在其余三年内则是断续进行的。去年底获悉县政府已批准有关提案,同意解决经费问题,预付款已经打入出版社(据悉为江西高校出版社),有望今年上半年能正式出版。同时出版社已带来经过编辑校改的打印稿,要我们再次进行审改,完成后即可由出版社排出清样,给我们进行最后一轮校对,就可以签字开印了。
   这里重复介绍一下背景:星子于宋太平兴国三年设县,七年升南康军,军治设星子,共辖星子、都昌、建昌(今永修)三县(后建昌析安义县,南康军辖以上四县)。明清改南康府。我们点校的对象是同治版《南康府志》刻本(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时任南康府知府盛元纂修),我们得到的是台湾成文出版社的古刻本的电子版影印件,不知为什么,连纸质本也没有搞到就仓促上阵了(这增加了我们阅读的困难)。标点古籍,虽然不是原创,不要发挥,但学术含量高,非有相当深厚的国学功底不可。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我是没有金刚钻的,做这件事实属“打肿脸充胖子”。但从另一方面看,又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当然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点”,但古文的断句对我来说实在是“勉为其难”。好在古人有其行文的特点,根据其喜欢用排比、对偶和四字结构的习惯,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的问题。当然有些难句必须反复思考,查考资料,辗转探求事实真相。每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那种“获得感”的喜悦,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虽然不涉及不同版本的校勘,但也有所谓“内校”,即根据上下文进行校订,对明显的错别字、缺字、衍文等文字问题以及上下文抵牾之处进行必要的标记和说明。此外还有大量的繁体字、异体字的辨析归正,除人名、地名外,在一般行文中使用的繁体、异体,原则上都统一于规范的简体和正体。在工作中会牵涉大量古代文史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文字知识,有一些特别古雅艰深的骈体文和不常见的专门概念,阅读起来有不少障碍。自认才疏学浅,功力不逮,此等工作宜付大学中文系研究古典文学的专家学者、大学教授、古代文学或古代汉语的研究员。我是这样设想的,做这项工作的,在学历上应是大学中文系本科,古典文学研究生,明清文学博士,方志学博士后方能胜任,而我什么也不是,这像是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说来这部书的校点工作进行了数年,前后反复多次。大的修改有3次。第一次是全部校点完毕后,对初稿进行的自行研读、修改。第二次是交付出版社之前(这是2013年)作了一次认真的全面检查和修改。这次是第三次,虽然看上去是大局已定,但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单是我纠正的部分达300多条。现在将其中典型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整理出来,分文字、断句、标点3个部分,公布出来,并略述理由。其中也有对出版社编辑的修改提出商榷意见的。如此,既可检验自己的劳动成果,亦可以征求方家和感兴趣网友的高见,还来得及修改。
   在酝酿星子县撤县设市的特殊历史时期,这部南康府志校点本的出版应当有它的特殊意义,它可以为提升星子县的地位而起添砖加瓦的作用,可以使更多的人认识星子得天独厚的名山名湖的优越自然环境和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地方领导人得以从古人那里吸取执政为民的智慧和经验,对发展星子的经济、文化、旅游事业也能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的价值。
http://fs01.bokee.net/userfilespace/2012/07/12/chenlinsen12818536742.jpg
                                                                         第一部分:文字
    1.卷二第47页右下瀑布泉条:水势奔注而崖口隘东(改为:水势奔注而崖口隘束)(理由:按“隘东”不成词,“隘束”在《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狭窄险隘。刘禹锡 《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馹遽之途,敧危隘束。”“东”尤其是它的繁体与“束”形近。如果未看错,则断定为错别字。)
    2.卷三第74页右楼俨《题归去来馆》:象山陆氏则以为有志于吾道合之,昭明颂廉懦立之论,可见南山采菊,自是春风沂水襟怀(改为:象山陆氏则以为有志于吾道,合之昭明顽廉懦立之论,可见南山采菊,自是春风沂水襟怀)(理由:①“顽廉懦立”出自《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成语“顽廉懦立”意思是使贪婪者变得廉洁,使懦弱者能够自立。形容志节之士对社会的感化力量之大。“颂廉懦立”讲不通。②“合之昭明顽廉懦立之论”意为结合昭明[昭明在此为动词,使显明]顽廉懦立之论。“合之”前置则多余,后句又缺动词谓语。)
    3.卷三第81页左2-4行:独其泉石之胜不可复改,然其壮伟奇特之勢則有,非陈记所能彷佛者。(改为:独其泉石之胜不可复改,然其壮伟奇特之勢則有非陈记所能彷佛者。)(理由:原标点不通,改后意为:……然而它的壮伟奇特的形势,则有陈记所不能描绘的好来。)
    4.卷三第82页右倒2行:云深洞口养白鹿,水远山厨烧青松。(按:“烧”字于意不合,且平仄不符[三平调],疑为“绕”。)
5.卷五第10页左上:当山之西来也,其势方崇遽止,为峰者五,崭然雄绝,为五老峰。(改为:当山之西来也,其势方崇而遽止,为峰者五,崭然雄绝,为五老峰。)(理由:其他版本“方崇”后有“而”字,此处的表意及语气都需要一个“而”字)
    6.卷五第11页左中:皆载之郡乘,垂之来古(改为:皆载之郡乘,垂之来叶)(理由:“垂之来古”不好理解,来与古矛盾,此语无先例。来叶:后世。且“垂之来叶”是成语,《晋书》卷一三○:“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不知何以谢责当年,垂之來叶!”欧阳修《谢国学解元启》:“卓尔丕彝,垂之来叶。”另,叶与古虽字形有异,但笔画相同,有可能误植。如原文为“古”,则断为错别字。)
    7.卷七第30页右李梦阳《开先寺》诗:第5首:飞瀑涌寒泉,流云净幽壑。夕日倒峰影,杯中双峰落。(改为:飞瀑涌寒泉,流云净幽壑。夕日倒峰影,杯中双剑落。)(理由:一首诗出现二“峰”字显然不合律。另据其他版本。)
    8.卷七第36页右3行:唐僧齐已(改为:唐僧齐巳)(理由:此为明显的错别字。齐巳是唐代著名诗僧。)
    9.卷七第48页右倒3行:注释:自戊丰三年兵燹后(改为:自咸丰三年兵燹后)(理由:此为明显的错别字。)
    10.卷七第53页左云居禅寺条:明万历间,僧诸缘奉勅建(改为:明万历间,僧诸缘奉敕建)(“勅”为“敕”的异体字,宜统一之。后文有用“敕”字形者。余均应改为正体。)
    11.卷七第70页左上:夏运犹反植,秋窗尚左开。(诸版均作“夏莲犹反植”,原“夏运犹反植”不好理解。)
    12.卷八第14页右上:……及交代盘缺暨出借耔种奉豁未补外(改为:……及交代盘缺暨出借籽种奉豁未补外)(按《汉语大词典》释“籽种”:种子。耔种不成词。)
    13.卷九第4页左8行:过者弗颧(改为:过者弗欢)(理由:疑“颧”为“歡”,乃“欢”的繁体,否则讲不通)
    14.卷九第6页左倒9行:儵尔检出投于沟(改为:倏尔检出投于沟)(理由:“儵”乃“倏”的异体字)
    15.卷九第6页右2段倒3行:郡伯田公之绩而赞不侫,愿一纪成事(改为:郡伯田公之绩而赞,不佞愿一纪成事)(理由:“侫”为“佞”的异体。不佞,自谦之词,可用作谦称,相当于“不才”。不可能赞他人曰“不佞”也。)
    16.卷九第7页右6-7行:夫天地之气运于亭,毐磐礴山川而聚于人文,(改为:夫天地之气[而]运于亭毒,磐礴山川而聚于人文。)(理由:此为对偶句也。意在强调星子县得自然化育与人文荟萃两方面的优势也。亭毒:意思是养育,化育。《老子》:“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非亭毐也。)
    17.卷九第13页右倒2行:以为有翼者,庙释奠妥灵,……(改为:以为有翼翼者庙,释奠妥灵,……)(理由:此处可能少了一个“翼”字,“翼翼”,庄严雄伟貌。《诗·大雅·緜》:“缩板以载,作庙翼翼。” 孔颖达 疏:“作此宗庙,翼翼然而严正,言能依就准绳,墙屋方正也。”翼翼,常用来形容宫殿、庙宇等建筑。
    18.卷十四第29页右按语:其于宋,则庚子以前未加有人。(疑为:其于宋,则庚子以前未知有人。)(理由:“未加”不通)
    19.卷十五第38页中杂途序:……安志日杂途;皆正途以外之仕籍也。(改为::……安志曰杂途:皆正途以外之仕籍也。)(理由:误“曰”为“日”为字误也;分号处表总括,宜用冒号。)
    20.卷十七第13页右下:蓺兰翦棘(改为:艺兰剪棘)(理由:蓺为艺的异体,翦为剪的异体,均应改为规范的简化字)
    21.卷十七第19页左上查辙条:淹贯天文、律吕、句股诸书,尤精歧黄业,全活甚众。(改为:淹贯天文、律吕、勾股诸书,尤精岐黄业,全活甚众。)(理由:“句”在此乃“勾”的异体字,编辑改为“句股”不对;“岐黄”是中医术的古称,为专门概念,此处“岐”不可改为“歧”,至今亦然。)
    22.卷十八第7页右李凤彩条:投効军营(改为:投效军营)(理由:异体字)
    23.卷十八第8页右黄龙俊条:龙俊不往,家食终身。(“家食”疑为“家贫”)
    24.卷十八第30页左顾埜条:世龚恩骑尉(改为:世袭恩骑尉)(理由:错别字)
    25.卷二十二第15页左上:自注:南乡龟父还家(改为:南卿、龟父还家)(理由:据其他版本。其他人均未提籍贯。且第一处自注中提到:浔阳王阮南卿,南卿与龟父是二人也。按王阮字南卿。繁体字“乡”与卿形近易混也。)
    26.卷二十二第15页左下:初穿千里松,急仰万绝壁。(“急仰”似不通,查一下原文,是否为“忽仰”之误。)
    27.卷二十二第19页左:望见鹤鸣峰,已觉俗韵割。(编辑改“觉”为“见”毫无道理。一则重复;二则俗韵割为感觉,不是可以看见的;三则其他版本此处均作“觉”)
    28.卷二十二第23页左中:一朝振秧入长安(改为:一朝振袂入长安)(理由:振秧讲不通,据其他版本改)
    29.卷二十二第30页左下:故和造物铺张考,不费丹青点染工。(改为:故知造物铺张考,不费丹青点染工。)(查其他版本,“和”字不通)
    30.卷二十二第38页左上:闲云舒卷天地宽(编辑改“闲”为“间”,乃因不识异体字)
    31.卷二十三第15页右下:统二年秋九月(按元代有年号中统、元统,此“统”字前缺一字,加符号□)

                                                                           第二部分:断句
   
    32.卷二第26页左:应真陵云,以踞峰眇。忽翳景而入冥,咸豫闻其清尘,妙无得之称名也。(改为:应真陵云以踞峰,眇忽翳景而入冥。咸豫闻其清尘,妙无得之称名也。)(理由:按赋文格式,当如此;另据其他版本。)
    33.卷三第80页右朱子《卧龙庵记》:余自少读杨公龟山诗,见其记卧龙。刘君隐居辟谷,木食涧饮,盖巳度百岁,而神清眼碧。客至,则先知之。则固已知有是庵矣。(改为:余自少读杨公龟山诗,见其记卧龙刘君,隐居辟谷,木食涧饮,盖巳度百岁,而神清眼碧,客至则先知之,则固已知有是庵矣。)(此处有多处问题:①按原标点,记卧龙则止,则与下文有何关系?此卧龙即刘君也。②下文通过刻画刘君隐居生活,来证明当时已有卧龙庵。③按此标点,前后贯通,用意明显,逻辑严密,否则支离破碎矣。④参考了其他版本。)
    34.卷五第11页左:适逢天官侍郎赵公抚安江右,行便宜事,乃从诸父老,举留畀之,仍署郡政。(改为:适逢天官侍郎赵公抚安江右,行便宜事,乃从诸父老举留,畀之仍署郡政。(此句大意为:刚好遇上赵公担任江西的巡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听从了父老乡民的请求和挽留,让我继续担任郡守。畀,通俾,使。)
    35.卷五第16页左上段末:第记公记以新楼之,意俾后之记公者有以考焉(改为:第记公记以新楼之意,俾后之记公者有以考焉)(理由:此处断句有误。)
    36.卷七第6页左下:郡之诸公佥嘱记刻石,以垂永久。(改为:郡之诸公佥嘱记,刻石以垂永久。)(这样标点,两件事分得更清:一是写记,一是刻石。)
    37.卷七第29页右下4-3行:泰山之云雨,天下河海,润极千里,何忧魔事耶?(改为:泰山之云雨天下,河海润极千里,何忧魔事耶?)(理由:云雨在此指恩泽,云雨天下指恩泽遍于天下。与下句“河海润极千里”构成对仗。如按原标点,则结构与语意都不通。参考了其他版本。)
    38.卷七第37页左2段:(僧隆画甚富,而《寒山拾得》画最妙)(改为:僧隆画甚富,而寒山、拾得画最妙)(理由:据李代良《鄱阳湖历代诗选》注:寒山、拾得是唐代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的两个和尚。这句是说僧隆的画与寒山、拾得的画一样绝妙,可惜没有人知道。)
    39.卷七第52页左育婴堂条倒4-2行:惟倡捐稽核端赖贤有司行之,以果持之,以久庶善举,不致中废。(改为:惟倡捐稽核端赖贤有司,行之以果,持之以久,庶善举不致中废。)(理由:改后不仅好懂,而且句式整齐。)
    40.卷七第52页左下禁溺女告示:古人启蛰,不杀方长,不折草木,昆虫犹沛,好生之德。(改为:古人启蛰不杀,方长不折,草木昆虫犹沛,好生之德。)(理由:这几句话有来历,出自清《二十四礼》:“周卫高柴,字子羔。端履操。生平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不折。”大意为:周朝卫国的高柴,表字子羔。他的品行和操守,都非常端正。平时走路不踩别人的影子,不杀春天初生的虫子,不折断正在生长的树木。《孔子家语》中有类似的记载。)
    41.卷九第14页右倒7-5行:吾知衣冠至止,共瞻色笑之,音誉髦执经不胜乐群之愿,(改为:吾知衣冠至止,共瞻色笑之音;誉髦执经,不胜乐群之愿。)(理由:此为对偶句,大意为:我知道士大夫来了,人们都能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英杰之士诵读经书,大家感受到了他们与朋友相处融洽的心愿。至止,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君子至止,鸾声将将。”色笑,指和颜悦色的态度。语本《诗.鲁颂.泮水》:“载色载笑,匪怒伊教”“郑玄笺:"和颜色而笑语,非有所怒,于是有所教化也。”誉髦,出自《诗·大雅·思齐》:“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后因以“誉髦”指有名望的英杰之士。“乐群”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陈澔集说:“乐群,则於朋徒无睽贰。”)
    42.卷十三第5页右蔡瑛条:瑛至访之,得冬儿不死,实密使人致之,冤狱遂释。(改为:瑛至访之,得冬儿不死实,密使人致之,冤狱遂释。)(理由:意译为:瑛到任即调查此案,获得李冬儿没死是实情,秘密派人把冬儿救出来,冤案于是澄清了。“实”下属不通,“实密”不成词,亦会误以为“实”是人名作主语。)
    43.卷二十一第11页右:塔高若干尺,范铁为之外,包以石峰峭峻。铁石重,人力不可施,……(改为:塔高若干尺,范铁为之,外包以石。峰峭峻,铁石重,人力不可施,……)(理由:断句有误。原文的意思是:塔高若干尺,铸铁建造,外面用石头包裹。山峰峻峭,铁石又重,故人力不可为……)
    44.卷十七第8页右上熊炜条:以事忤张江陵,用驰驿例中之解职闲住。(改为:以事忤张江陵,用驰驿例中之,解职闲住。)(理由:大意为:熊炜因事得罪了张江陵,张援用“驰驿”的禁令惩罚他,熊炜被解职闲住。中,此读去声,及物动词,陷害、构陷、打击。)
    45.卷十七第14页左周信条:有罗某贳千金,遭冯彝竟置弗问。(改为:有罗某贳千金,遭冯彝,竟置弗问。)(理由:冯彝,当为冯夷,古代泛指水神;此代水灾。全句意为周信借千金给罗某,后罗某遭受水灾,周信不向他索债。)
    46.卷十八第13页左郭祚炽条:前后主豫章、鹿洞,讲垂十年。(改为:前后主豫章、鹿洞讲,垂十年。“主……讲”即担任豫章书院、白鹿洞书院主讲;垂,将近。)
    47.卷十八第23页左黄河清条:由是博通群籍,为文自辟。畦町诗古,亦皆吐属不凡。(改为:由是博通群籍,为文自辟畦町,诗古亦皆吐属不凡。)(理由:自辟畦町是另辟蹊径的意思。畦町,规矩、格式。《大清一统志》评杜濬:“诗文豪健,自辟畦町。”)
    48.卷二十一第25页右上段:轲一旦尽赍所著书及所为文访予,告行欲举进士。(改为:轲一旦尽赍所著书及所为文,访予告行,欲举进士。)(理由:查其他版本,断句有误。)

                                                                                          第三部分:标点
   
    49.卷七第50页右显福观条:内有奉母庭丹灶剑池。(改为:内有奉母庭、丹灶、剑池。)
    50.卷七第63页右广长庵条:取溪声便是广长舌之句。(改为:取“溪声便是广长舌”之句。)(理由:按“溪声便是广长舌”之句出自宋苏轼《赠东林总长老》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引用原文应用引号。)
    51.卷九第3页左上段倒4行:诸士子其勉之。(改为:诸士子其勉之!)
    52.卷九第9页右倒5-4行:昔奚而倾圮,今奚而轮奂人也。(改为:昔奚而倾圮,今奚而轮奂?人也。)(理由:这是两个设问句,奚是疑问代词,有问有答也。过去为什么倾圮,现在为什么美轮美换?人的力量啊。)
    53.卷九第10页左中下:夫南康濂溪、晦庵二先生宦辙及焉(改为:夫南康,濂溪、晦庵二先生宦辙及焉)(理由:加逗号,判断的意味更强烈。)
    54.卷十四第28页右帅希升条:以精通刑律守城有功荐(改为:以精通刑律、守城有功荐)
    55.卷十六第6页右下黄唐发条:子三,吁、颐、灏。(改为:子三:吁、颐、灏。)(理由:冒号表提示。)
    56.卷十八第7页右上李凤翥条:公卿祖帐咸以诗饯。(改为:公卿祖帐,咸以诗饯。)(理由:此为两句话。)
    57.卷十八第34页左崔运通条:善古篆八分等书(改为:善古篆、八分等书)(理由:古篆、八分是两种不同的字体,不宜混淆)
    58.卷二十一第13页左上:至元大德间(改为:至元、大德间)(理由:两个年号,并列关系,加顿号为宜)
    59.卷二十二第13页左下:诗题:山北纪行十二章八句(按编辑加一“章”字是对的,但应再加一逗号: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已查证)   
    60.卷十八第13页右项鸣凤条:以其赢余。周老病鳏寡无依者。(改为:以其赢余,周老病鳏寡无依者。)
    61.卷十八第31页左下:母老手足不遂,昼夜侍奉不懈。(改为:母老,手足不遂,昼夜侍奉不懈。)
    62.卷十八第32页右胡德澜条:榜未发,辄心动。驰归步行三千余里……(改为:榜未发,辄心动,驰归,步行三千余里……)(理由:这是赞扬胡德澜的孝行,当他参加科举考试,还没有发榜,他感觉有点不对劲,连忙回家,步行三千余里,母亲果然病危。)

文山鹿 发表于 2016-1-23 21:55:34

老师真是做学问之人,您治学之精神,值得后生学习,且自觉才疏学浅。

南康小子 发表于 2016-1-23 23:36:14

珍贵的材料

HELLO-宝贝 发表于 2016-1-24 09:55:39

辛苦了。。。。。。

497393253 发表于 2024-10-22 20:44:26

您辛苦了,我长知识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康府志》点校本三审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