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世界诗歌日转载《诗歌回归大众生活》
本帖最后由 六月飞雪1 于 2016-3-21 14:32 编辑诗歌回归“大众”生活
作者:史竞男 孙玺 2016年03月21日 10:03《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21日 第 04 版) 19 收藏
http://www.zgshige.com/upload/resources/image/2016/03/21/69204_500x500.jpg
世界诗歌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每年3月21日庆祝世界诗歌日,目的是为了推广诗歌这一优美的文化形式的创作、阅读和出版。1999年在巴黎举行的教科文组织第30次大会决定宣布3月21日为世界诗歌日。
诗歌,始终是人类追寻的可以自由安放灵魂的栖息地。在“世界诗歌日”到来前夕,由“为你读诗”发起的第二届世界诗歌日音乐会20日在北京奏响,来自不同领域的数十位艺术家以多种艺术形式与诗歌对话,带大众感受诗歌的美好与力量。
“为你读诗”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要用诗歌的力量关注当下,让诗歌回归社会才有意义。”活动发起人之一黄怒波如是说。在知名企业家的光环下,他还有另一种身份——诗人骆英。作为“世界诗歌运动”协调委员会13位委员之一,他还是一名用自己在商界的成功反哺诗歌的诗歌赞助人。
在2011年的麦德林国际诗歌节上,“世界诗歌运动”诞生。这一全球性的诗歌组织,包含了全球114个诗歌节、96个诗歌项目,以及来自各大洲131个国家的1178位诗人,以多元文化主义、多样性和包容性为核心,通过推动诗歌朗诵、诗歌教育,旨在促进和平、社会公正、人权和自然保护,用诗歌的力量来建构社会、关照生活。
两年后,“为你读诗”在中国掀起了一阵持续至今的读诗、听诗的热潮。它以每天“为你读一首诗歌”的方式,倡导一种摒弃浮躁与麻木、回归柔软与真挚的诗意生活方式。如今,“为你读诗”已拥有200万固定听众,播出1000多期读诗作品,累计传播5亿次,覆盖海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让诗歌审美更具普世化、社会化
“‘为你读诗’抓住了诗歌的社会性,让诗人和诗歌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让诗歌重新回到了大众的生活。”黄怒波说。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无用之用”的中国当代诗歌一度式微。黄怒波认为文学边缘化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与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有关,是物质满足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碰撞。“对此我们不必悲观,物质发达到一定程度后,诗歌和文化就会回归,而且这种回归将会是长期的。十几年前无论我走到哪里一说我是诗人就会引起哄堂大笑,而如今写诗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说起诗歌发展环境的改变,他感受深刻。
第二届世界诗歌日音乐会以“生态文学”为主题,更加关注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使诗歌审美更具普世化、社会化意义。“诗歌应该回到社会现场,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与现实脱节。”黄怒波说,雾霾、水污染等生态问题已成为当下社会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和诗歌更应该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去关注他人、关注自然、关心人类共同命运。
我们从来没有离文化盛世这么近过
改变已悄然发生。近年来新的传播模式为诗歌插上了翅膀,各种与诗歌有关的微信公号和APP纷纷涌现,俘获了大批粉丝。今天的诗歌,已不仅仅是诗人的个体创作,而是全民共享的盛宴。诗歌从“小众”回归了“大众”生活。
在“为你读诗”第581期,李彦宏朗读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点击量高达300多万次。“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一首诗歌的朗诵可能传播给几十万甚至数百万人听,这是任何一本诗集不可能做到的。”黄怒波认为,新的技术手段给诗歌和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让诗歌的发展如虎添翼。
“我们从来没有离文化盛世这么近过。”谈起中国诗歌的未来,黄怒波充满自信。
“人生路上,且行且诗。”诗歌批评家唐晓渡说,正常的诗歌生态就是让诗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内心需要。而如今,无论是出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或是想在喧嚣中寻觅平静,诗歌借助新媒体效应正在以新的姿态走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