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旧城琐忆·南门湖鱼影
本帖最后由 人民万岁 于 2016-4-17 10:08 编辑星子旧城琐忆·南门湖鱼影 南门湖里有多少鱼?没有人知道。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当我拎着一条小裤衩去南门湖游泳,走到搬运公司大门口的时候,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鱼腥味。 南门湖有两道麻石条砌的堤坝,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紫阳堤”。靠里的叫内闸,靠外的叫外闸。两闸之间由一座麻石砌的三孔拱桥相连。两闸向东延伸,尽头叫“东闸头”,这里水流湍急。向西延伸,外闸伸到船厂前面就停止了;而内闸,在这里有一个十几米宽的缺口,然后再向西一直延伸,到养猪厂附近才停止。湖面上风大的时候,外闸之外是白浪滔天,而外闸里面则只有阵阵涟漪。每当这个时候,大大小小的船就湾到外闸里面,甚至越过内闸的缺口,到内闸里面来避风,这时,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帆樯林立”了。 停在内闸里最多的船是木制的渔船,渔民大都是都昌人,星子人称之为“都佬”。他们的船很窄,也就一米来宽;长度七八米。靠桨、竹篙和帆驱动。一条船一般是一对夫妻打理,有的船还有一两个孩子。他们非常爱干净。到岸上来劈柴火,然后整整齐齐地码放在船舱里面;船头上放一个小柴炉,有一点灰尘,就要用拖把擦得干干净净。大风天里,他们打渔的小帆船和别人运货的大帆船,都聚集在内闸里面避风。船民们把船帆收起来,只留下光滑的、长长短短、粗粗细细像森林一般密集的桅杆;那些桅杆直直地立着,指向乌云翻卷的苍穹。 南门湖最多的鱼是鲹鲦,站在岸上就可以看见它们横行无忌的身影。这种鱼身体扁平狭长,背青腹白。喜欢成群结队在水面上游弋,追逐水面的白沫、小虫、浮叶和岸边上、船上的人丢弃的剩饭剩菜。成群的鱼往来逐浪,在水面嬉戏,一簇簇,一团团。鱼身翻滚,青白变幻不定。它们不躲避岸上的人影,大胆而无拘无束,好像是向人宣告,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东闸头附近好像是个鱼窝。这里水流湍急,但银鱼却喜欢在这里追波逐浪。用抽水机来抽水,将抽出的水冲进一个密密的网里,里面就会筛出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银鱼。它们通体洁白,只有两只鼓鼓的眼睛是黑色的。不停地扭动着身体,瞪着一双不屈的眼。 东闸头下面,有一堆不知哪个年月堆在那里的石头,这里是鳑鲏鱼的家。鳑鲏鱼有点像浓缩版的鳊鱼,也是扁扁的身体,小小尖尖的脑袋,只是比手掌略小些。它们用尖尖的小嘴,在石头上寻找哪怕是一丁点一丁点的苔藓,身体在石头上翻转仰侧,白色的肚皮,在太阳底下像镜子一样闪光。 内闸的西边,靠近林业局的地方,长年放着成片成片的木排。木排的上游,有一条水沟从养猪场那边流过来,带有腥臭味,这正合了黄丫头的胃口。黄丫头是一种不长鱼鳞但遍体粘液,身插三根大刺的凶狠的角色。口味重,什么都吃。嘴巴奇大,口唇上有倒刺;只知向肚里吞,绝不肯向外吐。要是被它的刺扎一下,要痛半天,那上面有毒。 内闸里面,船厂的边上,是冰玉涧注入鄱阳湖的入口。这里有一个坎,小鱼们在这里碰壁,不能再向上游,便在这里聚集成团。它们形成浩浩荡荡的大军,绕着坎下面的石壁,不停地转圈,转圈。密密麻麻的小鱼,形成一团环形的黑雾,高速作绕圈运动,仿佛要把这些坚固的石壁撞破。 每年鄱阳湖涨水的时候,小鱼们就顺着冰玉涧上来了。来得最多的鲫鱼。 鲫鱼的身体像个鱼雷,背宽阔,青黑色。它们不像鳑鲏那么单薄,不像黄丫头那么凶狠,更不像鲹鲦那么柔弱。它们可以像个绅士一样游得舒缓悠哉,也可以像奔驰的野马,擦过你的脚背,搅起一团云雾,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蔬菜队的菜地每年都要被淹掉,小鲫鱼很喜欢乘着上涨的湖水,来到菜地的沟垅里面寻找刺激,跟它们同来的还有泥鳅、小虾、肚皮上有刺的河豚、小鳑鲏、肉 棍 子鱼及一些不知名的鼓着眼的小鱼,小蝌蚪也会来凑热闹。 用一个竹制的土箕,堵在沟的一头;从另一头,光着两只脚,咣唧咣唧地走过来,把小鱼们慢慢地都赶到土箕里面来了。小鲫鱼跑得最快,他们像乌黑的箭头一般,从沟的这头,一下子窜到那头。猛地一提起,土箕底下就有一层乱蹦乱跳银光闪闪的小鱼。小蝌蚪,不要;小鳑鲏,不要;小泥鳅,不要;小河豚,抓起来看看它鼓起的肚皮,也扔掉。只留下小鲫鱼。 小鲫鱼鼓鼓地身子,捏在手心里,还会用力地挣扎,手心里能感到一种有力的抽动和碰撞。把它放在缸里,或者茶杯里,可以养很久。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我一看到鲫鱼青黑色的、快如闪电的游动的影子,就会有一种要眩晕的感觉,现在还是这样。
连“肉 棍”二个字都显示不出。 以前的岁月是美好的
对鱼的描写很精彩,是不是考虑投到报刊上去呢? 陈林森 发表于 2016-4-14 09:11
对鱼的描写很精彩,是不是考虑投到报刊上去呢?
怡情而已,未考虑其他。
我都没看见过河豚,不知现在鄱阳湖中还广不广。
我也常去哪里捞银鱼。有圆孔石的图是哪里?紫阳堤桥?不是被土掩埋了吗?
鄱湖春帆um6S8 发表于 2016-4-16 15:44
我也常去哪里捞银鱼。有圆孔石的图是哪里?紫阳堤桥?不是被土掩埋了吗?
在填埋之前抢拍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