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星子老街
儿时的星子老街我的故乡星子,有一条闻名的老街,这条街顺着起伏的地形,由东向西呈A字形,街道约两米多宽,用长麻石条铺成 。记得小时候人们不穿雨鞋,下雨时‘’格簦’:'‘格簦’的木屐声响彻一条街。街道两旁,都是清代建筑,上下两层的木质结构店铺共墙相连,店挨着店,房连着房,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这里生意兴隆,人气旺盛,是一条极为繁华的大街 。电影‘八一起义’就是在这里拍攝的。
星子人把往上走的一段叫‘‘东大街’’,又称正街,往下走的一段叫‘‘西大街’’,正街临街底的便是‘‘混一天’饮食店,经营早点,面食、米饭,楼上设有‘‘雅座’’’,毌亲说她儿时用一枚铜板买两根油条,吃了去上学,我呢?则是闻着‘‘混一天’’的葱油大饼的香味长大的。‘‘混一天’’的大饼,有一个圆形的茶盘那么大,约两厘米厚,颜色微黄,中间夾着点点葱花,咸咸的,香香的,松软的,嫩黄翠绿既好看,又好吃,以至离开故乡后,我也经常光顾外地的饼店,可惜没有一家比得上‘‘混一天’’。混一天’’的第二家便是一家副食品店,六十年代初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用学校发的糕点票,从胖胖的陈老板手中领回半斤用纸袋装着的‘‘红,白,绿’’三色相间的用面粉做成的小正方体彩豆,它便是我们星子的特产。
从副食品店过来,就是我家的祖店,祖父母去世早,父亲十六岁便与堂伯父开了一家‘‘景华太‘’的百货店,那时没有九星公路,经营的布匹,百货都是挑夫用双肩从九江走十里铺,经马回岭挑来的,可见当时做生意何等艰辛。
对于祖店,我最早的记忆是毌亲开的文具店,这里浅红淡绿的竹纸既薄又光滑,每当我带去学校引得同学们都向我索要,1956年公私合营,毌亲将祖店投资,成了县工商联的一名营业员,为此父亲一直对母亲‘‘耿耿于怀’’。
沿着我家的店铺往上走,再往下走,街道两旁有理发店,饼店,酱菜店,钟表店,小百货店,书店,药店,纸扎店,竹器店……一直到西大街的尽头,有一条小溪从街面下穿过,汇入鄱阳湖,溪水清澈见底,小时候我们常在这里抓一元硬币大小的鳖,可惜现在只剩下涓涓细流了。
老街上节日里更为热闹,元宵节龙灯在这里狂舞,端午节家家门前挂着艾叶,菖蒲,户户粽孑飘香,八月十五推石磨,从上往下,我们常在这里观看,嬉戏。现在时过境迁,老街昔日的喧闹与繁华不见了,但它曾给我儿时带来无限的乐趣,我想如果家乡能重振鄱湖雄风,星子老街一定能恢复往日的辉煌,试想这条古老而又美丽的老街,难道不是一条现代人向往的旅游景点吗?
景美琦
2007年10月11日
星子县改为庐山市,老街也即将成为历史,我这篇早年发表在九江日报的文章,成为我对老街永久的怀念。 2016年4月14日于九江
走出历史走出星子 老街已在现代里迷失了……
好文章
我记得小时候都是在杨武角店里买酱油,那时糕点都是用废书纸做的纸袋装。对面有家油条包子铺,有个个头不是很高,脸略胖的人叫卖,油条包子啊。
从九江走十里铺,经马回岭挑来的。此处小误,马回岭?吴障岭!
楼主好,我是九江杂志的记者,想用您的这篇文章,求联系方式,我的号码是0792-8139958 ‘‘景华太‘’的百货店,就是后来八十年代的商业供销公司的商场吧? @少府山人 : 小时听母亲说,也许是吴章岭。景华太是抗战前的名称,后来改为工商联,文革后可能为县供销社,我在图片里看到我的家,从街底数第三家,三层楼房,谢谢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