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清水向东流
4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长江论坛上,鄱阳湖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与日俱增的重要性,受到愈来愈多的国内外专家关注。“江西提出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以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为核心,这一构想今年有望得到批准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日,面对来自长江干流11个省(市、区)以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代表,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坦言: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已成为江西人民的共识。
贡献:纳“五河”,入长江,鄱阳湖每年输出1400多亿吨优质水
“浊浪自分清浪影,真山从作假山看”。站在湖口县石钟山向鄱阳湖入长江处望去,有一条长长的而清浊分明的水界线,江水浊而湖水清。虽然一年中偶尔也会清浊倒置,但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界线分明。
省水文局局长谭国良告诉记者,鄱阳湖接纳了省内赣、抚、信、饶、修等五大河流来水,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公里,相当全省总面积的97.2%,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达到1400多亿吨,占长江年径流量的15.5%;常年水质保持三类以上,是长江中下游的“天然调节器”。
长期以来,我省对“母亲湖”鄱阳湖的开发与保护高度重视:从上世纪80年代实施“山江湖工程”,到新世纪初“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理念的实践,再到近两年大力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建设,充分体现了赣鄱儿女对生态环境的再认识、再保护和再发展。
——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0年前的36.9%,提高到现在的60.05%,从根本上消除了一些地方“山秃坡荒”的现象。
——通过修筑水平梯田、淤地坝和种植水保林等有效举措,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万亩。近3年,对深山区、库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的群众实施移民搬迁,每年转移5万余人,加快了“五河”源头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步伐。
——近几年,全省坚持控污减排,共关停小火电机组129.5万千瓦,淘汰38个企业和落后生产线,完成455万千瓦机组脱硫改造设施建设。每年还统筹16亿多元,在2.8万多个村庄开展新农村建设,突出进行绿化美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
困境:“小流量、高水位;小洪水、大灾情”,鄱阳湖期盼“江湖两利”
4月20日,参与第三届长江论坛的各方发表宣言,共同倡议正确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与流域综合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然而,长期以来,鄱阳湖流域作为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优质水源地之一,在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临诸多难题。
作为一个过水性、吞吐型湖泊,鄱阳湖“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特点让湖区深受其害:洪水来时,长江水倒灌,给沿湖平原的防洪带来极大压力。水位涨落留下的大片滩地成为钉螺繁殖的最佳场所,湖区内血吸虫病曾普遍蔓延。湖区经济社会发展较落后,其中余干、鄱阳、星子、都昌等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人均生产总值仅有全省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鄱阳湖环境与资源的压力与日俱增,呈现水质污染加重、水草资源衰退、富营养化加快和沉积物增多的趋势。湖泊行蓄洪能力明显降低,汛期经常出现“小流量、高水位;小洪水、大灾情”,进一步加剧了水患灾害。
一直以来,省内许多水利专家都期盼采取相应工程措施,改变“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局面,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采用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等工程措施对鄱阳湖枯水位进行调控是必要的,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我们坚持‘调枯不调洪’的理念,既缓解洪水期长江的防洪压力,又有效保持枯水期鄱阳湖的适当水量,从而达到实现‘江湖两利’的目的。”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说。
现状:“一湖清水”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在主题为“长江?河口?城市”的第三届长江论坛上,有专家提出警告: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采取措施消除水利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护鄱阳湖的生态?”“如何采取流域综合管理措施,保护鄱阳湖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连在长江水系上的“宝葫芦”——鄱阳湖“一湖清水”日益突出的重要性,使许多外国专家对江西如何保护鄱阳湖十分关注。
“事实上,随着长江中下游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出现了较严重的水质污染,尤其是以2007年太湖暴发大面积的蓝藻事件为标志,使‘一湖清水’的作用更加凸显。”省内一位水文专家分析说。
2008年,中国科学院专家郭杉在详细考察鄱阳湖后得出结论:随着“三峡工程”的实施,每一年在除去丰水季的其余3个季节里,长江主干流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明显减弱,形成鄱阳湖对长江下游水域的贡献明显加大态势,体现在补水总量加大和较高品质淡水的规模补充。
突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决策应运而生
如何既能保护好“一湖清水”,推动省内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又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8 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决策,将着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推进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的保障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鄱阳湖考察,并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2008年,在全国率先对省内江河水使用实行配额制,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如今,我省把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首要重大工程;
连续3年,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把林业建设重点放在平原地区,尤其是环鄱阳湖地区,力争到2010年底,将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并将全省公益林补偿标准增加到每亩10元;
去年开工建设85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2010年底前全部建成,使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今年,省财政还安排1亿元,专项支持农村建设1000多个垃圾集中填埋场;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通过努力,经专家认定,目前,鄱阳湖的生态仍处于“安全水平”。未来几年,我省将通过大力实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力争通过综合整治,使省内主要河流及鄱阳湖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五大河流水质保持在二类以上,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
本报记者李冬明
链接:长江论坛始于2005年,是由水利部、原国家环保总局、世界自然基金会和长江干流11省(市、区)以及国内外有关组织共同发起的以“保护与发展”为主题的论坛。
来源:大江网 中国最大的谈水湖
亚洲最大的候鸟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