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庐山鼓与呼!——少府山人访谈录
我为庐山鼓与呼! ——少府山人访谈录自去年以来,星子网上关于庐山建市的传闻不绝于耳。今年4月8日《江南都市报》微博爆料“同意撤销星子县,设立庐山市”的国函【2016】38号“国务院批文”。4月15日,星子微信朋友圈疯传《九江市委常委会汇报材料4.9(给省)(1)》的详细文件。为此,星子网负责人蚂蚁和管理员飞飞特意访谈了一直在关注、呼吁、推动庐山建市的少府山人。需要强调的是,此次访谈是为了回应广大星子网民的关注和期待,并不能代表任何官方表态,但与星子网“热爱星子,服务星子,宣传星子”的宗旨是高度一致的。
问:“撤星子县,建庐山市”现在是“星子网”的一个热门话题。对这网传消息的真实性,山人怎么看? 答:庐山建市的真实性是确凿无疑的。庐山建市正在紧锣密鼓运作中,时间表早已制定,政府相关部门无非“只做不说”,缺少发声而已。去年8月7日鹿省长微服私访星子,8月11日强书记率队考察山上山下,最近网传的微博、文件都是真实可信的。再爆个料,以“关注时政与思想”为宗旨的国内知名网站“澎湃新闻网”,最近一段时间已派宋、李二记者就“庐山建市”问题在九江、庐山、星子采访十几天,将陆续推出4篇系列报道。
问:仍有部分网民对庐山建市消息持怀疑态度。对他们如何释疑解惑? 答:仍有部分网民持怀疑态度,主要是因为至今未见政府部门公开表态,这些网民消息闭塞,对中国的国情和政治运行套路又不了解的缘故。《江南都市报》以敏锐的新闻触觉,在新闻的真实性、快捷性前提下中了同行的头彩,这种“先发后删”的操作应该是精心设计了的,符合国内类似情形的惯例。大家注意,《江南都市报》和《江西日报》同属于江西日报报业集团,都是“党的喉舌”,无非定位不同,《江西日报》讲究官场政治严谨,《江南都市报》注重民间喜闻乐见。而“冒失鬼”将九江市委常委会内部上报文件外泄,违反了文件保管规定。还好庐山建市方案外泄,并不损害国家利益。其实庐山建市是大好事,本不必藏着掖着。对“庐山建市、市治(市政府)立山南”的英明政举,星子人民肯定是拥护的。(编者补充,最新消息:4月27日在鹰潭召开的“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鹿心社省长透露,国务院已经批复庐山设市,这是官方首次正式发声。)
问:为什么要成立庐山市?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 答:成立庐山市的目的,我看一是为了理顺管理体制,二是寻找发展空间。 根本原因是庐山管理体制不顺,“政出无门”、“一山多治”。作为有二千多年悠久文化和百余年开发历史的名山、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无论开发历史、文化内涵、自然风光,还是基础设施、区位条件都相当优越,也曾有着骄人的过去。但现在不仅远远落后于黄山,甚至被三清山赶超,辜负名山!脸面何存? 其次原因是发展空间不大,发展后劲不足。山上经过百年开发己经潜力挖尽,不能过度开发,再开发就是破坏。山南开发潜力巨大,水上更是空白。只有将开发山上的能力和资金转移到山南,开发旅游新区,庐山才有出路。 改革庐山管理体制的方案有“股份公司”、“大庐山”、“小庐山”之说。“股份公司”说的设想是组建庐山旅游集团股份公司,她表面上兼顾了各方利益,但未触及庐山管理体制的深层问题,且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容易造成掠夺性开发,不利世界遗产的保护。“大庐山”说的设想是将庐山的整个山体与周边的星子县、九江县、庐山区纳入版图建地级庐山市,但区划太大,政府难以集中精力打造庐山,庐山势必挤压九江市区的发展空间,方案不现实,报批也不易。 庐山要想不与九江争夺发展空间,只有向南。将整个庐山山体和山南星子县纳入版图(可再加上庐山区海会等个别景区乡镇)成立县级庐山市,市址设南康镇——这就是我在2005年提出的“小庐山”方案的基本构想(江西《大江网》、《文明网》“建言献策”征文都全文刊载了我这篇《庐山建市的紧迫性、必要性与可行性》文字)。这个方案既不与九江争夺发展空间,大小合宜的区划又能集中精力抓旅游,而且充分考虑了星子与庐山的历史渊源、资源地位、开发潜力以及星子的发展出路问题。
问:庐山建市历程据说历尽波折。请你介绍一下。 答:庐山自古山北属德化,山南属星子,山上除寺观游客外,人迹罕至。清末牯岭开发后山上渐成市镇。1926年始设庐山管理局,隶属九江市。1930年管理局直属省政府。虽管理局《组织规程》明定“管辖区域以九江、星子两县所属庐山各山地为范围”,但实际上山南只管辖到太乙村。日陷时庐山设特别行政区。 解放后,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短时归属中南局。1984年根据中办、国办批复成立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作为省政府派出的副地级机构,委托九江市代管。1985年有设庐山市提议,因省换届搁置。1996年因庐山申遗提出理顺管理体制设市,因山上消极作罢。2000年“建庐山市、治设黄老门”方案不合理,因星子强烈反对未成。2005年有组建庐山旅游集团股份公司之说。 俗话说:“好事多磨”,现在总算“尘埃落定”,“一锤定音”,“板上钉钉”了。
问:庐山与星子的关系? 答:我一直反对将庐山与星子并列谈论。庐山与星子不是并列关系,某种意义上说,星子即庐山,庐山即星子,二者自然、人文不可分割。只能说山上山下,即山上管理局与山下星子县。目前星子县管辖60%的庐山山体,庐山自然风景和文化景观的精华都在山南。
问:星子县和庐山管理局为什么一直等到今日合并? 答:成立庐山市(星子县和庐山管理局合并)是历史的必然,早该进行了,现在更是形势所迫。 庐山建市过去难推动的原因,是因为山下星子县是个穷县,交通、经济落后,山上管理局坐收可观门票,级别福利待遇高,谁愿结穷亲?现在环山公里、绕城高速、都九高速彻底改善了星子交通条件,温泉开发、东林大佛为星子挣得“江西旅游二强县”,新农村建设后的对外形象,今非昔可比。 而目前庐山已经到了发展的困境和绝路的地步,不改是不行了。建市是形势要求,也是山上山下的双赢,山下赢得发展机遇,山上获得发展空间。 庐山市挂牌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缓。受“庐山建市”传言影响,今年山上山下各项工作基本处于停摆、应付状态,加上年后星子县商界、政界震荡,都是人心惶惶,非常不利于人心、政局的稳定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问:迎接庐山建市,我们可做些什么? 答:我为庐山鼓与呼! “撤星子县,建庐山市,治设山南。”是好事,大好事!星子人关注热议中。士农工商各界的地位收入、人流物流、商机税负、争资立项都有切身的好处,但影响是长期的,立竿见影也难。 我们迎接庐山市,绝对是引以为荣的。要树立市民开放意识,摈弃小农狭隘思想。对星子的依恋感情,切不可畸变为对庐山的抵触情绪。对政府尽量少发牢骚,不说怪话,可提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这既是市民的权利和职责,也是难能可贵的赤子情怀。当然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要多些宽容和理解,毕竟大方向对我们是有利的。 上级“蓼花镇改星子镇”之议,街谈巷议大多不敢苟同。但征询意见、层层上报时竟无人敢持异声。这也是官场“讲究政治,保持一致”的怪相,这又不涉及“妄议”,为何不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国务院批文“庐山市政府驻南康镇”,但《建市方案》请示的“新建市民服务中心(政府大楼)”肯定会选址在“峰德新区”,这里改“星子街道办事处”不是最恰当的吗? 庐山市政府虽国务院明文规定设在山南,但九江市《方案》有“在九江授牌”的动议。我有一点担心,担心庐山市“临时、过渡”挂牌在九威大道的“庐山新城”,山南新庐山市办公大楼立项难、建设无期。那样就无法实现山上山下的真正融合,百姓办事可想而知不便。星子在庐山市的地位、份额要与话语权相配!
问:对庐山市挂牌时间,你有何预测? 答:庐山市的幕后工作肯定在紧锣密鼓运作中,挂牌时间要视领导推进力度的大小,这也是考验领导魄力的关键。箭已上弦,迟迟疑疑,瞻前顾后,拖泥带水是要不得的。据说网上外泄的《方案》是一稿,白纸黑字写着“拟定4月底举行庐山市成立大会”,“6-8月完成 人 事调整、机构整合”。当然民间的的热切响应可与政府的“只做不说”良性互动,积极推动。在5月份县乡换届中一并解决庐山市人事问题是最佳的措施。
问:对即将到来的庐山市,你有哪些期待? 答:骄傲星子,期待庐山。 一个千年文化古县即将谢幕,一座山水旅游新城马上诞生。我们为星子感到骄傲,我们对庐山充满期待。我相信最年轻的城市与最厚重的文化擦出的火花必将魅力无穷。 今年3月江西“两会”上庐山管理局彭敏发言:“旅游最大的相同点是不同,旅游最好的卖点是文化”,智者之论也!庐山作为特有的文化名山,期待即来的主政者懂文化、重文化、尊重文化人。 呼吁:一是在城市建设和景区开发中切实重视本土文化,不重文化和迷信“舶来”文化是危险的;二打通从太乙村上山的山南登山公路,促进山湖联动;三是列入九江市“县域经济考评”中庐山市的考评指标单列,使之一心一意攻旅游;四是尽快申报启建京九高铁,打造庐山朝发夕至旅游圈。(2016年4月26日)
最后退一千步,对那些悲观、麻木、否认的人,引用星子网“塘边土著”的回帖——“反正现状如此,改变一下也许有些盼头。”
多样文化格局的庐山圈,即将同质化。
庐山就是庐山,因为山上星子文化缺。
星子就是星子,因为山上流行九江话。
本帖最后由 六月飞雪1 于 2016-4-29 12:04 编辑
据可靠消息省委今天讨论庐山设市的有关方案 旅游,不仅是山水之乐,更有文化形态的多元来支撑。
行政区划,能协调旅游资源带来的利益之争,但也可能消除文化的多样性。
而文化形态特征,才是区域特征之根。 本帖最后由 少府山人 于 2016-4-29 15:31 编辑
县委宣传部牵头,宋校长主编的《星子县情读本》,应该是千年老人星子县的最后谢幕了。 这种采访实录做的很好~ 建市是形势要求,也是山上山下的双赢,山下赢得发展机遇,山上获得发展空间。庐山市挂牌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缓。受“庐山建市”传言影响,今年山上山下各项工作基本处于停摆、应付状态,加上年后星子县商界、政界震荡,都是人心惶惶,非常不利于人心、政局的稳定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上级“蓼花镇改星子镇”之议,街谈巷议大多不敢苟同。但征询意见、层层上报时竟无人敢持异声。——呵呵 做的很好的访谈
只做不说,不符合中国特色。一时间干部群众中议论纷纷,官方媒体应当组织宣传解释的文章,舆论工具似有不作为之嫌。反而是上海的澎湃网关注此事来了。像这篇访谈在省市报刊上都见不到。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