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的老粮站
本帖最后由 三水平阳 于 2016-6-24 16:07 编辑在老县城坡头老街西出口的转角处,静静的敞着一栋陈旧几乎荒废的青砖老房,在83年以前这里曾是原县城唯一的一个粮食供应站。而自我走出中学校门后,我的粮食生涯便从这里开始起步。多少年来,每当我有意或无意间从这老房旁走过,心中总隐隐的泛起着阵阵波澜。
不久前的一上午,我又闲步走近了那片惦念着的老房区。在老粮站对面一幢低矮的平房前,一位老太太正仔细的擦拭着自家的门窗,见我的经过她微微抬起了身子,或许似从相似,我们彼此都笑了笑。也许,在这如今已冷落偏静的巷道,过往的路人已是很少了,见着老人的笑容,我停下了脚步,问老人家:“您认识我吗?”老人说:“好像有点面熟”。老人说自己是自79年就一直住在这了,已经30多年了,我说是啊,我八十年代初在这对面的老粮站内从事营业工作也近三年吧,那年代只要到过粮店内的人对我应该是有印象的。望着对面的老粮站,杨老太也不停的发出着感慨,那份若有所思的神情,似乎在描述着那时粮站的繁华与喧闹。
早在六十年代未,县城最早的粮油供应门市部从原米厂的小屋搬入了这个老粮站。作为当时县城唯一且场所最大的粮油供应站,在七十至八十年代初期,小小的粮站承担了为县城所有城镇及定销粮人口的粮油供应任务。“一日三餐粮为先。”那时,城镇人口按其工作性质及工种实行粮油凭证定量供应,家家户户时时都要分期定量的到粮站去购买粮油。我起初在供应站从事着粮油销售工作,当时县城这座唯一的粮油供应站,每天开门营业后,我们面对的便是车水马龙排队购买粮油的人群,遇周末或节假日,有时排队购买粮油的人们一直排到店外的老街道上。
尽管那时在粮站每天的工作如此繁忙和辛苦,我们粮站无论是开票、付货和保管员工都是非常的任劳任怨,尽职尽责,耐心热情的为每位顾客提供最优良而微笑的服务。为了保障粮油的及时供应,那时很多的小件粮油物品都是我们亲自动手搬运、卸货和堆放。为提高营业效率,尽量做到让顾客少时间排队,我们开票员对供应粮油品种的价格、数量金额都做到熟记于心,只要顾客说出购买粮油的数量,开票员则基本不动算盘就写好了传票;在过秤面粉、大米时也是尽量练就和展现着“一秤准”的绝佳技能。所以,虽然在那充满紧张而繁忙的计划供应年代,一个小小的粮油供应门市部却能充分的展示着高速运转的能量,较好的履行和保障全县城镇居民粮油供应的重任。
八十年初前,县城的居民生活区主要都集中在如今的老城区。那时粮站基本上也只是以供应大米、菜油、面粉、面条几个品种为主,象大豆、绿豆之类的辅助稀缺食品经常只能凭批条才能买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粮食供应,随时展现着粮站供应工作特有的神秘与庄重。1983年左右,老粮站终于完成了“单打独斗”的局面,随着新建的县城西门及北门粮站的运行,老粮站也光荣的退出了曾经繁忙的历史舞台,成为至今让人回望的一道风景。
老粮站后面紧临原粮油加工厂。我走进原米厂院区时,又巧遇原共事多年的龙姐正带着小孙女在老米厂食堂旁的梧桐树下玩耍。龙姐见我的经过,忙招呼着我。老同事相见,甚是兴奋,于是我们坐在梧桐树下小叙开来。龙姐说退休后就搬到工作过的这老地方找个旧房屋住下了,这里仍有一些过去的老同事、老熟人在这居住,与老朋友一起说话、聊天显得自在多了。对这样的老年居住环境,起先我也甚感不解,但从龙姐简短的话语中,我好象也似懂非懂了一些。
在老粮站工作的几年,龙姐算是我最亲近的同事了。当我走进老粮站的第一天,我便安排与龙姐两人一班组,龙姐年长我十来岁,无论从工作阅历和年岁上,龙姐应算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位老师。在老粮站工作的几年,尽管是我从学校走向社会迷迷糊糊的几年,但因为有龙姐们在工作中的真切体帖和关照,也是我轻松的从懵懂趋向熟虑的开始。记的那时闲暇没事就往龙姐家串,天南海北的瞎扯;自做保管员的那阵起,刚学会了喝酒,醉了往她家沙发上一倒,那份悠闲与快乐的时光一恍也三十余年了。
时过境迁啊,与对面古远的坡头老街遥相呼应的老粮站,如今早已成了老城区的老房客。老粮站的老站长也走丢许多年了,那些曾经的老同事们不知啥时都各奔西东了。渐渐衰老的老粮站,用它漫漫脱落的墙体及布满尘埃的面孔,悠然的述说着过去,也在比对着现在与未来。 好运100 发表于 2016-6-25 07:25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汪主任,好才华!
感谢美评,只不过是触景多情了。还不知兄弟谁呀,祝好运100{:1_1:}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汪主任,好才华! 物换星移........只有这条麻石街,依然固守前方,也依然安详 我小时候在这里买过一种叫“农古努八”的大米。大人让我这么说,营业员也居然听得懂,现在还没弄清是什么品种。 好文笔,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希望能出更多佳作。 人民万岁 发表于 2016-6-25 10:01
我小时候在这里买过一种叫“农古努八”的大米。大人让我这么说,营业员也居然听得懂,现在还没弄清是什么品 ...
那是一稻谷的品种名称,属于那时的优质品种吧。那时品种单一,一般称标一、二早晚米,现在的水稻品种应是五花八门了,{:1_1:}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岁月都在谈笑间。 拜读汪主任佳作,勾起对母亲的怀念。母亲带我去老粮站买米的场景,历历在目 度日如秒 发表于 2016-6-28 21:48
拜读汪主任佳作,勾起对母亲的怀念。母亲带我去老粮站买米的场景,历历在目
那时居民们或全家出动都是拿着布袋、挑着谷罗和木桶等买粮油的,社长也赶上了那时的好年代呀;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