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峰上六祖庙
在庐山西麓,有一座山脉叫柴桑山,蜿蜒起伏亘横于九江县东南部,这山的成名甚至比庐山还要早。先秦时期的一部纪游体地理志书《山海经》就录有记载:“又南行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芑,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这柴桑山还真的能称得上是一座产银生玉,林深木茂,飞蛇走鹿的神奇之山。明代桑乔在《庐山纪事》中认定:“柴桑山即今面阳山、马首山、桃花尖诸山。”佛教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祖师的道场就曾一度设在柴桑山桃花峰上。 同治《德化县志》记载:“柴桑山西南,为桃花尖山,在庐山极西南,为九江星子二县分界处。上有六祖庙,亦名六祖坂。” 同治《星子县志》也有类似记载:“桃花峰一名桃花尖,有祖师庙,去县西四十五里,在儒良岭西,与德化县交界处。” 六祖,是对慧能禅师的尊称。慧能,亦作惠能,初唐一代高僧,为南宗始祖。俗姓卢,世居范阳(北京西南),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史料记载,慧能出家前曾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樵夫,听诵《金刚般若经》,发心学佛,投于禅宗门下,拜五祖弘忍为师,做了一名打杂做饭的行者。尽管出家迟,起点低,但是慧能一意向佛,心无杂念,悟性非凡。后弘忍选嗣法弟子,命寺僧各作一偈。大弟子作《神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如是常人,神秀的修身养性已达到非常崇高的境界,他把心身喻作明镜菩提,告诫自己时时务必勤加修炼,不断拂拭尘埃,达到尽善尽美。针对大师兄的《神秀偈》,慧能向师父呈上一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偈》是说,菩提本来就不是树,明镜也不是台,内心本来就没有什么物欲,哪里还能染得上什么尘埃呢?慧能的修炼已超越了自我,达到顿悟。相比之下,神秀的渐修却很有差距。于是五祖将衣钵真传授予了慧能。 神秀身为大弟子,却未能得到五祖衣钵,还真的拂拭不了欲念的尘埃,容不下斫柴煮饭打杂出身的师弟慧能。慧能只有带着师父的衣钵与真传离开了先师的道场,渡过长江,来到匡庐西麓距净宗祖庭东林寺不远的柴桑山桃花峰结庐传道,弘扬先师大业。高宗仪凤二年(677年),再驻锡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光大禅学,而成为一代禅学宗师,被尊为禅宗南宗始祖。他的《六祖坛经》为禅宗重要典籍,也是中国佛教著作唯一的“经”书。 六祖发心学佛,顿悟禅宗,不仅传为佛教佳话;他半路出家,目不识丁,终为一代宗师,给凡夫俗子也是启迪。虽然六祖在庐山西麓驻锡不算长,但影响深远,福荫延绵。1000余年过去了,庐山西麓的六祖庙已被岁月的尘埃所湮没,但是桃花峰上的六祖庙、山麓的六祖坂以及逶迤的福垄山等等,将是一座座永存的六祖丰碑!(刘为珍) 哇,有名的的慧能大师同我们庐山还有渊源呢!真是自豪. 没去过,不认识路,汗颜!:(谁能…… 柴桑山还是第一次听说 是啊,面阳山还是知道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