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山人 发表于 2017-3-6 20:50:13

本帖最后由 少府山人 于 2017-3-6 20:58 编辑

      。。。。。。   

   “欧母划荻”(郑氏)与“孟母三迁”(仉氏)、“陶母截发”(湛氏)、“岳母刺背”(姚氏)是中国四大贤母的故事。欧阳修母亲死葬后,一直没有树表(墓碑)。17年后(1070年),欧阳修造了一块墓表从水路护送回故乡庐陵。在碑文中他极力歌颂了母亲的贤德,言及下葬时未树墓表的原因(“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传说船运经宫亭湖水域,水神早闻欧之文名,欲睹为快,陡起风波。欧阳修见舟不能进,沉碑平浪。水神读到文中“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时大加赞叹。后黄庭坚闻之(黄庭坚乃古代24孝之一),投书责神(史载1083年黄庭坚解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知县职,归途乘舟经鄱湖、修江入修水老家)。宫亭水神愧而送还。今吉安市永丰县沙溪乡泷冈山(凤凰山)仍存的《泷冈阡表》上清晰可见的“龙爪”痕,其实是后人读此佳句时留下的指甲划痕。《泷冈阡表》成为墓碑范文,收入《古文观止》。“葬之丰不如养之薄也”也成为孝道教育的警句。
    “想见音容云万里,思听教诲月三更。”前几年,下乡办案,在大岭山脚一墓碑上看到这幅对子,便记了下来……我等皆凡人,“功成名就”“以显父母”难(司马迁有“扬名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语)。但亲人在世,不及时行孝。亲人一走,悔则晚矣。


      。。。。。。。


缘溪行 发表于 2017-3-8 12:30:16

本帖最后由 缘溪行 于 2017-3-8 12:32 编辑

祭之丰不如养之薄,说得很好,但似乎与当今世俗观点有点相反,也许在某些方面今人还不如古人吧。

沧桑客 发表于 2017-3-10 13:05:32

过往的宁静生活,被今日的城弔喧闹替代,深深留恋原始的生活与节奏!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乡下那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