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余德文永远的离开了!
本帖最后由 飞飞 于 2017-9-10 10:46 编辑在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此文阅读本网关于余德文老人的报道在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此文阅读本网关于余德文老人的报道古树下的老人作者:余荣荣
我买了最早的票, 可我知道还是太晚太晚。 五号清早,六点在食堂吃饭准备去图书馆,拿出手机想看看家族群里的动态,却是一连串保佑的表情,往上翻,妈妈的那句留言定格在凌晨一点半,爷爷走了。 看到信息的那瞬间,心里堵的慌,立刻收拾东西赶往火车站,到家时已是下午三四点。 走到爷爷家的路口,远远望去,那棵百年古树依旧郁郁葱葱,而在树下乘凉的老人却不在了。正门墙外挂着黑白的横幅,古樟树的枝条随风摇摆,低矮的铁门来回咋咋作响。那刻,推着行李箱的我,不敢走进门。 真的不敢,好害怕那种气氛,好害怕…… 挪着沉重的步子,一步,俩步…… 进门,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烧香味。我看到一口冰棺,冷冷的摆在门边靠墙处,用毛毯盖着,上面放了几叠厚厚的纸钱。爷爷的照片被放大了摆在桌上,桌前香火通明。大姑小姑趴在冰棺旁边,面色疲惫。 我总觉得这一刻不是真的,一定不是真的。 明明, 明明上次来还开开心心的啊。明明上次走前还跟我握手拍照啊。明明上次聊天的时候还好好的。而今天,距离上次,仅二十天。 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世间特别的那个,身边的人不会逝去。可是,真的到了这样一刻,我发现自己在生命面前,如此的渺小,如此的愚昧。 爷爷走了,这次,是真的走了。 如果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那我将它定义为生死相隔。 从此,人世间再也没有我的爷爷。 而我的父亲,再也没有成为孩子的可能了。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妈妈随后从后面房间出来,带我点香,作揖,站三拜,跪三拜,再站着三拜。曾经我不懂这些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的离去,让我不得不会。 后来和姐姐一起去爷爷房间看,原本昏暗无光的房间变得光亮透明。冰箱柜子都搬走了,妈妈和婶婶在收拾遗物,这个烧,那个烧,通通烧掉。 烧掉之后,爷爷留在这世界的痕迹会变得更浅吧。到了我们的后代,后代的后代,或许只是把他当成一个“传说人物”来看待。而他对于我们,曾经深刻的来过,后来又乘风而去。 妈妈坐在床上哭,抹眼泪。 跟我们说爷爷走的时候,仿佛知道自己要走了,换了干干净净的衣服,吃了点东西,随后把子女都叫到床边来,一个个的握手,然后招手再见。 爷爷今年九十三岁,抗日老兵,每每回家都会看到他坐在古树下呆呆的看着路口或者晒太阳。印象中自己的爷爷仿佛永远都是那个穿着牛仔裤,剃个光头带着帽子到处溜达的时尚 老人。可是九十多岁的他,明显已经老化了的身子,瘦骨伶仃,如残烛正在拼命的燃尽生命里最后的光。或许是这样的“拼命”,才成了前几天的“回光返照”吧。 我们总是在为新生命的到来而欢呼雀跃,可却因为各种理由缺席老人终前的暮年时光。 自己每次来只是带点桃酥饼鸡蛋糕看看就走,殊不知他一人度过的这些岁岁年年,如此的孤单漫长。对于年轻人来说,明天是未来;对于老人来说,明天或许是生命的结点。 直到临终前的他,食不能进,话不能语,只能着急的空落泪。如今,躺在这冰棺里,不吵不闹,不会说也不会动,没有痛苦没有牵挂,或许,也是一种解脱吧。 回想上次和他见面,太匆匆。那天和他握着手,看他在写字板上的话,老人字两行,晚辈泪阑珊。 披麻戴孝七天,香火蜡烛不灭七天。 守孝的第二天,爸爸躺在古树下的石板上,手抚着额头,呆呆的望着古树的枝头。我走过去,陪他聊天。聊到爷爷走的事情, 他说:“现在就像是坐火车一样,他(爷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直到最后,烟都望不见。”爸爸说完这句话,在古树下抹了抹眼角的泪。看着这个一米八的汉子,此刻在我的面前脆弱的像个孩子,自己却无能为力,那感觉,特别难受。 爸爸说佩服爷爷面对死亡的坚强勇敢,还说到杨绛的那句“高高兴兴随君去,从此人间无咱三”。与我分析了许久世间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我是个相信平行世界的人,甚至认为有多重世界。怎样定义一个人死亡呢?只要记忆在, 那那个人则永远不会死去…… 有时候,很多东西都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只能说,这一世我们和爷爷的缘分就此结束了。 世间再无余老的笑,人间再无我的爷爷。 那个坐在古树下的老人,最终还是走了,摇椅摇啊摇,老人不在了…… 祝福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健康平安。
致敬人民英雄,希望一路好走,愿天堂没有战争!
感人肺腑,老人一路走好! 英雄一路走好!余爷爷是星子的光荣、骄傲!文笔真实清晰,感人肺腑! 英雄一路走好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望节哀 好文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