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
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古称彭蠡泽。隋末唐初,因彭蠡泽南侵,湖水进抵今波阳县境内的古鄱阳山,故名。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地跨九江、星子、德安、永修、新建、南昌、进贤、余干、波阳、都昌、湖口等11市县境。北窄南宽,形似葫芦。东西最宽处74千米,最窄处3~5千米,平均宽度18.8千米;南北长 170千米;岸线全长1800千米。湖泊面积3210平方千米(1986)。蓄水量251.7亿立方米。湖面海拔21米。鄱阳湖为构造断陷湖。燕山运动时形成一个巨大洼地-地堑型湖盆。全新世海侵中,盆地潴水形成彭蠡泽,后不断南侵,逐渐演化成现在的湖泊水域。
鄱阳湖为吞吐型浅水湖泊,南纳赣江、抚河、信江、鄱江、修水,北经湖口注入长江。每年4~6月,湖水随内河洪水入湖上涨;7~9月长江涨水顶托或倒灌;10 月开始稳定退水。水位和湖面变化较大。年平均水位15.72米,最高水位21.79米,最低水位12.09米(康山水位站,吴淞基面)。年平均水深6.5 米,最大水深达16米。泥沙质湖底。湖中有鞋山、南矶、康山、莲湖山等大小岛屿41个,面积103平方千米。湖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6.5~17.8℃。年平均降水量1570毫米,年无霜期246~284天。年平均水温18℃。湖外围地势低平,港汊众多,草滩连片。鄱阳湖水域辽阔,水草丰美,水温适度,是鱼类繁殖栖息之所,湖内共有鱼类90余种,并出产众多的贝类、虾、蟹、水禽和莲藕、湖草等水生动植物。湖滨地区,土地肥沃,是江西省粮食、棉花和油料等生产的重要基地。鄱阳湖北接长江,东、南、西三面分别临芜湖-贵溪、杭州-株洲、向塘-九江3条铁路。鄱阳湖是江西省重要的航运枢纽,现有航道1745千米,其中赣江的南昌-湖口段长156千米,是赣水出江入湖的主要航道。港口主要有南昌港和九江港。
鄱阳湖地理位置重要,历为争战之地。三国时期,东吴都督周瑜于湖内操练水师,为后来的赤壁之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和陈友谅相互兼并,在鄱阳湖进行大规模水上作战,朱元璋以少胜多,全歼陈军,史称"鄱阳湖之战"。1855年湘军水师越九江攻湖口,120余只轻便战船冲入鄱阳湖。太平军堵塞隘口,分割湘军水师,大败湘军,史称"太平军湖口大捷"。(张忠《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地理测绘气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