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秋,朱元璋率舟师在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大规模水上作战。元朝末年,南方各反元武装不断取得胜利。至正二十年(1360) 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以湖北武昌为统治中心、自立为汉帝的陈友谅,以应天(今南京)为统治中心的吴国公朱元璋和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统治中心、自称吴王的张士诚三大势力。由于辖区相邻,彼此展开武力兼并。时陈友谅兵强志骄,张士诚粮足财富而无远图。朱元璋处于两强之间,为避免两线作战,决定采取先灭陈、后攻张的方略,对张士诚采取守势,并争取浙东方国珍,减少东顾之忧。正当朱元璋运筹灭陈之际,陈友谅于二十年闰五月,亲率舟师10万进攻应天,被朱元璋击败于龙湾(今南京下关一带),尽失长江下游要地。陈友谅为挽回败局,大造舟舰,征调兵员,企图再与朱元璋较量。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乘朱元璋领军北援安丰(今安徽寿县)之机,率师号称60万围攻洪都(今南昌)。朱元璋闻讯,一面命其侄朱文正坚守洪都,消耗陈军;一面命正在围攻庐州(今合肥)的中书省右丞徐达、行省参政常遇春撤围,救援洪都。
七月初六,朱元璋与徐达、常遇春等率舟师20 万沿江西上,十六日进至鄱阳湖口。为把陈军困于湖中,朱元璋先部署一部兵力扼守泾江口(今江西湖口东北)和南湖嘴(今湖口西北),切断陈军归路;又调信州 (今上饶)兵守武阳渡(今南昌东南),威胁陈军侧后;自率主力入鄱阳湖。陈友谅围攻洪都85天不克,闻朱元璋率师救援,遂撤围移师鄱阳湖迎战。七月二十,两军在康郎山水域遭遇。朱元璋见陈友谅列巨舰当前,首尾连接,不利进退,乃命诸将分舟师为20队(一说11队),火器弓弩依次排列,迫近陈军。廿一日,徐达、常遇春等分率舟师迎战。徐达身先诸将,督士卒短兵相搏,败陈军前锋,斩1500余人。朱军部将俞通海乘风纵火,焚毁陈军战船20余艘。陈军太尉张定边直逼朱元璋,趁其座船遇沙搁浅,奋力围攻。朱军部将韩成、宋贵、陈兆先相继战死。在危急之际,常遇春从翼侧射伤张定边,迫其撤退。俞通海又驾舟速援,朱元璋方得脱险。时已日暮,双方鸣金收军。朱元璋为防张士诚乘虚进袭后方,命徐达回守应天。
廿二日,陈友谅率全部巨舟,连锁为阵,与朱元璋军决战。朱军因舟小仰攻不利,接连受挫,右翼被迫后退。朱元璋亲自督阵,令斩队长等10 余人,仍不止。后采纳部将郭兴建议,改用火攻。命常遇春等分调渔舟,外装芦苇,内置火药,名曰"没奈何"。下午,东北风起,朱元璋命敢死士驾驶小舟七艘,立草人冲于前,进行火攻的渔舟紧随其后。接近陈舟,便乘风纵火。顿时,风急火烈,焚陈军舰船数百艘。陈友谅弟友仁、友贵及平章陈普略等皆被烧死。朱军乘势猛攻,又击杀2000余人。廿四日,双方复战。陈友谅集中炮火猛攻朱元璋座船。朱元璋为改变被动局面,命廖永忠、俞通海等分率六舟直入陈军阵中。朱军士气大振,再次发起猛攻,战至中午,大败陈军。
陈军受重创后,企图退保鞋山(今湖口南鄱阳湖中),被朱军所阻。朱元璋为控扼长江水道,乘夜移军左蠡(今都昌西北)。陈友谅也移舟泊于渚矶(今星子南)。相持三日,陈军左、右金吾将军相继投降朱元璋,士气更趋低落。朱元璋乘机致书陈友谅劝降。陈为泄愤,尽杀俘虏。朱元璋则放还战俘,并悼死医伤,瓦解陈军。为阻止陈军逃遁,朱元璋命常遇春、廖永忠等移师湖口,列栅南北两岸,置火舟、火筏于中流,以阻陈军突围;又分兵夺取蕲州(今湖北蕲春西南)、兴国(今阳新)等地,控制长江上流。八月廿六,陈军被困湖中月余,粮食奇缺,将士饥疲,陈友谅冒险向湖口方向突围,陷入朱军伏击圈。朱元璋挥诸军阻击,火舟、火筏猛冲。陈军混乱溃逃,至泾江口又遭朱军伏兵袭击,陈友谅中箭身亡,其子善儿等被俘。次日,平章陈荣率余部5万余人投降朱元璋。张定边与陈友谅次子陈理逃回武昌。次年二月,朱元璋率师围攻武昌,迫陈理投降,尽占陈友谅所辖长江中游广大地区。
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邱学平《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 可惜历史的遗迹太少了 了解太小了,学到更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