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万件文物将告别“蜗居”
我市拥有1万多件馆藏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国家二级文物近500件,因无固定场馆导致市民难一睹瑰宝风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事,定于今年高标准建设市博物馆。市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胜利岛上,10月份动工,2011年12月完工,总投资1.2亿元,目前,正在进一步论证设计方案。记者获悉,市博物馆内将设置基本陈列厅、专题展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和民间收藏展厅。万件文物诉说千年历史
市博物馆拥有1万多件馆藏文物,其中不乏珍贵文物。有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印纹陶罐;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元代青花瓷瓶,是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全国发现最早的有准确纪年的元代青花瓷器,全国仅两件。据市博物馆馆长汪建策介绍,此类藏品还有很多。
专题展示重现九江大事件
在市博物馆,还将设立专题展厅,通过特定的专题,集中展示在九江历史上有特定意义的物品、人物或事件,展览内容根据需要更新。
“青铜器、瓷器展都可做专题;陶渊明、黄庭坚、袁隆平等知名九江人物也是专题;也可通过《爱莲说》、《琵琶行》、《望庐山瀑布》等在九江创作的文学篇章,来寻访文化之根。”汪馆长举例说,像1998年军民齐心抗洪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可通过图片、文字、物品、日记等来集中展示,再现当时情景。
“动”“静”结合展“非遗”魅力
据了解,大多数博物馆采用文物陈列的“静态”形式来展现历史。我市拥有全丰花灯、瑞昌竹编、星子金星砚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数量都十分丰富,通过调研、走访,市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将运用“动”、“静”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非遗”风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平台和氛围,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阶段,将湖口草龙、瑞昌剪纸、庐山云雾茶的制作流程“搬进”博物馆,青阳腔等也将在馆内戏台唱响,市民对“非遗”了解更加直观。
光、声齐聚建民间收藏平台
设立民间收藏展厅,也是本次的亮点,是博物馆收藏的补充,通过统一管理,带动民间收藏向健康、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将定期举办有一定品位的展览,召开交流会,藏友可在此交流、切磋、研讨。同时,市博物馆将统一规划,构建和展览主题相关的场景,运用声、光、电等营造特定氛围。市民也可来一览“私人珍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