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上春晚:琵琶声入西河韵
非遗上春晚:琵琶声入西河韵(作者: 云悟)
西河戏作为庐山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年春晚必上的节目之一。又恰逢今年喜事连连,2018年我们庐山市蛟塘镇上榜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程家训老师还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春晚的这个节目西河戏《经典曲牌唱腔集锦 》获得2018年九江市农民艺术节才艺大赛一等奖,西河戏在这样的晚会上出现,受时间限制,大多是折子戏的形式。乐队照旧是舞台内侧,观众能隐约看见几个乐手。
说到西河戏的乐队,我记得十年前,第一次随老公一起去看戏,是女儿的婶婶唱戏,我们去“撑台脚”(捧场)。当时的乐队除锣鼓必备之外,只有一把京胡和一把二胡。同为皮黄戏,西河戏与国粹京剧的乐队配置该是大同小异,可最基本的三大件(京胡、月琴、弦子)都不能保证。当然除了乐手匮乏之外,当时考虑省钱也是一个因素。
后来在演员们的强烈要求下,请了一个乐师弹月琴,可令我不解的是,大家把月琴叫作“弹拨”月琴是弹拨乐器这自然不会错的,可弹拨乐器这么大的范畴,让月琴独霸,我感觉怪怪的。
时至今日,2019年网络春晚上的弹拨就不只是于南滚老师月琴,早就加上了余桂水老师的中阮。最引人注目的是乐队指挥一一击鼓的程光华老师边上的乐手,侧身怀抱的琵琶。只见她身穿一袭红艳的旗袍,笑靥如花,拢捻挑轮,如玉珠落盘,声声入耳。
如此这般,十余人的乐队,在舞台上集体亮相,给观众呈现经典曲牌与唱腔,真是过瘾。
从《大开门》的音乐进入,这靓丽的琵琶女就引起观众的极大的好奇心,梨园行的人大多熟识,怎么凭空多了这样一个弹拨?乐手从哪儿来?怎么一夜之间就把这劈扒之音融入到西河琴韵之中,台下自然是少不了义务讲解员,这琵琶女是我市业余音乐爱好者,叫查小菊,学习琵琶已有六年了,受家庭熏陶,从小就喜欢西河戏,这次为了春晚的演出,那是虚心请教,刻苦练习,硬是将这几大段弹得滚瓜烂熟,有台下的汗水,才有灯光下的绚丽。
就算是京剧乐队中有中阮与琵琶的加入,也算是高配了,我们西河戏无愧于国家级非遗。
琵琶女的亮相,不仅为西河戏乐队增添了风采也让我们看到,传统的艺术后继有人。
节目在高亢《夜深沉》中进入尾声,那琵琶与月琴、中阮合成的弹拨之声在古老的西河戏旋律中缓缓地流淌着……
小时候看得昏昏欲睡,现在想看没得时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