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司花 发表于 2019-4-27 15:54:10

拾遗│也说“西宁街”

<p><strong><span style="font-size:32px">拾遗│也说“西宁街”</span></strong></p><p><br/><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span></span></p><p>◆ 景玉川</p><p><img width="347" _height="293"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RKI3M7XCLzBOb3" border="0" alt=""/></p><p><br/></p><p>文化的魅力通过各种载体来展现,地名是文化载体之一。</p><p>星子县(今庐山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建县,四年后(982年)朝廷在此设南康军(府),辖星子、都昌、建昌(今永修、安义)数县,府治在星子城。作为南康军(府)近千年府治所在地,星子城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p><p>我是星子县人,出生在县城,家居小城中心“东大街”中段北侧。这条街又叫“正街”,是当时城区最重要的商业街,街不长,但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我家开的是布匹文具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二舅题写的“新泰布匹文具号”几个繁体大字,至今还留存在断墙残壁上。</p><p>三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时的八十年代初,“东大街”一带仍然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记忆中的早市熙熙攘攘,人们摩肩接踵。“东大街”的身影,也留在许多老照片上。随着县城不断扩展,新的街市兴起,繁华多年的“东大街”连同附近的街坊才渐趋冷落,其身世与名称也渐被人遗忘。</p><p>近年,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保护历史遗迹受到重视,除了保护已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外,星子县2012年还确立了一批县级文物,随后为之立碑刻石标志,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与保护,这是一件惠及当代与后世的好事。然而百密一疏,由于星子历史遗存较多,因而难免也有错漏。所谓“西宁街”就是一例。</p><p>“西宁街”是近年新改的一个街名,历史上星子城从来没有“西宁街”这个名字。</p><p>同治十年(1871年)的《星子县志》(卷三)“建置志(上)”在“街坊”一节,于“街”标题下,记载县城有姜家角街、杨武角街、府治前街、四牌坊街、新庙会街五条街。同时代编修的《南康府志》也有同样的记载。</p><p>五条街中,“姜家角街”与“新庙会街”今已不存,“四牌坊街”与“府治前街”此前称府前街与砚池街。唯有“杨武角”这一古老的地名保留至今,但如今“杨武角”已不是街名,而是一个遗址点。同治《星子县志》称:“杨武角街,在旧县署西”。</p><p>杨武角街与朱公坡相连,县志在“坡”标题下介绍说:“朱公坡,朱子辟此路以通黄商伯家,故名。”</p><p>黄商伯即黄灏,字商伯,都昌人,南宋进士,曾为官,后慕朱熹名,拜之为师,举家迁星子城,入星子籍。</p><p>199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星子县志》“县城”一节,则这样介绍:“西大街,东起杨武角,接紫阳路(紫阳路即砚池街与府前街合并后的街名),西北至大西门接匡庐路。其东南坡称朱公坡,宋朱熹所辟。民国时,更名东大街,俗称正街。1982年,统称西大街”。这段文字叙述上有疏漏。星子城是一座山城,朱公坡位于南北向的山岭顶部,民国时,岭东为东大街,岭西为西大街,东、西两街长度相似,但西大街较陡。岭脊一街叫北门巷(以前叫常家巷),通星子城北门。南康府时代,各县会馆与有钱人多居于此。</p><p>以上史料表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星子城根本没有“西宁街”这一街名。“西宁”这一名字出现,缘于元代时改南康府为西宁路,整个元代(1279-1368年)时间不长,元代星子城也没有“西宁街”。</p><p>星子城倒有一座城门曾叫“西宁门”,不过时间也很短。据史志记载:明正德七年(1512年)修城时有五座城门:南称彭蠡门,北名匡庐门,东叫浔阳门,西云建昌门,西南曰星子门。</p><p>民国时,南称南门,北叫北门,东为东门,西叫大西门,德星门叫小西门,紫阳门名称不变。</p><p>由此可知,东大街经朱公坡连西大街通往大西门,坡顶的朱公坡是东大街与西大街的分界点。这条通往城西门的街曾叫过杨武角街,民国至上世纪末叫东大街(正街)、西大街,唯独没有叫过西宁街。其实,查一查1949年以后县公安局派出所的档案登记表,就会清楚建国以来这条街名的历史。</p><p>地名是山水、城市、街道、村庄的符号,地名文化也是旅游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地名会发生变化:淘汰、变更、新生,原因多样,其变化附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不乏知识与趣味。所以200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立:“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p><p>老地名是活化石,是保留历史密码的一片片书签。流传久远的老地名带有岁月变迁的刻痕与印记,文化积淀深厚,但她坚强而又脆弱。因此,传承地名文化,寻觅乡土之魂,是文史工作者的责任。细心地梳理地名的发展脉络,以展现其文化传承、文脉延续,星子城的历史才有厚度和温度,才能给人以文化情感与想象。</p><p>历史淹埋在岁月的风尘中,对它的研究与了解需要细心谨慎,地名的历史亦然。对地名的“任性改名”,改丢的不仅是“乡愁”,更是民族的记忆与历史的真实。</p><p>有感于稔熟旧街历史的误读,为免以讹传讹,误导后人,写下以上文字,以求教于方家与星城故旧。</p><p><br/><br/><br/></p><p></p><link rel="stylesheet" href="//www.shanglushan.com/source/plugin/wcn_editor/public/wcn_editor_fit.css?v134_nq6" id="wcn_editor_css"/>

莫须有 发表于 2019-4-28 08:27:06

拾遗是一种缅怀...

六月飞雪1 发表于 2019-4-28 09:15:10

长知识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拾遗│也说“西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