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元夕,流浪与回望
夜读九江|元夕,流浪与回望(作者:徐观潮)
年在冷冷清清中同样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上元节。小城今年禁放烟花爆竹尤显冷清。年在很多人心里渐渐变成了一个念想。不过今年有一个词很热门,流浪。地球在流浪,很多人在百无聊赖中追逐着一部电影。太阳也在流浪。从去年底到现在,南方人就没见过太阳,滴滴答答的春雨夹杂着寒风在阴沉沉的天底下狂欢,年味在阴雨中流浪,心境在年味里流浪。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RNFP9uaEpZjMH7
元宵节了,明知道孤独的老父亲不会来,却还是要打个电话,来过节么?父亲答,就为吃一顿饭?不去了,灯粑都做好了,还得去你娘坟上散灯。散灯是老家的习俗,正月十五下午,拿着用米粉做的鸡、鸭、猪等各种形状的灯粑到亲人坟上供奉。父亲常念叨,烧了元宵纸,各人寻生意,在家平平安安,在外顺顺当当。父亲的话又一次刺痛了我,我已经多久没到亲人坟上散灯了?心里的痛还没缓过来,朋友的电话就打进来了,“知道你不会来,但我还是坚持打这个电话。”这是开场白。接着又说,元辰文化节你是发起人之一,今年是第二届,灯粑节、乡村春晚三副锣鼓一起打,家乡的事你能丢着不管?一个电话我竟然插不上一句话。去年我的确和几个文化界的朋友心血来潮,在家乡搞了一个元辰文化节活动,并称之为第一届。元辰文化的概念来源于家乡的一座道教第五十一福地元辰山,元辰山在古彭蠡之左,出过东晋名将陶侃、贤母陶母、田园诗人陶渊明,传承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第一届活动也在岁末,一石激起千重浪,元辰山下鹤舍古村人山人海,沉静多年的众多山村以从未有过的热情追赶着活动的脚步。时隔一年,我的热情过去了,也淡忘了。没想到朋友用这话套住我。我看着窗外密密麻麻的春雨很无奈,但还是应允了。吃过午饭,朋友安排的车子便到了楼下。我很快就随车子挤进了车流。过年,城里瘦身,乡下拥堵。家乡还是那些人,车子的牌照却是来自全国各地。家乡人心里都藏着一句话,千里路上得回家过年。这就是乡情,或者说乡愁。这些年,乡愁也成了热门词,没出过远门,谁知道这愁的滋味!今天,元辰山下的佑元湾村“三元”集会,元辰,佑元,元宵,是巧合,又不是巧合。车子到了佑元湾村,雨骤然停歇,元辰山上雾霭沉沉,小山村烟雾缭绕。小山村现代与古朴共存。几个小孩在不规则的村巷道里追逐打闹,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偶尔还夹杂着几声鞭炮清脆的爆鸣声,仿佛是山村静默画的一个画外音。这样的画面我感觉很熟悉,但也觉得很遥远……活动现场放在佑元湾的祖堂,或者说文化活动中心。佑元湾文化活动中心是一座新建的两层楼房,中间镂空成一层,面积不亚于乡里的大会堂,门楼采用古典建筑雕花翘檐八字门造型,更显得高大气派。在祖堂的左下角放着一个近十平方米的铁制火盆,周围能坐几十人。从除夕到元宵,每天要烧二百多斤木炭。我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大气,火盆虽然有些夸张,却能给一个村庄家的温暖。老家人心里还藏着一句话,三十晚上的火,十五夜里的灯。三十晚上祖堂得燃起熊熊岁火,经夜不熄,村里人轮流在祖堂守岁。正月十五晚上,哪怕是点煤油灯的年代,家里每一个房间都得点灯,也是经夜不熄。平时你家尽可以吃过晚饭就熄灯上床睡觉,但正月十五晚上睡觉也得亮着灯。年味在哪里,就在这火这灯里,或者说就在每个人的心里。佑元湾仅这样一个炭火盆就促可以把年味烧得旺旺的。今年的文化节主题是赛灯粑。几个脸上布满沧桑的老人和村妇围着长条桌站着,一个大木盆放在中间,里面装着篮球大小且洁白如雪的米粉团,做灯粑比赛开始了。看到这些老人,我想起了父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趴在八仙桌旁看父亲捏灯粑。小粉团在父亲的指间旋转,几圈下来,一个小鸡或小鸭就出来了,再用小竹签在造型上压出一些花纹,在眼睛部位装上在秋天便采集好的一种藤条植物结出的细小圆润乌亮的果实,父亲称之为鸡眼睛籽。等一个个灯粑做好,放到锅里去蒸,灯粑就算完成了。那时父亲从正月十三就开始忙,村里一些小姑娘小媳妇总是拿着揉好的粉团缠着父亲帮忙捏灯粑。那时我就觉得父亲不是在捏灯粑,而是在捏一种温馨,一种年味。没多久,一只只小动物在长条桌上摆开了姿势,如小刺猬、鱼、鹿、猪、羊、兔子、青蛙等等。这些小动物一出场,便像招蜂引蝶,招来无数摄像镜头。各种媒体和摄影爱好者都是从微信里得到消息,驱车前来。如果你认为这就是赛灯粑,那就太小瞧山里人了。下午五点,一张张长条桌再次拼凑成一个大方台。佑元湾有四十九户人家,四十六个小托盆全部编上序号,郑重地摆在大方台上。这既是一场灯粑赛,还是一场祭祀祖宗的盛典。村民们鞭炮齐鸣,焚香礼拜。祭祀仪式结束,灯粑评审便开始了。灯粑赛的评委全都是从外来的嘉宾中随机点将,点到的嘉宾都乐不可支,逐个托盆细察评分。小托盆里的灯粑才是各家拿出来的精品,不仅形态惟妙惟肖,而且造型新颖别致。如公鸡报晓、水牛望月、虎啸山林、双龙戏珠、母鸡孵小鸡、孔雀开屏、十二生肖、老汉骑牛。很难想象,一双粗糙的手是怎么捏出如此精巧的动物造型。大方台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评委得费很大劲才能围着方台走一圈。这才是赛灯粑的高潮,先前的几位老人捏灯粑只不过是一场表演赛,或者叫热场。我一朋友是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从微信里得知有这么一个活动,举家驱车导航来到佑元湾村,且被点为评委。我笑他,第一次做这样的评委吧?朋友也笑,一次足能让我难忘终生。佑元湾文化活动中心一应俱全。赛灯粑结束,撤去大方台,摆开一张张圆桌,成了元宵晚宴的场所。晚宴结束,场景再次转换,又成了乡村春晚的大舞台,灯粑赛颁奖就穿插在春晚的节目中。乡村春晚的节目有舞蹈、小品、歌曲,还有黄梅戏,看似下里巴人,却也像吃农家菜,让人赞不绝口。远远近近的乡亲和慕名而来的各路城里来的“神仙”看乡村春晚比看央视春晚有耐心,不到春晚结束都舍不得离开。夜深了,春雨又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路上的车流也在渐渐减少。正月十五原本是个月圆之夜,却因为月亮也在随太阳流浪,让我无法舒展心情,但所有的微信朋友圈都刷爆了,我的年也在流浪的元夕热到了极致,尽管心里还在为没能陪父亲过元宵节而耿耿于怀。(来源:掌中九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