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历程
朗读的历程 ——献给朗读沙龙两年之声 孙崇平 于2019年5月27日 一、朗读沙龙的出炉 今天,在落星朗读沙龙群看到度日如秒写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读友》——写给落星朗读沙龙两周年之际”,一下子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两年前4月底5月初的一天: 这一天,庐山市落星文学社(原星子县落星文学社,现庐山市落星文学会)在秀峰景区内松雪楼举行笔会,参加人员主要有:度日如秒、蚂蚁、朱益民、再来盘花生米、飞雪落山阿、卓尔山人、踏爷…… 当笔会进行到中段时,谈到开展文学社的活动,如何调动社友积极性,多撰稿、多参加活动,使文学社活跃起来。 是啊!在此之前文学社确实搞过多次活动,可以说参加者廖廖无几,主题撰稿更是少之又少。可是,作为文学社,不搞活动、不组织撰稿、不弄主题撰稿,一年也难得交流一次,还算是文学社吗?却使算的话,也只是名义上的了,可有可无也! 商议间,飞雪落山阿提议搞朗读沙龙。众人讨论,觉得可行。并决定2017年5月搞第一期朗读沙龙活动。 蚂蚁说:第一期朗读沙龙活动我来搞,正好今年5月是尚庐山网(原星子网)今年5月成立十二周年。这次朗读沙龙以邀请制方式来搞,参加人员为网站十大杰出人物、版主、网络团队负责人等对网站有过贡献的人。 …… 笔会接近尾声,蚂蚁建议说:选日不如撞日,既然决定搞朗读沙龙,我们何不今天就开始朗读呢!与会社友皆附议。二、具有意义的一次朗读 笔会即将结束时,与会社友开始朗读;度日如秒好像是第一个朗读的。轮到踏爷朗读时,他读的是黄兴蓉的《山果》;朗读时,多次哽咽。众人,或是不解。 之前,踏爷读过黄兴蓉的《山果》,觉得写的很好,很有意义,感触很深;于是,当即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朗读这篇文章。 那晚踏爷朗读《山果》时,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经历的磨难,尤其是坐在祖母家的大门口,望着伸向远处乡间小路,无休止的盼望着母亲的出现,能够喊上一声:“妈妈”!因为,小时候的踏爷根本不知道“妈妈”是谁,或许是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妈妈”这一词;直到将近7周岁的时候,才有幸见到“妈妈”;竟然疑惑着、望着“妈妈”,久久不敢发声……《山果》中的女孩子,母亲虽然病了,起码小主人公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并且能够天天喊上N声:“妈妈”! 由此,踏爷暗想:一定要办好朗读沙龙!让“她”成为生命中的意义。
三、翘首以待 笔会结束后,象往常一样周一去永修上班,周五回庐山市,周六、周日穿梭于父母家与岳父母家,心系朗读沙龙的开播,可以说是焦急地期待着。 大约五月中旬的一天,飞飞打电话说:尚庐山十二周年庆朗读会暨落星朗读沙龙开播仪式,于2017年5月28日(星期日)15:00在荣信达大厦25楼(天海酒店对面)举办。 接着,尚庐山网于5月19日发出了帖子,说参与人员为“十大杰出贡献人物、尚庐山网管理员及版主、落星文学社理事会成员、关联社团带头人、关联公司负责人(邀请制,不接受公开报名)”,主持人为蚂蚁(汪小明)。 还说活动主要议程是: “1、尚庐山十二周年朗读会开始(根据尚庐山网、尚庐山十二周年、落星朗读沙龙相关的诗歌、散文/原创、摘录均可,朗读人员限时5分钟,向飞飞报名朗读并提供稿件)。 2、对尚庐山网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及建议。 3、对落星朗读沙龙的举办出谋划策。 4、落星文学社社长度日如秒(张秋林)宣布落星朗读沙龙开播。 5、合影(摄影师:阿文)。 6、与会人员聚餐(费用由尚庐山支出)。” 我于24日晚上写了篇《读书最可爱》,极力准备参加朗读沙龙的开播。
四、落星朗读沙龙首次开播 为庆祝尚庐山成立十二周年暨落星文学社朗读沙龙开播,5月28日15:00陈林森、度日如秒、阿治、雪花、踏雪寻梅、山水梅花、金叶、游走的画笔、再来盘花生米、朱益民、榭上风铃、杨航启迪、朱贵元、哈密瓜和文学社特邀此次朗读会的推动者飘竹和万灵芝以及尚庐山蚂蚁、飞飞、阿文、夏天和摄狼文化传媒负责人摄狼等人,如约来到荣信达大厦25楼(天海酒店对面)参与了此次活动。 因为这次活动为邀请制,被邀请的嘉宾都是为尚庐山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网友。 此次活动由落星文学社社长度日如秒(张秋林)宣布落星朗读沙龙开播,主持人蚂蚁上场主持了“庆祝尚庐山成立十二周年暨落星文学社朗读沙龙开播”活动。众参与者一一诵读…… 活动中,每个人都进行了朗诵。大家用声音传递了对家乡对文字的热爱。其后,大家畅所欲言:针对尚庐山未来的发展大家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落星朗读沙龙的举办进行了出谋划策。 在踏爷的提议与主张下,关于落星朗读沙龙的举办,达成每月一期的共识。
五、落星朗读沙龙的低谷 接着,第二期朗读沙龙活动于6月25日(周日)14:00-17:00在秀峰松雪楼举行;由大废柴主持。 当时报名人员有:大废柴、飘竹、不弟、踏爷、ellen何婧、朱益民、张秋林、阿娇、椰子、张水平、万灵芝、熊耘、阮斌、飞飞、廖训江、在路上、阿玉、群姐、游走的画笔、金叶、山水梅花、如烟、凌云居翠等人,实际参加人员大致有30余人。 到了第三期朗读沙龙时,报名人员只有7人,分别为:踏爷、椰子、度日如秒、山水梅花、廖训江、朱益民、阮斌等。可谓一下子跌入低谷。 踏爷坚持说:既然开展了活动,哪怕只有1人报名,朗读沙龙也要继续办下去。如是,第三期朗读沙龙在秀峰松雪楼露天棚里如约举行。 (上述报名7人中,好像廖训江有事没有参加,加上一小孩计7人举办了第三期朗读沙龙,主持人为阮斌)
六、发展与壮大 落星朗读沙龙一步一个脚印起来,适逢:金秋十月,时逢重阳!第六期围绕中华的“孝道”,感恩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孝道”文化,感恩前辈传承的“孝道”灌输,感恩一切有“恩”于我们的亲人与朋友!我们在庐山白鹿洞书院围绕“孝道”,举办主题为“感恩”朗读沙龙活动,于10月29日下午14时30分举办;主持人:夜晚的光芒(飞雪落山阿)、计昀。 …… 由于,北宋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崇高使命。教育事业最深切地关系到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为弘扬师道,落星朗读沙龙于2018年8月17日周五下午15:00,在庐山市教体局一楼会议室(环庐山公路经二路),特推出了“情怀与火炬”专场朗诵会,作为向即将来临的第三十四个教师节的献礼。主持人为相依时光(男)、凡尔赛玫瑰(女)。 因为,本次朗读活动筹委会的骨干是朗读沙龙中的教育工作者群体,为这场文化盛宴而辛苦地操劳。 是以,读友通过围绕教育事业、教育情感、校园情结以及有关教育话题的经典诗文展开朗读。 经过落星朗读沙龙一年零8个月的运作,坚持每月开展一期朗读沙龙活动,朗读沙龙团队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00余人,称得上量的变化;由于相对专业人士与师资力量的加入,自2018年5月开始筹备,到2018年12月成立“庐山市朗诵艺术协会”,可以说是:朗读沙龙的一个质的变化。 也就是说:落星朗读沙龙从量的变化,上升到质的变化,成就了“庐山市朗诵艺术协会”的成立。 用蚂蚁的话(意思)说:庐山市朗诵艺术协会,是庐山市朗诵事业中,专业水平最高的团队!
七、纪念的日子里谈“砍竹骇友” 5月28日,用星子的话来说,是“舞哦,发哦!” 是的,我们的落星朗读沙龙的确是发展起来了;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怎么能没有点痕迹留下呢? 两年来,难受过,郁闷过,也纠结过;笑谈过,开心过,也愉悦过。但是,今天只说纠结过的一件事。 这要从落星朗读沙龙的群规说起: 落星朗读沙龙的群规是狠严厉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很难为读友保留一块“净土”。正是因为保住这块“净土”,群里发生过一件事,用桂鱼的话说:“砍竹骇友”。 经过是这样的: 忠实的资深读友飘竹(落星朗读沙龙首次开播提到过),诵读热情很高,是前期朗读沙龙活动的骨干力量之一,基本上积极参加了(因有要事,后续活动参加的少)前期的所有朗读沙龙活动,可以说为落星朗读沙龙付出很多,有一定的贡献。 有一天,飘竹有意无意间在群里发了一则与朗读沙龙无关的消息,我因有事也没有注意。 飘竹通过微信联系踏爷,说自己违犯了群规,为了显示公平、公正,叫踏爷将她踢出“落星朗读沙龙微信群”。 当时踏爷很纠结。 经飘竹一再要求将她踢出“落星朗读沙龙微信群”后,踏爷还真的将她踢出“落星朗读沙龙微信群”。 与此同时,度日如秒、冰莲、桂鱼、山水梅花等十余骨干读友为飘竹求情。 然而,踏爷与飘竹仍然上演了一出“周瑜打黄盖”的好戏;被桂鱼称其为:“砍竹骇友”。 ……
八、共同的名字 最后,引用度日如秒的一段话: 我们是一群执着的朗读者,伴着风声,伴着雨声,用我们的读书声穿越时空。我们是一群幸福的读书人,以苦为乐,不甘平庸,用我们的文学梦装点岁月。回首这两年,借助于这个平台,我们找到志同道合的挚友,彼此倾听对方发自肺腑的心声。守候着这个家园,我们共同呵护这苍茫红尘中梦一般的净土。……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读友!
附:作者黄兴蓉之《山果》山 果文/黄兴蓉 我常抱怨日子过得不称心。我知道这么想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人朝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但是怎么算过得好?应该和谁比?我不能说不模糊。前些日子我出了一趟远门,对这个问题好像有了一点震撼与感悟。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穷苦女娃。 车上人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从她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岁了,家离这还有几十里,核桃丰收却卖不出去,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她半夜起身,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家。 “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 “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我们带的有干粮。” 那位乘客追问:“你带的什么干粮?” “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你带的什么干粮?” “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这时,车厢广播列车晚点半小时。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女娃的山核桃挺好吃,大家都来买一点。” 有人问:“多少钱一斤?” 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旅客纷纷掏钱来买,小姑娘一脸欣喜。很快,小姑娘要到站了,我取出一套衣裤,放进她的背篓,“这是我买来要送侄女的,送你一套,回家穿”。 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农民工也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姑娘哭了,脸憋得通红。 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她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个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好苦的风沙,好甜的山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