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非遗”背后的非常故事
湖口青阳腔、瑞昌剪纸、星子金星砚、修水全丰花灯……这些代表着九江悠久文化历史的精髓,在最新发行的《浔阳记忆》邮册中集中展现。从中能看到古老的九江,回忆起曾经的岁月。湖口青阳腔: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直接影响了京剧、徽剧、赣剧、川剧、黄梅戏等剧种。最早诞生于安徽青阳,明代传入湖口,现全国只有湖口完整保留,而在它的故乡青阳,如今已失传。 http://www.jjxw.cn/mmsource/images/2011/01/21/1295574177788_845224354.jpg
修水全丰花灯:发源于全丰镇,当地人称为“下半本戏”。每到传统节日的夜幕时分,一路上彩灯逶迤、锣鼓喧天,蔚为壮观。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第一批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www.jjxw.cn/mmsource/images/2011/01/21/1295574216554_819361091.jpg
星子金星砚:又名“金星宋砚”。民间相传第一方砚出自晋陶渊明之手。传统金星砚的造型与图饰因取材于当地物产、山水和人文传说而极具地域性,风格古朴大方,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 http://www.jjxw.cn/mmsource/images/2011/01/21/1295574245897_1540275114.jpg
武宁打鼓歌:在武宁有近200年的历史,是一种以鼓伴奏的田山歌,风味独特。歌词极其丰富,既有长篇叙事诗,又有即兴之作。2009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www.jjxw.cn/mmsource/images/2011/01/21/1295574259038_1106075505.jpg
瑞昌剪纸: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汉晋年间。融合了南方的阴柔之美,精巧秀丽;又具北方的阳刚之美,古朴豪放。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www.jjxw.cn/mmsource/images/2011/01/21/1295574277101_1131841676.jpg丰富多样的底蕴
九江,自古便以“陆通五岭、势扼三江”而显重,又因“三大茶市、四大米市”而扬名。正是这一方水土造就了九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而九江所留存下来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极为博大精深。如今,九江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个,省级38个,是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地区,目前全市正在整理和申报的项目就有1845项。这不仅是九江人的骄傲,也是九江的一张绚丽名片。
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不仅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涉及领域广泛。系统上可分为16个大类,主要的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和传统民俗等等。拿传统音乐戏曲类项目来说,九江的民间戏曲十分发达,有影响的除湖口青阳腔外,还有修水宁河戏,以及弹腔、饶河戏和文曲戏等地方戏,这些戏种至今尚在民间广为流传;民间美术和手工技艺,除了星子金星砚,还有瑞昌剪纸、瑞昌竹编技艺和湖口草龙等等;民歌系列也多,德安山歌、城门山歌、九江三声腔山歌等不胜枚举;灯彩同样极为丰富,全丰花灯、一圣仙娘花灯……算起来至少有几十个。 邮册背后的故事
一本邮册代表了什么?意味着6年时间,248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50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他们默默地用汗水进行收集、保护和申报工作,才会有了《浔阳记忆》邮册的诞生。
对于这本邮册,九江市集邮公司经理助理告诉记者:“发行这本邮册,也是为了发掘九江的历史文化底蕴、宣传本地的民风民俗,为保护“非遗”上作出一点贡献。因为这是九江人的瑰宝,应该被我们记住!集邮公司下一步还将把宣传九江传统文化作为重点,对于“非遗”这一块,从市场上考虑,可以继续发掘出新产品。”
不过对于陶金林,这一本邮册能够发行就已经让他感到很高兴了,因为让这些文化遗产多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就是对这些遗产最大的保护。用他的话说,它们就是我的生命!只要看到它们能延续下去,我就知足了! 困难重重的“非遗”之路
九江的非物遗产虽然多,足以让每个九江人倍感自豪,但是在工作人员收集、保护的过程中,却有着无数的烦恼,力不从心——这是他们最想说的话。
在传承方面,拿青阳腔来说,国家级传承人已经有80岁高龄了,瑞昌剪纸的传承人已于今年元旦期间去世,德安扎纸传承人也于去年离开了人世,目前没有传承人,濒临失传。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并不像过去那样喜欢这些古老的传统技艺,所以有许多非物遗产无人传承,几乎面临绝迹。另外,很多技艺都是来源于生活中最原始的东西,需要花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去整理和了解,而现在愿意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人少之又少,毕竟不计报酬的事不是任何人都能接受的。目前,在“非遗”工作最基层的人,基本上都是自愿服务的乡民。
在发展方面,同样是问题多多。很多“非遗”项目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落后性,语言差异和形式的过时都造成了传播的局限,严重影响到大众的关注度。虽然研究具有历史意义,但如果不能够得到现代社会的接纳,单单依靠几个人的努力,那也只是徒劳,总有一天还是会消失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大潮中。
不过,道路虽有曲折与荆棘,但记者还是看到了九江“非遗”未来前景的广阔。不久前九江学院在省内率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了高等学府,并建立了研究基地,让高校学子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最原汁原味的古典文化,也许在他们中就有将这些文化遗产传播出去的使者。此外为了使一些“非遗”项目传播得更加广泛,工作人员对古老文化进行了二次创作,或是引进先进的高科技设备,或是在不改变体制的状况下重新编排内容,努力让这些渐渐远离现代生活的传统风俗重新回到群众的身边。 无怨无悔的“非遗”人
陶金林从事文化工作有30多年,致力于“非遗”研究也不少年头了。他无奈地对记者说:“很多人说我们是傻子,说这种工作既挣不到钱,还经常自己贴钱,而且又得不到大家的关注,根本就是做没有意义的事。”说到此,他情绪有些激动:“没有意义的事?其实这是关系到每个九江人的事,这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如果没人来把它们继承下去,九江的底蕴将会逐渐消失,那九江还剩什么!”另外他说道,九江市区和各个县区都有许多与他一样的人,他们中许多人没有报酬,没有经费,没有帮助,还必须独自应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只因他们心中那颗对九江文化遗产的炽热之心。
“全丰花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算是重新活过来了。国家也非常重视,建了展览馆,还划拨了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的保护和继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还将所有珍贵的资料整理成册,因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年纪普遍都比较大,如果不立刻进行抢救性的措施,很有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修水县文化馆馆长胡伟如是告诉记者。为了把全丰花灯流传下来,他们文化馆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一直在坚守,有许多村民为了花灯活动宁愿放弃打工挣钱。由于经费不足,有的村民甚至将自己养的猪卖了,用作大家的活动经费。
杨大会目前是修水全丰花灯的国家级传承人,当记者问他当前有什么困难时,他对记者说:“现在国家有了政策,很重视我们全丰花灯,可是经费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像现在工作室用的办公桌等用具都是自己垫付,如果活动没经费,还得自己掏钱。”而根据国家对全丰花灯项目的拨款公文显示,2009 年12月国家已经拨款40万元,他也很早就把资金用途的方案递交给了上级,可是至今他还是没有看到一分钱拨下来,另外国家发放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8 千元补助,他同样也没有得到。
记者就此事询问了胡伟馆长,他对记者说,“这笔款项的申请报告早在去年6月就已递交,我们也在焦急地等待这笔补助款。”随后记者联系修水县财政局时,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笔钱确实划拨到了县财政局,但还需领导签字同意才行。”
这不是赞歌,这是关于一个城市的精髓和一群人的故事。——记者手札
能够将这些九江古老经典的文化记录下来,是给后人一个交代,如果这些东西在我们手上消失了,我会惋惜一辈子!——“非遗”人语
来源:九江新闻网-长江周刊 :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