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水枪的哑巴阿姨
卖水枪的哑巴阿姨突然想聊一聊偶然遇到的一位陌生人,她是一个哑巴。
前日,奶奶感叹几十年前翻山越岭地去桃花源挑炭时的光景,如今,不知那里是怎样的一副面貌。或许,一个人年纪大了,经历的多了,就喜欢去追忆那些过往。正好哥哥有空,便开车带着奶奶、我和两个小侄女,去桃花源走了一遭。
一路上,奶奶神采奕奕地一边讲述着她去桃花源干活的经历,一边指着窗外的村落,介绍着他们曾经的模样。此时的奶奶,话多了,似乎年轻了,正如她描述的那个几十年前的年轻的她,充满了干劲。
我是很喜欢听老一辈的人讲述她们的经历,那些我陌生又无比好奇的岁月。当人们沉浸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中,总会觉得时间过的飞快。
很快(至少我这么觉得),我们决定启程回家。路过漂流的地方,奶奶说,想看看别人是怎么漂流的。于是,我们决定停下来坐坐。
在路边,摆放了各式各样的摊位,有装着商品的三轮车的,有搭了一个简易的木架子的,也有直接两个桶的……侄女吵嚷着要买个水枪,哥哥在外务工刚回家,因此对女儿的请求是百依百顺的。
我们来到一个摊位前,说是摊位,不如说是水桶来得恰当。两个深红色的塑料水桶,桶里插着各种颜色的水枪,这种水枪,外形像是扩大版的注射器,桶里盛放着大约四分之一的水,应该是方便客人随时体验的吧。摊主是位阿姨,坐在一根横放着的扁担上。
“这个水枪多少钱一个?”哥哥问。阿姨用两根食指相交比划了一下。
“十块?”哥哥想确定一下,阿姨点了点头。
哥哥付完钱,我们便在摊位旁边的石墩子上坐了下来,随即,阿姨拎着半桶水过来,笑着朝侄女扬了扬手,又回到摊位前坐在那根扁担上。
从始至终,她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不过当时的我并没有在意,自然而然的认为她是不愿说话罢了。直到一位大哥牵着她女儿来买水枪。
小女孩应该也是特别想玩水枪吧,拉扯着她爸爸的衣服往摊位小跑,边吵嚷着边指着我那两个玩的正兴的侄女,毕竟我两个小侄女在旁边玩的确实火热,嘻嘻哈哈个不停。现在想想,阿姨之前的一个善意的举动,倒是给自己做了一个免费的直播广告。
“这个多少钱一个?”那个大哥估计是拗不过自己可爱的女儿,指着一根水枪问到。
阿姨像刚才一样,用食指比划了一下。大哥皱了皱眉头,说:“十块?这么贵,便宜一点吧。”
阿姨张嘴“啊——啊”了几声,用手比划着。大哥接着还价,说什么网上买便宜多了等等之类的话。大概是着急自己的意思顾客没有明白,阿姨显得有些急了,站起来,不停的发出“啊——啊”的声音,两只手也在不停的比划,甚至是腿也在不停的走动。场面较之前竟有点小小的混乱了,旁边摊位的阿姨和大叔赶忙走过来,一边拉住她,一边和那位似乎有些受惊的大哥解释着。
原来这位阿姨是个哑巴,每天挑着两个桶来卖水枪,这些水枪也都是她家人拜托旁边摊位的阿姨帮忙进的货和定的价……
我重新审视着这位卖水枪的阿姨,大概40来岁,个子挺高大的,短发,皮肤有些黝黑,在印着某某公司的白色T恤的衬托下,越发的黑了。至于她是哪里人,怎么哑了,又为何一个人在这做小本生意之类的问题,我不知道,也不想去打听了。生活是何其的不易,何况是对于有着身体缺陷的人来说。
此时的我,已经忘记坐在这里是为了陪奶奶看漂流的,眼睛一直注视那位阿姨,深深的被她身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所折服了,亦被周围人的善心所感动着。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漂流的队伍迟迟没有过来,奶奶等的有些不耐烦了,提议还是回家吧,小侄女也附和着,我和哥哥自然是没有意见。
回程的途中,我脑海中一直浮现着那位卖水枪的哑巴阿姨的身影,直至今日,都未曾消散。在这雨后的深夜,阿姨的身影越发的清晰了……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文章写得不错,从一件小事说开去,挖掘生活中最真实最本质的东西,行文流畅,娓娓道来。有丁立梅的风格。提一点意见,哑女着笔似乎少了一点。“充满了干劲”改为充满活力“好一些 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散文,如果情节性更强,就成为一篇小说了。内容完整,主题鲜明,传递了正能量,人物形象比较突出,能使读者有所感触。文中开头关于奶奶的描写多了一点,虽说是为了引出哑巴阿姨,但奶奶本身对哑巴阿姨的形象没有起到陪衬的作用,要么压缩奶奶的描写,要么让奶奶在买水枪的过程有所表现,能烘托主要人物。另外“我”一行人到桃花源的目的交代不够清楚,什么也没做就“启程回家”,似乎留下了一个空白。两个侄女玩水枪也可以描写得具体一点,她们玩得开心,既有利于引出后面的买主,又可以让哑巴阿姨在旁边看得开心,突出她的善良。总之这篇散文还有进一步加工的空间。 陈林森 发表于 2019-7-5 10:54
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散文,如果情节性更强,就成为一篇小说了。内容完整,主题鲜明,传递了正能量,人物形象 ...
陈老师的评价总是能给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能不断的看到自己考虑不周的地方,谢谢
问问奶奶,关于“童子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