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 发表于 2019-12-13 11:51:15

星子历史文化丛书:《战史风云》序


《战史风云》序 余福智        1958年秋,我到星子任县中教师。那时关山阻隔,星子人不大了解外部世界,知道我是广东人,就好奇地问:“广东人吃鸡都是血滴滴地吃的吧?”我猜想这人是看到广东人吃“白切鸡”而夸大着说话的。稍加追问,便知道星子人曾经和一批广东抗日官兵亲密接触,进而更了解到这些抗日军人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每次经过东牯岭,我都对着山头神情肃穆地注视一番,脑海里翻腾着一连串的画面:南国的木棉花,陨落在鄱阳湖畔的浓夜。硝烟腾送上路的国殇,登天燃起满山的火把……阔别星子几十年了,想不到景玉川寄来了这《战争篇》,在我所知基础上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又一次触动了我的情怀。历史上的星子,地处要冲。南征北战的军队未免在这要冲地带展开鏖战。但是,由于地面狭小,许多战事主战场并不全在星子,而是伸展其侧的湖山之间。正因如此,关于完全属于星子的千年战争史料也就非常欠缺。作者所见有限,就此已在文中致歉。唯独万家岭战役,主战场虽在邻县,而山水相连,星子东牯岭是企图合围我方的敌101师团的必经之地,地面战争空前激烈。作者为全景式描述这场战事,不懈地寻书面记载、找见证人,所掌握的材料相当丰富,写出本篇最精彩的章节。翻阅过这《战史风云》,有三场战事是篇幅较大的。那就是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太平天国与清军拉锯,抗日阻击战。前两者是内部争雄之战,后者则是民族救亡之战。我感到后者写得更加有血有肉。作者能提供这样一份史料供后人阅读,很有意义。对于历史,或者说,要问句读史有什么作用,我的看法是以史为鉴,经过联想和思考,收到阅世、为人、处事的教益。抱着这个目的,第一,我追求严肃的真实叙述,断然反对戏说。第二,我不主张作者按自己的偏爱随意抛弃或篡改不喜欢的史料。第三,我不喜欢太多的“宏大叙事”,而喜欢读些更多细节描述的作品。景玉川这本《战史风云》刚好能基本满足我这三点。他的材料来源是慎重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即使有些传说言之凿凿,作者也声明这仅仅是传说。为了更全面描述那场战争,作者尽力搜罗资料,无论出自敌方或己方,所引用的文字都不加改动,显示出对历史和读者的尊重。至于细节描述,作者也尽力做到全面照顾、历历如绘,更显示出作者对叙史的敬畏。万家岭大战之后日军陈尸山野
       是的,叙史是应该具有敬畏之心的,因为那是留给后人的书!这本叙史的书不应该就此结束。若干年后,找到新史料,就要有所补充甚至修正。这事,作者要继续做,其他人也有义务帮着做,哪怕抢着做,也是好事。比如,囿于个人见地,抗日之前的几段战史,作者写得都还很粗略,立体感不足。有心人如拥有资料,现在就可以动手予以补充。总之,这书出版,我可以暂表满意。但我更期待若干年后能加上更充实的材料,因为我自认是半个星子人,很想了解更多的星子历史。   
2017年7月于广东佛山
(此书原名《战史风云》,后被编辑改为《战事记略》。此序作者余福智,广州市人,佛山大学教授)

陈林森 发表于 2019-12-15 16:15:20

余老先生最后说:我自认是半个星子人,很想了解更多的星子历史。这句话是饱含着感情的。也说出了我的心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星子历史文化丛书:《战史风云》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