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庐山市朱公坡(坡头)由来吗?
庐山市(原星子县)朱公坡(坡头)由来作者:黄益国
留住乡愁便是情,山南历史久悠名。风吹老巷坡头美,横砌石条特色萌。此道原为朱子辟,专通黄灏步岀行。西宁巷子然犹在,留下心头一梦萦。
“朱公坡”,朱子辟此路以通黄商伯家故名。黄商伯,即黄灏,一字景夷,号西坡。都昌人,南宋进士,曾为官,后慕朱子才华,拜为师。举家迁徙星子县,入籍星子。《星子县志》同治版县城一节有载。星子县城老地西大街,东起楊武角,接紫阳路(紫阳路即旧时砚池街与府前街合并的一条街故名),西北至大西门接匡庐路,其东南面有一坡台称“朱公坡”为宋朱熹所辟。民国时更名东大街,俗称正街。
“朱公坡”的地势由街口向西,逐渐隆起,形成一个高坡,坡顶俗称“坡头上”此高坡有一个名称叫“朱公坡”附近一带居民住户习惯称之为“坡头上”。这个称谓与宋代大教育家、思想家、理学家朱熹有关。据(星子县志,南康府志)及星子、都昌两地黄氏谱牒记载:北宋元符年间都昌土塘乡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此人姓黄讳唐发字尧叟号适斋,登南宋建炎丁未李易榜进士。死后朱熹铭其墓志,葬都昌土塘乡之平塘原近东胜庵。生三子吁、颐、灏,世人称他三子为“三凤齐”,长曰:吁,字俊伯登南宋乾道乙酉乡荐丙戌进士,《星子县志》人物志上,次曰:颐,字观伯登南宋乾道乡贡魁戊子进士,幼曰:灏,字商伯,一字希夷,号西坡,登南宋隆兴癸未木待问榜进士《星子县志》人物志上、《白鹿洞志》。
据《星子县志,白鹿洞志》记载:黄灏,字商伯,星子人,都昌籍,幼颖悟,书史过目不忘。登隆兴进士,累调隆兴府教授。朱子守南康时,执弟子礼。以不敢轻为人师为问,朱子曰:“以所知者语人可也”,累官至广西运判,既归,筑堂县西。人称:“西坡先生”,旧与士友讲学,有疑义则持书求正于朱子,往来庐山泉石间觞咏自适。时朱子殁,党禁方严,讣至,单车往临,不少惮,卒谥文懿。著有《西坡集》四十卷,祀宗儒祠,国朝,恩准黄灏后裔承祀生,优免杂派差徭,康熙间已勒石,竖立黄嘉嗣孙钱家湖街店门首。 黄灏隐退后一直在家居住在县城西侧坡岭下,即现在的迎春桥社区附近。直至南宋嘉定辛未年(1211)善终,享年八十有一,卜葬庐山市温泉镇钱家湖之原,钱湖村西坡山祖山,(原名古庄山)。
星邑西宁老街位于紫阳南路中断,西宁街得名与元代行政建置有关,据记载: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改南康路为西宁府,明代洪武九年(1376)改西宁府为南康府,仅存15个头年。 庶民立于西宁街街口,古风古貌扑面而来,老式铺面鳞次栉比,多为砖木结构,内设有酒楼;茶坊,南杂店铺,其檐为弧形,檐内有木窗,配以各种花鸟;山水;人物等雕饰,屋檐时见挑旗微风中招展,南来北往商贾云集叫卖声吆喝声悦耳十分繁华。街道虽窄仅三米宽,路面全用麻条石铺砌,过去人们喜欢用“纵砌法”,而此处却采用“横砌法”颇有特色,可能用这种方式铺砌便为人们过道有一定安全感吧!另一奇怪的是;街道呈起伏性,从街口向纵深望去呈上升趋势,直看至前方某一处,视线中的街道突然中断,犹如一片空白,给人有一种惊奇的感觉。当行至坡顶时发现街道不断向下延伸呈倾斜状,而且幅度倾钭落差有五十米。故有“上坡喘气下坡屏气”之感,这便是“朱公坡”由来。
庐山市蔡岭路星湖湾小区
己亥岁冬日于寒舍 黄益国
看此文,我就会想起童年夏季雨后天晴。站在坡头上,遥看香炉峰瀑布,立见瀑布水飞流直下流动状态。此情此景,离开故乡半个世纪以来未曾复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