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
我没有奶奶。自我记事起,就听妈妈说过,我奶奶在我们姐弟仨还没出生时就已过世,爷爷也没等到他最小的孙子降生,便离开了人间。所以,我是一个从小就没见过爷爷奶奶的人。
念小学那几年,每逢和同学们一起放学回家,望着他们个个兴奋地跑回家,亲切地唤着“奶奶”时,我总会莫名地失落。我的妈妈每近过年,拖着满身疲惫从异乡回来时,也总忍不住感慨:要是你们奶奶也健在多好啊,我就不用这么累了,回来还要擦这刷那,洗东晾西,没得一刻休息。看人家谦谦(我一起耍大的发小,他爷爷奶奶现已至耋耄之年,身体依旧硬朗),他爸妈打工回来什么都可以不用操心,奶奶全都料理好了,家里也一尘不染,多好啊!
妈妈这些话我已听过很多回,每次我都只是沉默,但句句却如一块块不大不小的石头投在了我的湖里,激起层层涟漪,久久不已。
妈妈说我奶奶在世时是村里有名的大美人,但我终究无法通过只言片语在脑海里勾画出奶奶的模样,也不知道自己奶奶应该是什么样,渐渐地,“奶奶”便只剩下了一个简简单单的称谓和一份遥不可及的念想。
但这种念想有时很强烈,强烈到像一双大手猛然推开我的心门,一把扯出我埋在深处的渴望。渴望和同学一样,放学回家,对着一个倚在门前一脸慈祥或正戴着老花眼镜坐在夕阳下织着毛衣的老人叫上一句:“奶奶!”
我渴望有个奶奶。
也许是上天听见了我的呼唤,竟真的让我又如愿以偿。
初识她,是在妻子的电话里,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就注定一生难忘了——电话里她劈头盖脸地骂了我一顿,即使带着浓厚的方言,大意还是很明白,她不允许我和她孙女在一起。
听着她那穿透力十足的话语枪林弹雨般从电话那头冲击过来,我的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个疼爱孙女儿的老人倚在墙边,眼睛盯着某一个虚无的地方,表情严肃,神情不安,拿电话的手随着声音语调而上下摆动,身子因刚才的呵斥而微微抖动。我知道,她是因我“骗”了她一手带大的孙女儿而气愤,担心我把她的乖孙女“拐”到上饶去而焦虑万分。以致于后来我厚着脸皮第一次去她家,只是因她身上有着中国农民普遍具有的淳朴和善良,才不至于把我撵了出去。直至我和妻子订婚两年,她仍偶尔埋怨她孙女儿,不该嫁给上饶崽。
2015年上半年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永生难忘,而且那次事件也直接改变了我的人生。
那时候我与妻子已正式结为夫妻,我来星子也有四年,可奶奶对我似乎依然不冷不热,当然我自己也不争气,因疏懒成性,国编考了三次也没上。那天是周末,我正好去奶奶家小住,无意间听见妻子与奶奶的对话,因为听到了我的名字所以就站在门外没有进去,虽然她们说的是星子话,但我还是听了懂七八分。原来她们在说我考试的事,当听到奶奶评价我的一句话时,我整个人似乎突然被电了一下,愣在那里老半天回不了神,她的话字字如针一般扎在我的心里!那天,我也没在那儿住,执意回了归宗(那时我还在归宗庐外上班)。
那一晚,我彻夜难寐,奶奶的话久久在耳畔回荡,在寂静的夜里更加清晰刺耳——“别想啦!还考试,考不上啦!你以为那么容易啊?人人都能考上?”
我的眼泪悄悄地落在了日记里,并暗暗发誓:今年我一定要考上!
所以那个时候,我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可,她也没有走进我的内心。
但世上有些事就是这样奇妙。奇妙得你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切就是这样自然,自然得好像它一直都是这样,不事雕琢,不着痕迹。
记不清从哪一天开始,她越来越关心我;也想不起什么时候起,我越来越愿意去那里,哪怕只是吃上一顿便饭也觉得很踏实。也许是自我考上国编开始,或许是儿子阮之行出生以后,抑或只是时间的堆积,光阴的推动,总之,我已真正拥有了一位奶奶,一位疼爱我们一家三口的奶奶。
现在,我们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一趟奶奶家,有时没去,奶奶就会打电话过来邀请过去吃饭。有一次,我和妻子都比较忙,所以连续三个周末没去,妻子明明已与奶奶说清楚有事去不了了,可奶奶竟“胡思乱想”,打电话过来,郑重其事地质问我们是不是吵架了,不然不可能这么久不去,还劝我不要跟丹萍吵,让着她点儿。弄得我和妻子哭笑不得,又是一番解释,最后答应下周一定去,她才将信将疑地挂了电话。
应了那句爱屋及乌吧,奶奶非常疼爱阮之行,把这个曾外孙视若珍宝。有时候我们去县里,也总会把阮之行放奶奶家,要是不放那儿,奶奶就会不停地叮嘱,一定要看好他,外面车多人杂,千万要时时刻刻盯着看着牵着抱着。如果是冬天的话,奶奶更是担心,电话里又是担心阮之行着凉了又是责怪我们不该带他出去。我们又是好一番解释和宽慰,最后她还要强调一句一定早点回来,才放下电话。
奶奶还是个戏迷。每逢村里唱戏,她那天就会早早把地里活干完,回来喂完猪,把鸡赶进笼子,做好饭菜,快速扒拉着吃完饭,就搬个小凳子和隔壁奶奶一起有说有笑地占个好位子,痴迷地看着台上咿咿呀呀地唱起了戏。这几年我也跟着去看过不下十回了,但每次都只是去凑个热闹,根本感受不到戏里的无穷魅力,也无法企及奶奶那种真正的喜爱。不过听妻子说奶奶年轻时是唱戏的好手,而且长相甜美,曾风靡全村呢!有时候我们也打趣,让奶奶唱几句,她高兴时也真就哼上几句,在我听来毫不逊色于专业人士。这时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当年她在电话里的声音那么有穿透力,且似乎说话都带着曲调,原来是位低调的民间戏曲家呀!
最后,奶奶竟在我们的掌声中红了脸,笑成了一朵羞涩的花,好似一个腼腆的小姑娘。
不可否认,奶奶的确长得好看,曲眉丰颊,秀气端庄,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笑起来两个小酒窝像湖心的波纹,笑意如涟,倘若擦去脸上的风霜和疲劳,褪去岁月的痕迹,可与电视里的女明星相媲美。
别看奶奶这么甜美可爱,有时候又特别强硬执拗。
每次在那边玩,离别之际总是要发生一场激烈的“战争”。奶奶会把好吃的都往我们车上塞,什么饼干啊,牛奶啊,水果和各种零食,甚至把我们买给他们吃的都装进去,有时实在没有别的拿,就拿菜,什么青菜萝卜,玉米土豆和红薯等,还有,她辛辛苦苦养的鸡,存的几个土鸡蛋每次都留着不舍得吃,就等着给我儿子。要不是我后备箱不大,她都恨不得把家也搬进去。如果遇到寒暑假,我们要回上饶,那就更可怕了,拿了东西还要给钱她曾外孙。
都说妻子像她奶奶,这可不只是遗传了两个小酒窝,还有这执拗的犟脾气。
所以,每逢这时,战火就不可避免了,交战双方是祖孙俩(奶奶和妻子),这边奶奶刚放进车里,又被妻子拿出来,妻子刚放定离开,一转身奶奶又抱了出来。最激烈的就是红包了,推来推去,好像手上拿的不是人民币而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谁都想丢给对方。两人嘴里都骂骂咧咧的,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在吵架。
每当这个时候我只能做壁上观,曾有几次我也与奶奶交过手,但我这个大男人根本不是奶奶对手,分分钟我就败下阵,丢盔弃甲,举手投降。所以以后每次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俩斗得昏天暗地,斗转星移。
有时她们发现力攻不下,便会智取。比如奶奶会偷偷地把钱塞座垫底下,放我们的背包里,等我们自以为胜利了,满意地离开后她才打来电话通知我们,最后妻子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当然,她俩各有胜负,但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无法与之匹敌。不过最终还是谁也不服谁,导致战火从未停息过,直至今日,还时有发生。
这就是奶奶。一个时而严厉唠叨时而慈祥和蔼,时而执拗顽固时而通达可爱,又永远勤劳善良,疼爱儿孙的奶奶。同时,也是激励了我奋进,让我知耻而后勇考上国编的恩人!
如今,每逢佳节,当我端起酒杯,再也不会感悲“浊酒一杯家万里”了;如今,每当过完年,我们一家三口开车从上饶回星子,一想到还有奶奶在那儿等着,我就再也没有他乡漂泊之感,仿佛我并没有离开家,而是到了另一处同样温馨的港湾……
现在,我只想说一句:有奶奶,真好!
——2019年12月25日夜
http://pic.app.shanglushan.com/20191225_24478_1577278042726.jpg
这篇纪实散文的主题就是“有奶奶,真好”,这正应了星子一句俗话:水总是往下流(长辈亲人疼爱晚辈子孙是无条件的持久不息的)。故事朴实无华,内容真切感人,语言生动流畅。一个在外地打拼的男人,遇到一位真心疼爱自己的姻亲老人确实是一种幸运。在这一点上我和作者很相近,自出生以后,祖父、祖母和外公、外婆一概如灰飞烟灭,对于一个人的童年确实是一个人生的缺陷,到了人的老年缺少了好多亲情的回忆。随着年华的老去,到了我自己做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时代了,如何给孙辈小孩更多的关爱成为了今天的话题。老人会感觉:对晚辈的关爱是无条件的,是不求回报的,也是一种精神寄托。我想作者的这个主题能引起几乎所有人的共鸣:有爷爷奶奶,真好! 陈林森 发表于 2019-12-26 16:31
这篇纪实散文的主题就是“有奶奶,真好”,这正应了星子一句俗话:水总是往下流(长辈亲人疼爱晚辈子孙是无 ...
谢谢陈老师的点评。确实是这样,现在就特希望长辈们都长命百岁,健健康康的,那就是我们晚辈最大的幸福了!
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比较成功,文章中间的转折,有点顾此失彼,你感觉吗?特别是这句话:也许是自我考上国编开始。这句话会引起读者负面联想,会损害人物形象。 陈林森 发表于 2019-12-27 20:20
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比较成功,文章中间的转折,有点顾此失彼,你感觉吗?特别是这句话:也许是自我 ...
陈老师这么一说,还真是这样。这里确实是败笔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