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中没有名字的他,是我们最不该忘记的人
文丨国粹君《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终于上映了。
虽然知晓故事的全部细节和结果,但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眼泪依然夺眶而出:
这就是中国女排精神啊。
四十余年,传承至今。
不过,有人发现,女排非常重要的教练之一——陈忠和,在电影中,竟然没有姓名,只有“陪练”的称呼。
相比于元老袁伟民、著名选手郎平,陈忠和出身普通。
但他承上启下,带领中国女排,赢得了2003年世界杯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金牌,创造了一个辉煌时代。
他还培养出冯坤、周苏红、赵蕊蕊等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巨星的女排主力阵容,被称为黄金一代。
从无名之辈到知名教练,陈忠和这条路走的太难。
他曾遭受口诛笔伐,也曾被人奉若神明,他依然表面随和,宠辱不惊,不论发生什么,始终面带微笑,泰然自若。
他在中国女排中的位置,不应该被遗忘。
01
1957年,陈忠和出生在福建漳州。
这是一个排球氛围浓厚的地方,漳州排球训练基地曾孕育了中国女排黄金一代“五连冠”,被称为中国女排的“娘家”。
受当年打排球风潮的影响,陈忠和投身排球,19岁那年,就入选了福建男排。
但是,仅仅1米78的身高限制了他的发展。
他是男排中最矮的,就算技术过关,大多数时间,也只能在替补席上度过。
也许冥冥之中已经注定,陈忠和虽然不合适男排,却十分符合女排队员,尤其是日韩运动员的身高标准。
彼时的中国女排志在冲出亚洲,急需一位能够模仿日韩球员的陪练。
个子适中、技术全面、人品又很好的陈忠和就这样被时任女排主教练袁伟民“相中”了。
据说,陈忠和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能打出任何一支世界强队攻手的球路。
他还能指出女排姑娘在训练当中暴露出来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中国第一陪打”的外号也由此而来。
当时的中国女排,训练十分艰苦,陈忠和作为陪打,付出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所幸,这些付出,终有回报。
从1981年开始,中国女排连续五次登顶世界之巅,实现了史无前例的“五冠王”。
这辉煌的背后,也有陈忠和的一份功劳。
02
2001年,是中国女排十分关键的一年。
人员更迭,风雨飘摇,女排主教练的位置成了“烫手的山芋”。
在这个关键时期,陈忠和临危受命,接下了主教练的担子。
他在女排陪练22年,先后辅佐了8位主教练,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中国女排,没有人比他更合适这个位置。
但国内媒体并不看好他,不论是球员时代还是执教生涯,陈忠和的履历都太过于平凡。
他凭什么,能带领中国女排?
陈忠和没有解释,他只默默做事。
他熟悉每一个队员的特点,将队员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制定出适合中国女排自己的战术。
他性格温和、细腻,将团队很好地凝聚在一起。
同时,他又柔中带刚,制定了一系列铁血规则,配合训高强度训练,绝不含糊。
带队八年,只给姑娘们放了一天假,是2008年的大年初一。
陈忠和心里清楚,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神。
只有女排精神长存,中国女排便屹立不倒。
执教当年,陈忠和率队在世界女排“大冠军杯”比赛中夺得冠军。
这个是中国女排10多年来夺得的第一个世界级大赛冠军,女排在陈忠和的带领下,复苏了。
03
2002年,或许是陈忠和最灰暗的一年。
世界女排大奖赛的“让球风波”,险些将他推进万丈深渊。
也险些让正在觉醒的中国女排,毁于一旦。
为了避开强敌意大利,陈忠和采用了“田忌赛马”的战术,先后在对阵希腊和韩国的比赛中派出替补阵容。
国内外一片哗然。
记者尖锐的问道:
“中国女排的行为是否符合奥林匹克精神,是否违背体育道德?”
陈忠和没有任何回应,他只是想赢。
没有人看好他,他太想用胜利来证明自己了。
但这个战术并没有奏效,中国队在四强战中不敌意大利,随后又在季军争夺战中不敌俄罗斯。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陈忠一度想引咎辞职,但他不甘心。
他心里清楚,接下来的亚运会,“不成功一定下课”。
幸好,女排姑娘们非常团结,一直站在她身边。
赵蕊蕊画了一个漫画,每一个队员写上给他的祝福,陈忠和生日那天,姑娘们又自己掏钱买了鲜花,送到球馆。
大家目标明确,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就算苦难重重,也要一往无前。
接下来,亚运会上,女排姑娘们拿下了冠军,帮陈忠和渡过难关。
女排精神是什么?
置死地而后生,不放弃自己,更不放弃队友。
哪怕低谷,哪怕迷茫,站起来,冲上去,获得胜利!
04
欲速则不达,“让球风波”给陈忠和上了一课。
他屏蔽外界舆论,平复自己的内心,一门心思钻研业务。
他要带领女排姑娘们一起,走向世界之巅。
一年后,女排世界杯,一支攻击锐利、防守严密、斗志高昂的中国女排重新出现在观众面前。
陈忠和将“快”和“变”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11战全胜的战绩,中国女排再次站上了阔别17年之久的最高领奖台。
那一年,陈忠和登上了当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台。
从地域到天堂,似乎就在转瞬之间。
颁奖词这样写道:
“他带领女排赢得了久违的胜利,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座阔别17年的奖杯。
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对人生不幸坎坷的生活态度融入到体育事业中,不仅教姑娘们怎样打球,更在引导女排如何面对人生荣辱,他使女排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体育魅力。
他使女排和他一样,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总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出自内心,也因此更加动人。”
是啊,人们只看到了他的微笑,谁知道他遭遇的不幸?
年轻时,唯一的哥哥车祸去世,生活的压力就此压在他一人身上;婚后几年,结发之妻再次离他而去;2000年,远在悉尼备战奥运的他连老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
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
他以微笑面对生活,他更以微笑鼓励队友。
他用行动践行着女排精神,永远屹立不倒。
05
2004年,雅典奥运会。
头号选手赵蕊蕊在首场比赛便重伤离场,中国女排奥运前景变得黯淡。
陈忠和没有放弃,姑娘们配合默契、精神顽强,一路杀进决赛。
决赛时,中国队和俄罗斯队身高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还先输两局,大家都以为“凶多吉少”了。
当时有五家电视台在陈忠和家等着采访,打到两局都跑了,只剩下中央台一家。
但陈忠和丝毫没被影响,始终保持着标志性的微笑。
他深知,作为一名教练,如果不能够把控自己的心态,那将影响队员的临场发挥。
他知道队员压力大,为了缓解紧张,他开玩笑的说:
“咱们这次的目标就是第三名,咱们现在至少是亚军,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啦!”
在陈忠和的布置下,中国队稳住一传,打出进攻变化,扳回一局。
1:2!
见此情况,俄罗斯也不甘落后,拼死战斗。
双方僵持不下,俄罗斯步步紧逼,只剩2分就能锁定胜局。
所有人的心都被吊着,最关键的时刻,胜负在此一举。
女排姑娘们没有动摇,依旧顽强防守,加强拦防配合,一轮中连拿4分。
这是扭转历史的一刻,女排姑娘们再扳回一局。
2:2,进入决胜局。
连扳两局的中国姑娘们气势正盛,而俄罗斯的心态,似乎有些崩了。
陈忠和还是微笑着踱步。
从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紧张、害怕这样的神情,只有平静、淡定。
接下来,女排姑娘们一鼓作气,趁势追击。
14:12!
到中国的赛点了,所有人都紧张到手心出汗。
在这关键时刻,陈忠和按下了暂停,他冷静的把姑娘们叫回来,沉着的嘱咐了几句,微笑着鼓励她们上场。
当队员张越红以最后一击威猛扣球将金牌砸进中国队怀里的时候,所有人沸腾了。
连扳三局,惊天逆转!
绝地反击,逆风翻盘!
15:12拿下决胜局的比赛!
终场哨响起,一向淡定的陈忠和,却再也淡定不了了。
他一跃而起,冲向队员,和大家拥抱在一起,边哭边笑,边笑边哭。
那是陈忠和人生最光辉的时刻,也被很多人称为最能体现女排精神的时刻。
那一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女排的颁奖词这样写道:
中国女排,曾经沸腾了一代人的热血,也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长达20年的期待。
2004年的一天,于无声处,绝地反击。
是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援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敲开欢庆的锣鼓。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
我们的女排精神从来都不是一种狂热的口号,而是流淌在血脉里诗行:
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永远执着,永远坚强!
06
陈忠和是福建人,他喜欢喝茶,常常会随身携带茶具。
他常说:“人生就像品茶,只要你细细品味,就会有所收获。”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遗憾无缘金牌。
2009年,陈忠和卸任女排主教练,任期整整八年。
这八年,他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中国女排,带领中国女排走出泥潭。
对待工作,他一丝不苟,全力以赴;面对人生荣辱,他又一人扛下,毫无怨言。
繁华谢幕,52岁的他,终于有时间好好陪陪自己的家人。
11年过去了,如今,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再现辉煌。
而陈忠和,不应该被我们遗忘。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为中国女排贡献很大
陈忠和怎么忘记他呢
。。。。。。
陈忠和怎么忘记他呢
影片中忘记了中国女排也不会忘记
路过
他们两个都是谁啊?
好一个老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