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反电信诈骗知识,让不法分子无从下手
网络安全教育为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习近平主席在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信息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换代的电信网络技术为市民提供“互联网+”新生活的同时,也难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衍生出新型犯罪活动。
十 大 典 型 通 讯(网 络)诈 骗 形 式
信用卡诈骗。短信提示高信用额度都是骗人的,正规办理去柜台。
网络诈骗。淘宝客服来电退款,发来网站有猫腻,点击容易中木马。
游戏诈骗。凡是陌生人让你汇款的都是骗子,玩游戏请上官网买“装备”。
栏目中奖诈骗。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你没那么容易中奖。
QQ诈骗。QQ那头是谁无法知晓,老板、朋友、亲人让你汇款务必核实。
补助金诈骗。不管什么退税(汽车税、残疾、生育等退票补助),提到ATM机操作的都是骗子。
求职诈骗。网上求职或兼职的,先掏钱再赚钱的都是骗子。
购票诈骗。飞机票、火车票、汽车票,都要去正规途径购买。
冒充领导诈骗。自称是领导(老师)的来电,要求帮忙借钱转账的都是骗子。
冒充公检法诈骗。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办案,尤其警惕最高检假网站的“通缉令”最高涉案金额2090000元人民币,总计案发125起,占1.95%。
那么我们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呢,这里有一些小贴士:
1. 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
2. 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
3. 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
4. 网购最好去大型购物网站。
5. 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
6. 不同网站最好设不同的密码。
7. 网银、网购的支付密码最好定期更换。
8. 尽量不在网上留真实信息。
9. 设置专门用来注册网站的邮箱或手机号。
10. 不要向QQ、微信上的陌生网友透露真实姓名。
为了增强青少年的防骗意识,我们还归纳了一些防骗知识。
谨防诈骗,牢记“五不一打”!
1、不点:不明短信链接不要点。那些不明来路的短信链接,很可能就是骗子发过来的。他们想尽办法引诱你点开链接,链接里面就是木马病毒。你点进去,手机绑定的银行卡、支付宝的账号密码,就被他们窃取啦。
2、不怕:冒充公检法诈骗。要记住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绝对不会电话办案,更不会设置安全账户,让你转钱过去证明清白。
3、不信:转账指令不轻信。现在的骗子,会潜入QQ或微信群,盗用老板的头像和名字,之后再假借老板的名义,要求财务人员转账,咱们遇到转账要求时,一定要当面或者电话核实清楚!
4、不贪:积分兑换现金不要贪。现在的骗子也懂高科技,他们可以利用改号软件,冒充任何单位的电话给你发送短信。
5、不转账:不核实清楚,千万别转账。无论骗子表演了什么花样,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你给他们转账。广大市民朋友一定要记住,不核实清楚,千万不能转账。这可是守住咱们钱袋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6、一打:发现被欺骗立即拨打110报警。被骗后,要尽快向警方提供骗子的银行卡号和手机号码,为银行部门冻结被骗资金争取时间。
除了辨识诈骗信息和防止被骗之外,还要求青少年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于律己,谨防被诈骗分子利用。
最近报到有青少年出卖自己的身份信息给不法分子办理银行卡和电话卡以谋取利益,并觉得不是自己参与诈骗就不犯法,那就大错特错。
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以下简称“两卡”)用于电信网络诈骗及其他相关违法犯罪活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严重侵蚀社会诚信根基。今年10月10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严厉打击整治非法买卖“两卡”违法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全国共打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4592个,抓获违法犯罪人员7.1万名,惩戒5.7万名非法出租、出借、出售、购买“两卡”人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惩戒治理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非法买卖“两卡”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在全国范围内对涉“两卡”违法犯罪人员实施惩戒,深入推进“断卡”行动,全力斩断非法买卖“两卡”黑灰产业链条。
现在,电信诈骗无孔不入,正在危害我们社会的健康。作为青少年,我们不随便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不要被利益蒙蔽双眼,时刻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只要我们不报以侥幸心理,不贪图小利,就会有金刚不坏之身,让不法分子无从下手。
来源:崇义县共青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