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特色小吃指南
来北京旅游或者工作 很多人对北京的景点很是了解,但是对于小吃,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下面我给大家细数一下北京的风味小吃!
(1)那家小馆-满清官府菜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256
说到豆汁,北京人都爱喝,豆汁既营养有便宜.但是说到豆汁,老北京人一定会说老磁器豆汁店,每次路过老磁器豆汁店都要进去喝两碗,味道实在美,能把本来就酸酸的很难让人接受的东西做到喝一碗不过瘾。当然不能一小口一小口地泯,就得大口大口喝,就着咸菜和焦圈。其他小吃:焦圈 肉饼,满汉糕点,开口笑、烧饼、糖火烧、麻酱烧饼、螺丝转等等都不错,就怪自己肚子小,只能喝两碗.
作为一家“几十年如一日”的老店,环境和服务就“不能有太高要求”了。但是老大妈店员们看上去都很亲切, 偶尔来个外地游客什么的,都会亲切地说一声「豆汁? 你吃不了, 算了吧,来点儿别的吧」.
这次去还买豆汁赠咸菜一碟,真的很爽,嘴搀的朋友们,经过天坛北门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
(2)卤煮之王-小肠陈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19
北京有无数家饭馆卖卤煮,但其中最有名的,是百年老号“小肠陈”。小肠陈最早经营的地界儿,在宣武门外南横街儿。说起宣武门,还得拉扯两句儿别的。北京城从打明永乐起事得了天下,也就成了京城。京城分内城外城,内城里面又有紫禁城。这宣武门,就是内城南侧的一个城门。在它东边,是正阳门(也称前门)和崇文门。在古代,大军出征就是从宣武门出发的。在宣武门南边,就是著名的菜市口,是明清两代的法场,有名的袁崇换就是在这里杀的。再往南就到了南横街儿。南横街东起虎房桥,西到牛街,是条东西向的街,长约两三里地。南横街因为特殊的位置,距离内城非常的近,也就成了会馆集中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地方住京办事处。有了会馆也就有了名人府邸,比如清朝有名的人物如曾国藩、康有为、谭嗣同等等,都先后在南横街附近住过,就连大名鼎鼎的孙中山,当年也曾在湖广会馆落脚。随着民国诞生,等级逐渐被打破,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南横街周围也就成了老百姓的聚居地。由于居住的人多了,自然饮食业也就发达起来,小肠陈在南横街偏东处,小肠陈东边,是著名的李记白水羊头;在西边牛街,有著名的年糕钱等回民吃食。店面不大,也就有个六七十平米。说到小肠陈的特点,其实和所有的老字号都一样,一是选料精致,一是做工认真,再加上量足,于是也就慢慢的出了名。来的人多了,也就可以不间断的熬汤,时间一长,竟剩下一锅老汤。有了这锅老汤,买卖也就没人可比了在。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陈玉田不仅大胆引入从前没有的卤品,使汤锅里的“内容”更为丰富,还对多少年一贯制的卤汤进行“改革”,加入几味去腥提味的中草药,让其味道更为香浓。
小肠、肺头、肚子、猪心、猪肝、白肉、豆腐,火烧……各类质地不一、口感各异的卤品“欢聚一堂”,再加上那锅鲜香扑鼻的卤汤,吊足了顾客胃口,勾动着食客馋欲。
除了独特的风味,北京小吃制作中的表演性,更让人流连忘返。
卤煮火烧“明案”操作,让食客赏心悦目,未曾动箸,眼睛已自“进食”不断。
(3)月盛斋-品味两百年的历史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21
月盛斋是一家专门经营清真酱牛羊肉的老字号,位于前门大街路西,也就是原前门五牌楼的边上,看上去是个古色古香的老门脸。无论是谁,只要您从它的门口经过,便会闻到那酱牛羊肉的醇香味;一抬头,便会看到那块书写着月盛斋三个大字的老匾。
月盛斋的酱牛羊肉,虽说是回族的清真肉食,但也是满汉及各族大众从古到今都十分爱吃的风味食品。有诗赞曰:喂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月盛斋开业于清乾隆四十年,也就是1755年,到今天已经有220多的的历史。
月盛斋,全名应该叫月盛斋马家老铺。顾名思义,这人老字号,是一位姓马的回族人开办的。在我对月盛斋马家老铺的采访中,老人们告诉我,月盛斋原来不在前门大街,而是在前门里原户部衙门的旁边。据有关资料记载,开办月盛斋的马家,世代居住在北京广安门内牛街。清乾隆年间,马家的马庆瑞经人介绍到礼部衙门当临时工,每逢礼部举办祭祀活动,他就负责看供桌。虽说这是个临时的差事,但是能将就着吃饱饭。有的时候,还能得一些赏赐。一次,马庆瑞得到了一只全羊的赏赐,拿回家后,留下一部分自己吃。其余的便用担子挑到街上去卖,想不到很快就卖完了。他觉得卖羊肉来钱快,比看供桌强。于是,便时不时地从差役们手中廉价买祭祀用过的羊,到街上去卖,慢慢的,也就经营起这羊肉买卖来,再不去衙门里看供桌了。
直到1949年北京解放以后,月盛斋才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扩建天×安×门广场,将月盛斋迁至前门大街路西的原永增和银号旧址营业,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个地方。文革期间,月盛斋曾改名为“京味香”。1979年重新恢复老字号至今。 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月盛斋有了极大的发展,京城各大商场和菜市场都设有月盛斋的专柜,北京市牛羊肉类加工厂还专门成立了月盛斋车间,使得月盛斋的酱牛羊肉走进了千家万户。
(4)便宜坊焖炉烤鸭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22
焖炉烤鸭是烤鸭子的正宗,它是明代由江南传入北京的。最早的便宜坊明朝永乐年间的菜市口米市胡同,由姓王的南方人创办。当时只是一个小作坊,并无字号。他们买来活鸡活鸭,宰杀洗净,给其他饭馆、饭庄或有钱人家送去,做些服务性的初加工,也做焖炉烤鸭和童子鸡等食品。由于他们把生鸡鸭收拾得干干净净,烤鸭、童子鸡做得香酥可口,售价还便宜,很受顾客欢迎。天长日久,这些饭庄、饭馆和有钱大户,就称该作坊为便宜坊。
北京最早没有烤鸭店的名称,不叫鸡鸭店,就叫盒子铺,盒子铺是一个直径约一尺二,厚四寸、圆形没有棱角的木质盒子,外上黑色或红色大漆。盒子里分成十或十一个不等的小格子,每个格内可放一种食品,一般要放酱肉、香肠、驴肉等食品。顾客要盒子,多是盒子铺派学徒送去,等人家用完,再把空盒子取回。当时,便意坊经营的品种有生猪肉、生鸡鸭坯、炉肉、香肠、丸子、鸡块、鸭块、桶子鸡、清酱肉、焖炉烤鸭等十几种。便意坊的焖炉烤鸭、桶子鸡、清酱肉等几种商品,独具特味,多年来深受人们的欢迎 孙子久把作坊接过来后,积极扩大作坊的营业,孙子久鸡鸭作坊生产的生鸡鸭坯和桶子鸡等,货色比别家好,总卖低价钱,南北城的大饭庄、大饭铺,大都愿用孙子久的货,因此生意做得很火。便宜坊从原来的四五个人,增加到十二三个人。
便宜坊制作的烤鸭用料讲究,工艺精细,色呈枣红,皮酥肉嫩,肥而不腻。佐食有荷叶饼、空心烧饼、甜面酱、蒜泥、白糖、黄瓜条、萝卜条等。焖炉是地炉,炉身是砖砌成,大小约一立方米。当焖烤鸭子前,先用高梁杆的炭火将炉膛的温度焖烤合适。焖炉用的是暗火,技术性强,掌炉人必须掌握好炉内的温度。这与挂炉不同,挂炉用的是明火烧烤,容易掌握。焖炉烤的鸭子,外皮油酥,肉鲜嫩,肥而不腻,并出肉多。便宜坊为了保证烤鸭质量,有专人负责养鸭填鸭。鸭子的来源有二,一是从朝阳门、东直门一带鸡鸭房收买二三斤重的鸭子,自己经过短时间喂养,等鸭子长到四五斤时,就填了。另一来源是,一些挑鸡鸭筐的、去郊区农村收购鸡鸭的小贩,也给坊送去活鸡鸭。
(5)前门楼子全聚德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27
全聚德的历史这里就不罗索了,单说吃烤鸭的讲究。
首先是吃烤鸭的季节。真正吃烤鸭,讲究的是春、秋、冬三季。冬、春二季,鸭肉比较肥嫩;而秋季天高气爽,无论温度湿度都最适宜于制作烤鸭。秋天的鸭子,也比较肥壮,又所谓“秋高鸭肥,笼中鸡胖”的谚语为证。惟有夏季,一来天气炎热,人们本来就不喜油腻;二来北京鸭怕热,每到夏季都要掉膘减重;三来空气湿度大,鸭坯上常会湿漉漉的,这样烤出来,鸭皮易发艮(不松脆)。
其次是鸭子的大小。选鸭子非常重要。全聚德选购鸭子的饲养期不能超过90天。羽毛要有光泽,洁白无瑕,翅短背长,腿粗而短,胸部丰满,体躯肥壮。鸭子为5斤半到6斤。鸭子过小则肉柴,过大则有肥腻之嫌。
鸭子宰杀去血、腿毛,掏去内脏,剁去鸭翅、鸭掌,经过打糖色、风干,制成鸭坯,重量在3斤到4斤左右。烤好的鸭子大概在2斤4辆左右,要求片下80片到100片,一只烤鸭片下的肉大概在1斤2两之间。
第三是片法。烤鸭制作技巧一半在烤,一半在片。烤鸭烤好后,要现片现吃,要不等鸭脯凹榻便及时片好装盘,摆放整齐。此时吃在嘴里,皮是酥的,肉是嫩的,最为味美。片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趁热片下鸭皮来吃,又酥又脆又香,然后再片鸭肉。另一种是片片有肉,片片带皮,均如丁香叶大小,薄而不碎,裹在荷叶饼中食之,酥香鲜嫩。
鸭肉片完装盘摆好后,厨师还要把鸭头掰下来,用刀一切两半儿,同时片两个小片儿鸭尾部的肉,对称地单放在一个 小盘儿里。同时,把两条鸭里脊肉横放在鸭头上面,与片好的鸭肉同时上桌,表示客人点的鸭子已上完,有头有尾。鸭头可以蘸花椒盐儿吃,有的客人还专爱吃这一口儿。鸭尾当然没什么可吃的,它只是用来摆设示意的。两条鸭里脊是留给本桌尊贵的宾客或年长的客人的。
(6)老北京馅饼粥”浓郁的乡土气息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34
逛完西单里过这里,就决定在这里吃了,点了2个鸡蛋韭菜、2个猪肉茴香还有2个猪肉白菜的。
的确是现点现做,等了小20分钟,都望眼欲穿了,凉菜吃得都光盘了,终于上来了,热乎啊(烫),不过皮儿真薄,馅很足,真是经济实惠啊,不错的地方啊,味道也很不错滴~~~
我们吃到的馅饼是猪肉茴香(1.5元/个),香菇油菜(2元/个)和牛肉馅(2.5元/个)的。说实话,这家店的馅饼师真的挺好的,皮薄馅大,不咸不淡,比别处的都好吃!
地点:西安门大街(西四路口)
(7)吆喝声中的褡裢火烧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36
提起褡裢火烧,“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它源于清初,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味独特,是老北京的传统美食小吃之一。“褡裢火烧”以其皮薄馅大,外焦里嫩而口味鲜美,因制作成形后,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装财物用的“褡裢”,因而得名,取其发财之意。它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
最近一次是朋友带我去的,人很多,饭点时分,我们等位。较比地道的老北京风味,喜欢吃麻豆腐、芥末墩、炸灌肠,菜样不是特别多,但味道都不错。
服务生会帮你送上免费粥,小米粥、棒子面粥,挺稠,懑香的。
桌子底下有个竹筐,是放包的,很方便。但人多时容易踢到,虽然一般女士会细心些,但还是建议放在靠近男士一边,以免伤到女士仟巧的脚踝(不过好像去的中年妇女较居多‘:} )。
鉴于褡裢火烧会较比令我褡裢赘肉,就少吃一点,偶尔馋下。
吃褡裢火烧一定要注意别眼大肚子小,一般吃三两就足够了。这里的品种大约 有20多种,没菜单子。
地址: 马家堡东路55号洋桥大厦旁
电话: 010-87265551
(8)金生隆·爆肚冯-秋风送香漂万里
网页:http://qutou.com/content/showevent.php?eid=2438
有人说不吃爆肚的人不是北京人,吃爆肚的人不见得是地道北京人。只因新一代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哪儿的人,只要是好吃的,他们就会“呼朋引伴,蜂拥而上”,因此喜吃爆肚的人越来越多。当然老一辈对传统美食的热爱,也是任何一种美味不能替代的。
您尝过十三种爆肚吗?
梁实秋《雅舍谈吃》中说:“肚儿是羊肚儿,口北的绵羊又肥又大,羊胃有好几部分:散丹、葫芦、肚板儿、肚领儿,以肚领儿为最厚实。馆子里卖的爆肚以肚领儿为限,而且是剥了皮的,所以称之为肚仁儿。爆肚仁儿有三种做法:盐爆、油爆、汤爆。”
京城有几家老字号爆肚?
爆肚作为北京的一种地方名吃,较早记载是在清乾隆年代,以清末民初时为盛。仅东安市场一处最多时就有七个卖爆肚的摊位。当时卖爆肚最出名的有东安市场的爆肚冯、爆肚王,天桥的爆肚石,门框胡同的爆肚杨,东四牌楼的爆肚满等。以消费人群不同,老北京的爆肚分东安市场和南城天桥两派。南城天桥、大栅栏的爆肚以牛百叶及肚领为主,制作上较粗放。而东安市场的爆肚冯家、王家,制作上就精细得多,以羊肚为主。早年的官宦人家、八旗子弟,特别是梨园行人,均以食爆肚为快。
上世纪初,山东厨人冯天杰自临清来京,即在东华门一带摆摊卖爆肚,因其做工精细,人送外号“爆肚冯”。后迁至旧东安市场。三十年代,冯天杰的次子冯金生十三岁随父学徒,十六岁接替其父经营爆肚冯,并用其名的后两个字“金生”,为店起了一个正式的字号“金生隆”。如今“金生隆·爆肚冯”经几次迁移,又从簋街迁至海淀区北土城西路103号。由其第三代和第四代传人继续经营,仍然是一个私营企业。除了爆肚之外,还有几样儿特色:5元钱一盘的羊拐筋,炸饣各馇,罐焖牛肉和奶油炸糕等。会吃的主儿,要就着白酒从最有嚼头儿的葫芦吃起,爆一盘吃一盘,一盘换一个样儿,一直吃到最嫩的肚仁。
本人对吃没研究
北京的特色小吃基本上没吃过
在北京的遗憾呀
哈哈
听着菜名就觉得美味
我们对北京不熟
直接下去去北京的时候LZ带我们去就行了 到北京了去一去... 来北京不用找导游了,哈哈 不一定都好吃豆汁我就喝不惯{:soha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