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丸子。 发表于 2021-11-12 10:59:43

《学样》——献给宋崇凤老师逝世周年祭!

学       样
林德元
    我当作家,完全是听信了父亲的一句话。    父亲在吃晚饭的时候随便对我们说:“宋家湾滚筒爹的二崽好厉害,听说是个作家,写了好多戏本,公社宣传队正在排练演出。”   
    家里兄弟姐妹好几个,别人没有听进父亲的话,可是我听进了,很羡慕,但并不知道作家是干什么的。
    后来多次打听,才知道作家是写文章的,出了名可不得了,电影《地道战》《烈火金刚》都是作家写的,作家就是靠笔吃饭的人。
    那时候,我就对作家羡慕得不得了,心里许了愿,长大了一定要当个作家,写个电影在家门口放放。
    但那个时候我并不认识几个字。小学读到三年级的时候,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因为没书读,我只好在生产队里放牛,后来又成了拿六分半工的劳动力,跟着大人参加队里的生产劳动。一晃就过去了四年。
    劳动是很苦的,我不想干,只想当作家,就偷偷跑到宋家湾滚筒爹家里去,想看看我羡慕的作家长什么样。
    滚筒爹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木匠,我家的屋就是他做的,所以他认得我。我从滚筒爹口里得知,他那个当作家的儿子叫宋崇凤,在公社宣传队写戏。
    我家到宋家湾只有几百步路,中间仅隔了一个岭,两个村庄的狗叫都能听得到。我就这样来来回回跑,终于在一个下午见到了宋崇凤老师。他个子又高又瘦,眼眶深,鼻梁高,大拇指不停地掐另四个指头,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掐?但他让我心生敬畏,心想作家就是不一样,日不晒,雨不洒,不吃苦,所以我想拜他为师。
    见过了宋老师后,我内心有了目标,便把锄头一扔,兴冲冲到蛟塘中学读书去了,用五年时间读完了初中和高中,是宋老师一句话激励我去读的书。他说,一个作家一定要读书,没有文化当不了作家。
    读中学的几年里,只要到了星期天,我就要到宋老师家里去走一趟,看看老师回来了没有。
    那个时候,宋老师家里特别困难,生了好多个女儿,就想生一个儿子。后来,宋老师凭自己的才华调进了县文化馆,专门写小说散文,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他住在县影剧院地下室一间小房子里,虽然太阳照不到里面,很阴暗潮湿,出侧门还有个大厕所,露天的粪缸,东南风一吹,满室飘臭,臭得人不敢吸气。但每回我去看宋老师,他都是很高兴的样子,一边用烟草熏得黄黄的右手写作,一边用左手的大拇指轻轻掐着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谁也不知道那是在掐算什么?
    其实那个地下室里,住着当时星子县最出名的几个文化精英,有宋崇凤、徐新杰、程湘达、胡大鹏、陈家国、章江等老师,还有文化馆钱馆长,文化氛围很浓,我们总想去沾沾他们的灵气。
    我高中毕业留校任教后,就开始学着写小说散文,一年后调进了公社文化站当站长,从此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一生,都不曾放弃这个让人贫困潦倒的文学梦想。
    ——这个梦想,都是宋崇凤老师潜移默化传染给我的。
    我在文化站工作,宋崇凤老师很高兴,认为我坚持走文学创作的路是对的。也许是我们两家只隔了一个岭的缘故,他对我特别好,有点像父子关系。
    后来他终于生了个儿子,前六个女儿,后一个儿子,将儿子唤作小七子,特别兴奋,写的诗都透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因为生了儿子,宋老师特别高兴地写了一篇散文《平原双喜树》,没想到在《人民日报》大地文艺副刊发表了。我去向老师表示祝贺时,他笑得鲜红的牙姜都露在了外面,快乐得像个孩子。
    这篇散文是纯虚构的,写家乡人生了儿子,都要栽一棵树,名曰双喜树。等儿子到了婚娶时,这棵树正好可以做结婚的家具。
    ——这其实就是宋老师在写他自己,写他在心里种了一棵树,这棵树会在他的精心呵护下成长壮大。
    一个人在他无法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时,用虚拟的种树故事来抒发激动的心情,是作家最惯用的创作手法,而且宋老师还别出心裁地把他的家乡宋家湾写得那么美,写成了一个美丽的鄱阳湖小平原。
    我回到蛟塘公社后,也学着他的散文样式,虚构了一篇《家乡鹅毛扇》,没想到竟然登上了最高的散文杂志。宋老师看到杂志后,夸了我很久,并且在县文化馆的《桃花源》杂志上又刊登了。
    那时候,中国的文学创作热闹非凡,好作品井喷,名作家井喷,有些名不见经传的乡土作家,因为一篇小说一夜成名,所以说是文艺的春天来了。
    那时候,全国都作兴召开创作笔会,星子县文化馆也不例外。县文化馆经常召集基层业余作者开创作会,南康宾馆、秀峰党校是会议场所,还到我蛟塘公社文化站去开过会。所有人都觉得文学很神圣,县文化馆几位老师很厉害,对他们毕恭毕敬,倒是几位老师都很随和,一点架子都没有。
    后来,宋崇凤老师到花桥公社搞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时间一年,住在公社招待所里。他一个人孤独,经常打电话给我,要我骑自行车去陪他说说话。有一次他神秘地告诉我,他刚写完了一个短篇小说《惠风和畅》,准备往杂志社寄。
   可是到我离开花桥公社的时候,他都没有把稿子给我拜读。他的性格有点清高,稿子没发表之前,是不会给任何人看的。他曾说过,稿子没有发表之前要保密,不能让人看到里面的内容,那是作者的心血之作,不能随便示人。
   然而我知道,在星子这么个小地方,并没有谁比他的名气大,他的作品怎么可能交给档次低于他的人指正呢?    过了半年,宋老师的小说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只是题目《惠风和畅》改成了《南风》。
   我订阅了《人民文学》杂志,见到宋老师的《南风》之后,飞一般跑去花桥,我要把这个喜讯第一时间告诉他。可是宋老师刚刚结束了一年的路教工作,回蓼南家中见妻儿去了。我二话不说,随即又骑自行车赶到了宋家湾,终于和宋老师见了面。
    宋老师听说他的小说发出来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把怀里抱着的儿子交给我抱,只顾着拿起杂志就看。这个时候的宋老师,在我面前表现得一点也不矜持,很像《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了举,手都有些发抖,他的大拇指第一次没有去掐另外四个指头,想必是激动得忘了。
    在星子这么个小地方,有作家的作品在中国顶级文学刊物上发表,那是破天荒的事,怪不得宋老师那么激动,他是为星子争了光啊!他说星子是真儒过化之地,当今应该有人扛起那面文学的大旗,应该有在全国叫得响的作品。
    ——宋崇凤老师用几十年的艰辛创作,用不断的努力做到了,他不愧于星子的一面文学大旗!
    他激动的另一个方面,我也知道一点,他在县里读中学时,就非常热爱文学,只是因为家里成份不好,毕业后被打回了老家,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还险些被打成了右派。那时候他特别悲观,认为美好的梦想破灭了,于是只好把自己关起来,写小说,写剧本,写了小说《东海来的女兵》,写了剧本《摆渡》。
    还好命运垂青他,小说在江西《星火》杂志发表了,剧本由公社宣传队排练后到县里参加文艺比赛,他也在江西小有了名气。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九江地区有一批出了大成果的中年小说作家,九江市有曹元明、余国振,都昌有王萍慧,永修有戴启棠,武宁有杨新民,修水有萧亮,瑞昌有徐锋,星子有宋崇凤。这是一批很齐崭的作家先锋,领跑着九江的小说创作,在全国都小有名气。而宋崇凤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小说后,他的名声就跑到最前面去了。说到星子的宋崇凤作家,大家都翘大拇指,没有不佩服他的。
    作为近距离接触的一位家乡作家,我始终对宋崇凤老师是怀有敬畏之心的,既把他当作父辈一样敬重,又把他当作文学老师一样尊崇,向他学习创作技巧,也向他学习谋篇布局,拿乡下的老话说:有样学样,无样学世上。
    ——宋崇凤老师就是我的学样,我受益了终生!   
    ——献给宋崇凤老师逝世周年祭! 2021年9月29日深夜写于九江老马渡

【作者简介】林德元,庐山市(原星子县)蛟塘镇塘湾李村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专业作家。已出版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计16部。

作者:林德元



疯疯癫癫小青年 发表于 2021-11-12 11:27:17

这是一篇好文

1527029559 发表于 2021-11-12 12:34:01

进来看看

秋天来了 发表于 2021-11-12 12:58:24

写的挺感人的啊

拔丝地瓜 发表于 2021-11-12 13:30:36

文章写得真挚感人。最后我的关注点被倒数第二张图片的大壁虎给抢了

不减10斤不改 发表于 2021-11-12 14:06:00

原来我们星子还有这样一位大名人,拜读了

Emma 发表于 2021-11-12 14:38:19

写的好,人活着总有有点期盼…总要有点遗憾

陈芳芳 发表于 2021-11-12 14:54:57

哈哈有意思

豆芽 发表于 2021-11-12 15:10:18

写的不错哦

秋天来了 发表于 2021-11-12 18:04:21

写的不错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学样》——献给宋崇凤老师逝世周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