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撷英6(农民肖像)
描写撷英15农民肖像
1.农民
第二年开春,院子里来了一个男人。这男人大约有四十来岁吧,一身乡下人的打扮,穿着藏青裤子,解放鞋。许是早春时节,天嫌冷了些,他的对襟棉袄还未脱身,袖口又短,穿在身上使他整个人变得寒缩,紧张。……他长得还算结实,一张红膛脸,五官怕比大老郑还要精致些,只是肤质粗糙,明显能看出风吹日晒的痕迹,那痕迹里有尘土,暴阳,田间劳作的种种辛苦……(魏微《大老郑的女人》)
【点评】本段是对农民的标准描写,包括穿着、体貌和肤质,看得出同情和体恤的笔触。
2.庄稼人
那天下班到家时,发现沙发上歪着屁股半坐着一位五十出头的庄稼人,脸上横着竖着许多皱纹,眼光黯淡无力,穿一身灰不灰蓝不蓝的平布棉袄,上面补着不下十来个补丁,有的补钉上还压着补丁,一缕一缕灰黑的棉花从那棉袄的边缘畏畏缩缩地探着头,一股酸酸的味儿从他身上散发出来,使屋里充满了烂咸菜的味道。(王杰《孬舅舅》)
【点评】这是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在沙发上“歪着屁股半坐”,反映了乡下农民第一次进城时的窘状,交织着人物紧张、自卑、敬畏等多种复杂心态。
3.青年农民
五桩是她相亲相中的,高大,结实,走起路来,似乎能听见他周身骨骼里面发出的新鲜而粗俗的尖叫。蓬勃的,涨满的,仿佛一棵青壮的庄稼,汁水饱满,有一种藏不住的乡俗的野性。小灯是习惯这野性的。在乡下,随便走一走,看到的多是这样的男人。小灯的爹也是。他们大声地咳嗽,吐痰,嘴边时常挂着粗话,让人脸红,也让人感到亲厚。(付秀莹《灯笼草》)
【点评】青年农民的高大、结实和野性、粗俗融为一体,让人感到亲厚,也感受到他的蓬勃的生命力。“似乎能听见……”是一个新奇的夸张。
4.菜农
他长得和所有卖菜的乡下人差不多,五六十岁,身材瘦小,一抬头问,小青菜要不要啊,面上就涨起层层皱纹,配上那张土黄色的削尖脸,好像平滑的花生酱被调羹挖出几道线,这些线一同汇入头顶,被蓝色的工人帽挡住了去路。老菜皮有一部人力三轮车,龙头上套一叠红色尼龙袋。车上一鼓一瘪两个蛇皮袋,一个装满小青菜,一个垫在地上放菜、秤和盖上扎满小孔的雪碧瓶。自己则坐在一块砖头上。(王占黑《老菜皮》)
【点评】菜农离不开工具(道具),细致的描写更凸显职业特点。注意“蓝色的工人帽”“红色尼龙袋”“盖上扎满小孔的雪碧瓶”等描节,和对两个蛇皮袋的区别的仔细观察。许多作品,其实就是细节的盛宴。
5.农妇
杨青抬起脸,大芝娘已经站在她跟前。这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从太阳那里吸收的热量好像格外充足,吸收了又释放着。她身材粗壮,胸脯分外地丰硕,斜大襟褂子兜住口袋似的一双肥奶。每逢猫腰干活儿,胸前便乱颤起来,但活计利索。(铁凝《麦秸垛》)
【点评】农妇的特征(似乎带有普遍性)写得到位,不无臃肿但不影响干活的利索。这是生活的另一种美,是吃苦耐劳且健壮的劳动者的美。
6.村姑
歌唱的,是一位村姑。在上岸的柳树根下,她背向而坐;伸手去折一枝柳梢,一片柳叶落在水里,打个旋儿,悠悠地漂下去了。
这是极俏的人,一头淡黄的头发披着,风动便飘忽起来,浮动得似水中的云影,轻而细腻,倏忽要离头而去。耳朵一半埋在发里,一半白得像出了乌云的月亮。她微微地斜着身子,微微地低了头,肩削削的,后背浑圆,一件蓝布衫子,窈窕地显着腰段。她神态温柔、甜美,我不敢弄出一点响动,一任儿让小曲摄了魂去。(贾平凹《陶俑》)
【点评】村姑里也有极俏的人,“肩削削的,后背浑圆,一件蓝布衫子,窈窕地显着腰段”,极富抒情意味。自然环境的衬托,喻体选择自然界的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
7.渔民
他在冰冷的海水里和灼烫的火烟中泡磨炙烤了五、六十年,有岩石般坚硬的骨架,牛筋般扭紧的肌肉,黑胶板一样富有弹性的皮肤,伤痕累累的身躯。浪花砸上去,立即摔碎成千百滴油珠子,不剩一丝水迹。他对远近百里海域,水面上每一支暗流,水下每一处暗礁,他都了如指掌。他曾是个浓眉大眼,浑身乌亮的汉子时,俊俏的闺女们也朝他瞄过眉眼。但他不屑一顾,拥抱绸缎般的浪涛已使他精疲力尽和心满意足了。(邓刚《迷人的海》)
【点评】写的是沿海的渔民,与长江和鄱阳湖边的渔民也有相似点。为了描写渔民身材的特点,连用三个比喻。
真好。学习了,可以借鉴陈老师的表述
为陈老师点赞
进来看看
为陈老师点赞
点赞陈老师
点赞
点赞
赞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