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威 发表于 2011-6-29 09:54:00

林达 发表于 2011-6-29 07: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替我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是啊,你我是同时代的人!记忆太深刻了。

子威 发表于 2011-6-29 09:55:27

CYQ 发表于 2011-6-29 07: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的那些我都没看到过可见你比我老哈哈哈哈

我医学院毕业的时候,你才横空出世呢。

林达 发表于 2011-6-29 10:30:57

南山雅人 发表于 2011-6-29 09: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70年代的时候,老街的一个铺子有外地人收购古董。一天,两个农民抬来一口大缸。可能是价钱没有谈好,又把大 ...

可惜了这口缸!换到现在不知要卖多少钱呢{:t (66):}

roach2007 发表于 2011-6-29 11:01:37

子威 发表于 2011-6-29 02: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LZ好图好文笔!小时候上一小,中午和几个朋友喜欢特意跑到工农兵餐厅的门口买上一小把“毛栗”,然后,沿着 ...

我家最早就在北门巷住,后来老爹分了新的单位宿舍就把这得房子卖了,搬走了!
哈哈,小时候的竹筒子毛栗!好怀念哦!
上中学放学,工农兵餐厅以南的那条街,两边摆满着摊摊的,不愧是商业大街
当年流行的军皮带,陀螺等等都是在那些摊摊上买的

蚂蚁 发表于 2011-6-29 12:37:10

西宁老街位于紫阳南路中部。西宁街的得名,与元代行政改制有关,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南康路为西宁府,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又改西宁府为南康府。“西宁府”在星子行政命名上仅历15个年头,而“西宁老街”则为我们了解星子的这段瞬间历史,留下了一个参照系。立于街口,古风古貌扑面而来,老式铺面鳞次栉比,多为砖木结构,设小楼,楼檐为弧形,具有动感,檐内有木窗,配以雕饰,屋檐下时见旗招在微风中摆动。街道颇窄,仅3米余,但“文革”以后,这条老街却受到影视艺术的青睐,艺术家们在这里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那种返璞归真的意境。电影《南昌起义》、《红线记》,电视剧《红杏出墙》、《云雾庐山》以及《郑和》等,都留下了老街那古朴的身影

蚂蚁 发表于 2011-6-29 12:38:43

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遣兵取南康,克之。改为西宁府,以星子县尹陈子亨守之……”,府署就设在这条街上,所以这条街就因此而得名。

林达 发表于 2011-6-29 16:44:13

蚂蚁 发表于 2011-6-29 1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遣兵取南康,克之。改为西宁府,以星子县尹陈子亨守之……”,府署就设 ...

真是难为你了,去查了这么多资料!谢谢你的勤奋!

蚂蚁 发表于 2011-6-29 16:46:45

林达 发表于 2011-6-29 16: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是难为你了,去查了这么多资料!谢谢你的勤奋!

哈哈,这次还真不是我查的,我把此贴推荐给 星子人在北京的群 里,他们讨论了一上午西宁老街

有人查的,我转发了下而已

我是麻石街 发表于 2011-6-29 16:47:04

麻石街,我家在这条街上住了200多年,第一张照片就是我家,几年前照的吧,挂龙雕的地方被我改成电脑室咯。屋顶的瓦被我换成了铁皮,因为起大风的时候经常有瓦片掉下来,很危险,我邻居屋上瓦掉下来就砸破过小朋友的头。这条街现在显得不伦不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这里拍了《南昌起义》,我们班上还挑了2 名同学做群众演员,我家门头写的是“柴桑成衣行”,随后拍过《红线》、《郑和下西洋》、《浔阳楼宋江题反诗》、还有几部忘记了。拍南昌起义的时候,县城可热闹了,来了很多部队,老影剧院边上放了很多炮,老法院后面的车库栓了很多马,每天放了学,这2个地方时我必去的地方。点将台两边搭了延长的布景,显得很雄壮。那时候真是无忧无虑,哪像现在、、、哎、、、、、、

我是麻石街 发表于 2011-6-29 16:50:54

这条街原来很多学生来写生,现在很难看见咯,上个月看见过一次。拍电影的不来了。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西宁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