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7-4 13:28:10

致人于死地?

  我们学校刚期末考试,七年级(初一)语文试卷的第一道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材料是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中的一段话:“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考了“脆”“致”“魂”三个字。  “脆”和“魂”没有任何问题。“致人于死地”本来就是作者写了错别字,没想到命题人竟拿它来考我们的学生。想必命题人也认为作者写的是对的,而正确的“置人于死地”反倒是错别字了。
  《现代汉语词典》“致”条:招致,引起;以致。例:致病、致残、致死。“置”条:搁,放。例:置之度外,置若罔闻、置身事外。
  置人于死地,意思是把别人放在死亡的境地,即将他人置于危险之中。古语中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致人死亡,意思是导致他人死亡。“致”意思是导致某种结果的意思,其后通常是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如“致多人患病”“致失去民心”等。“致人于死地”逐字解释,就是导致别人在死亡的境地,真是不知所云。
  迷信名家而不假思考的教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学生呢?也许这话说得有点大了。
  但我并非庸人自扰,不信你“百度一下”,“致人于死地”出现得还挺多,有网络小说,也有权威报刊。它还是很有市场的。

emases 发表于 2011-7-4 13:41:07

学习了。很多词语都以讹传讹了。


想起几个月前的一个事情,朋友家吃饭,碰见一个广西来的小伙子,寒暄几句,说他家离广西百色不远。他读的百(bai, 1)色,我就很奇怪,说不是读(bo, 2)吗? 他坚持说是bai,大家估计都觉得我有些怪,弄得我很有写不好意思。回来后上网反复查阅,地名确实是读bo。

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7-4 14:00:48

emases 发表于 2011-7-4 13: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习了。很多词语都以讹传讹了。




“百色”的读音我还真不知道有异读。看了你的回帖,查《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查到。不过说实话,许多地名的读音之所以特殊,其实并不是多音,而是方言的发音不同于普通话。例如江西的铅山,这个“铅”字在江西大部分地区都读成yan2,如铅笔。上海的莘庄,这个“莘”在江浙方言中都读成xin(身、深、申都这样)。

蚂蚁 发表于 2011-7-4 14:09:58

分析的很透彻

希望能多出你怎么严谨的老师

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7-4 14:26:18

蚂蚁 发表于 2011-7-4 14: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分析的很透彻

希望能多出你怎么严谨的老师

受你的鼓励,再发一篇《不该出现在统考卷上的“黯淡”》。

蚂蚁 发表于 2011-7-4 15:02:03

人醒我醉 发表于 2011-7-4 14: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受你的鼓励,再发一篇《不该出现在统考卷上的“黯淡”》。

你确实很严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人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