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打响秋收起义第一枪
1927年9月9日,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修水是秋收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在这里,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了第一面军旗,修水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
南昌起义爆发后,驻武汉的警卫团收到南昌前委的电报,指示警卫团立即赶赴南昌参加起义。这个警卫团的骨干力量是叶挺独立团的部队,团长是黄埔一期的共产党员卢德铭。8月1日,部队离开武汉,经阳新、燕夏、龙港于7日上午抵武宁,与余贲民率领的平江工农义勇队相逢。警卫团在得知南昌起义军已撤离南昌南下广东的消息后,决定改变行动计划。
卢德铭等三人去武汉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工作,将部队交一营营长余洒度指挥,指示他将部队带到湘赣边界的修水待命,以求发展。
修水,当时是湘鄂赣“三不管”的地方,但这里的工农运动基础较好。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进驻修水后,应修水党组织的要求,派出部队打开监狱解救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派出由李腾芳营长率领的一营配合修水西乡数千农民第二次攻打曹家,一举消灭了这一封建堡垒——曹江陵庄园。修水各界民众纷纷杀猪宰羊,献酒送菜慰劳战士。县城妇女和几十名裁缝日夜赶制1000套军服送给部队。渣津、马坳一带的农民协会筹集粮款,解决部队急需。修水的青壮年及邻乡农民200余人应征参加起义军,大大充实部队的力量。
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驻扎在修水的主要是武汉的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和崇通农民义勇军。部队在修水山口统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余洒度、余贲民任正副师长,下设4个团,一、四团驻修水。部队在修水休整期间,每天三操两讲,积极准备等待时机参加暴动。县城紫花墩、马家洲等地所见,到处呈现一片繁忙的练兵景象。
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湘赣边界组织秋收暴动。他来到长沙,经过实地调查,接触工农群众,觉得秋收起义举“左派国民党旗帜”是个大问题。于是,向中央建议:“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用共产党红旗来号召工农民众起来暴动。
9月初,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具体部署。会议决定:起义分三路进行,将集中在修水、铜鼓、安源的军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要求工农革命军第一、第二、第三团举红旗起义。
修水县城的商会会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部驻扎于此。9月初的一天夜晚,师部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正在忙碌着,师参谋处长陈树华推门进来,兴奋地说:“中央来信了,暴动即将发动,要我们尽快设计起义的军旗。何参谋,你在法国勤工俭学,见多识广;杨副官,你也是个秀才,你们看设计什么样式好?”何长工谦逊地回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一起试试看”。于是,杨立三找来了一块红布铺在八仙桌上,三人动手设计起来,何长工根据自己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见过苏联红军军旗的旗样,提出了设计方案,后经过反复设计和修改,最后确定: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镶着镰刀和斧头,代表工农,在旗左边白涵管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整个军旗的含义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
军旗式样确定后,何长工立即组织缝制。当时,修水县城的数十名裁缝,义务承担了军旗的缝制任务,布店老板无偿献出红布料。经过群众几天几夜的紧张赶制,100面有镰刀和斧头的红旗赶制完成,同时缝制了1000多块红领巾、红袖章,以备起义时用。
9月9日,在毛泽东、卢德铭领导下,驻守在修水的师部及其所属第一团以及师直机关、特务连在县城紫花墩举行誓师大会,起义队伍第一次在修水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鲜艳红旗,高呼“红色领带系在颈,只顾死来不顾生”的口号,打响了秋收暴动的第一枪。
9月10日,第二团在安源举行了起义。9月11日拂晓,第三团云集铜鼓桥头大沙洲,接受毛泽东的检阅。三支队伍齐向长沙进击,起义受挫后,转战井冈山。从此,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后,毛泽东挥笔写下了《西江月·秋收暴动》: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来源:九江新闻网-九江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