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玉食:老字号传奇
曾经的喧闹与嘈杂,都在这条街里渐渐蜕变。振兴菜馆、永昌顺绸缎庄演绎了一段百年大中路传奇。http://www.jjxw.cn/mmsource/images/2011/08/26/1314324349671_1472108829.jpg大中路上的振兴菜馆旧址如今已经面目全非。http://www.jjxw.cn/mmsource/images/2011/08/26/1314324354703_871358139.jpg解放初期的这张照片中,表演人群后面为当年的振兴菜馆。振兴菜馆
滚滚长江水淘出了浔阳城的岁月苍美,大中路近百年的变迁,引人注目。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九江被开拓为通商口岸,国内的客商带着淘金梦从各地涌入九江时,很多国外商客与教会传教士也纷纷驻足九江。直到二十世纪初叶,南浔铁路全面通车,刺激了九江水路与陆路交通飞跃进步,客流量过快增加,推动经济大幅提升。百业兴旺,霎时间九江的餐饮业伴随这样的浪潮以破竹之势迅速发展起来。
大大小小的菜馆,风味各有千秋,家家都有独挡一面的招牌菜,但菜系多由苏淮和北方菜为主,营销方式也多种不同。但当时最为出名的菜馆,莫过于振兴菜馆。
振兴菜馆,是九江一家最大的餐馆,优质的服务与菜肴让其长立不败之地。菜馆创办于1914年,由奉新人开办,主厨熊马南,以江西菜肴为主。而另一名厨师做的奉新烧烤鸭,深受市民的喜欢,可惜当时店面在大中路具体位置已经无从考证。抗战沦陷时,振兴菜馆被迫迁往吉安,后来又回浔再创辉煌,便改由芜湖名师王荣余经营。经营的菜肴也由奉新菜转为京苏帮菜系为主了。风味独特的京苏菜系,立即受到了九江豪门贵族和豪商的青睐,当时能在振兴菜馆吃上一顿饭,第二天街坊四邻都会向你打听。能在振兴菜馆吃饭的人就像是享有特殊的荣誉。
选材严谨、制作过程精细、因材施艺、根据节气的不同,也会更换菜单。厨师不仅注重蒸、烧、炒,更将高汤的技艺发挥得淋漓酣畅,风味清鲜外浓而不腻。振兴菜馆的菜名,也非常讲究,除了通俗易懂外,一些菜还有着特别好听的名字。当时最受欢迎又特别具有代表性的菜肴有“蜜汁甜藕,”、“肴肉”、“干烧冬笋”等。
1930年,振兴菜馆被南京厨师朱正炳接手经营,店址也几度更换。朱正炳曾任清宫御厨,在烹饪上有很深厚的造诣,他的宫廷菜更是让一些有钱人流连忘返。代表作有,玉带海参、刷把海参、凤尾鸡、糖醋桂鱼、龙戏珠都狠狠地赚着钞票。此后十年的时间里,振兴菜馆经营非常顺利,规模也非常大。可在生意如火如荼的时候,抗日的战火燃烧大江南北,日军大举进攻中原,无奈停业八年之久。1945年日寇投降后,人们重返家园准备重振旗鼓的时候,振兴菜馆老板朱正炳却因病长辞。
振兴菜馆能在九江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就在于其讲究的风格。菜馆内设有中餐部、西餐部、素餐部、风味特色部、京苏大菜部等。当时经营的规模很大,能一次摆放百桌大宴。日营业额均在1000银元左右。如此大型的餐馆,在长江一带也是屈指可数,菜馆设备也极其独特豪华,庭院内有花园假山、亭台楼阁等人造景观,环境优雅独特,具有很浓厚的中国风。
1954年决定走“公私合营”路线后,并入九江“浔庐餐厅,”地址虽未变,而店名更替为“浔庐二厅,”1960年转为国营,随后迁移大中路其它地段。并改名为迎宾餐厅。
振兴菜馆的更替变迁,曾经的样貌逐渐模糊,正因为它是曾经的最豪华饭店,很多人不免会有些情怀。人们口中流传其奢华,像象牙筷子、银质酒杯、红木桌椅、镶金边的餐盘等,其实有一定夸大,可能是因为振兴菜馆名噪一时,为当时的九江人挣了面子,大家将其神话了。
永昌顺绸缎庄
永昌顺的经营路线有着很明确的定位,它明确地与低端绸布店、布料店都很奢华的区别开了。
永昌顺老板程亨九,安徽休宁人。平日里儿子程荣生主持着绸缎庄。程氏父子是非常精明的商人,在九江当时的黄金商圈里,他们父子俩的经商头脑受到各界的称赞。随产业的不断做大,地产也越来越多,占地面积也越来越大,染坊、批发、门面,当时绸缎庄的规模可谓是庞大。经营的布料全都是上等,可以用豪华来定位,除了有本地的绸缎,还有苏杭来的精品、国外的商品也能在台面上看见。除了吸引很多国内买家外,还有很多国外人士前来购买,甚至还会与国外商旅建立贸易往来。
生意得做得精明,客户才会越来越多,永昌顺的老板就在生意场上非常灵活。永昌顺高品质货色很多,样式齐全种类繁多,顾客一定能在永昌顺满意而归。除了绸缎的零售,永昌顺还经营大量或者少量批发。若是大客户或者老客户,送货上门就是很平常的事情了。对于信誉好的买家,赊账也从容不迫,正是这样生意态度,赢得了好评赢得了绸缎庄的未来。当然最惠民的不仅是物美价廉,而是买十尺赠一尺,不论您是购买便宜的布料,还是购买价位很高的绸缎,一样享用买十赠一的服务。
在各大绸缎庄的竞争中,永昌顺一直占据市场的主动权。不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在绸缎业独领风骚。在当时,若用永昌顺的绸缎做了一套衣服,那是非常风光的事情。穿着永昌顺的绸缎,那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这也成了富商、达官贵人、上流社会人群的首选服装。平常的老百姓也会拥有一两套这样绸缎的衣服,供特殊场合穿着。如果孩子结婚,那就更得好好量身打造一身衣服。这样成了当时父母们的潜规则。若不能给孩子们一身永昌顺的衣服。父母还会很悲伤。
当时的永昌顺就有了时装的概念。除了传统的旗袍和冬天的棉袄外,永昌顺大胆开放其它的款式,甚至和西方服装交流设计理念。将西方元素融入到传统的中国服装中。这些服装有专门的裁缝制成,这样的衣服也就俨然成了限量版,每种款式仅仅出售一套,当然价格必会高昂,所以这项服务无形中成为了富人的专利。
绸缎庄因为发展需要,高薪聘请了九江商界著名掌柜管理。武先生作为内老板,之后接手管理通裕、永生、久华、久昌、九和等五家大型商户之间业务的往来。随着产业越发庞大,其他行业也与永昌顺联营,大盛、大丰、锦新、华纶等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商户,一部分其实是同行,联营的目的也是怕被挤出九江市场。
典型的销售方式,门面做零售,中间批发、后面设立染坊,雇员最多的时候过百人,年营业额超过200万银元。程老板父子与其他行业也有些利益关系,钧和钱庄、惠农典当行、永昌顺银号,都有投资关系或独资。
可富甲一方的程氏父子,连带管理经验过人的武先生,还有万贯家产竟然戏剧化的幻灭了。在抗战时期战火延及九江,程氏父子毅然决定要逃离去香港,由于家眷众多。将所有的银元全部兑换成国民政府法币。可是精明一世的程氏父子万万没有想到,法币过快的贬值,让手里钞票全部变成了废纸。而九江的不动产,部分毁于战火。一部分被不明势力集团强占。
抗战胜利后,九江商业圈再也没有听见程氏父子的消息,也再没有人看到过程老板。这样传奇的富豪父子,消失的无踪影。创业于清末,鼎盛于二三十年代,破产于抗战九江沦陷前期,百年大中路见证了其兴衰。(记者 杨军)
http://www.luoxingdun.com/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蚂蚁的微博 老字号很难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