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商人 发表于 2012-1-5 12:21:51

写在双峰路上的九江历史

  九江双峰路蕴藏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浔城的历史中占有重要一席。

  岳珂是双峰路人

  双峰路百姓习惯叫道台衙。当年,九江府道台不像今天白鹿宾馆坐南朝北,而是坐东朝西。衙门前大院是一棵棵粗大树,南北各一个大门。正衙门口有一对高大花岗石的狮子,威武雄壮。离正大门中央30米槐树林中有一口深井(防火用),中轴线门外小广场有一座高约10米的铁柱莲花灯,西南角有一小塔,名字纸塔。

  据《名人与浔阳》箕经二辑介绍:清代九江府道台在宋代曾是爱国名将岳飞的儿子岳霖的旧宅。岳飞的孙子岳珂说,他住的房子“先君(岳霖)未卜筑时,尝为戒师皇甫赋宅,斌归于袁(今宜春市)虚其室”。说明岳霖不是住在岳飞的旧宅(庐山赛阳),而是购自一位宋代离任军官的宅院。据清嘉靖《九江府志》载:在府台(今柴桑小学西侧民政局招待所)南,共有大小居室三十八间。黄土坡西坡,即今白鹿宾馆位置。这里东高西低离街市不远,风景幽静,是理想的居住环境。岳珂生于宋孝子贤孙宗熙十年(公元1183年)上距南宋朝廷为岳飞案平反昭雪已经20年,父兄辈受到特殊照顾而获得封官赐爵。他生长在双峰路这块土地上,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青少年时代。出任后仍经常回家探望,对江洲充满着眷恋。

  吴征镒出生地

  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吴征镒荣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亲自为吴征镒颁奖。

  获奖的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的简历清楚地写着“出生在九江”、“为江西九江人”。几十年来时时处处叨念着出生地九江,显现浓浓思乡情结。

  1915年吴征镒的祖父吴筠孙任江西省浔阳道道尹,即最高行政长官。吴征镒不到一岁,祖父吴筠孙故去。后来祖母金夫人带领儿孙迁至扬州北河居住。父亲吴启贤和母亲刘钟璇所生吴征鉴、吴征镒、吴征铠三兄弟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中国堪称绝无仅有的。

  九江日报有位记者还从吴征镒先生处得到他在一岁时祖父吴筠孙在九江道衙门口抱着他的珍贵照片。新中国成立后,吴征镒多次回九江庐山植物园,但后因工作系统和年岁原因有数十年没有回九江。

  九江最早的民办小学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江考棚举行最后一次科举考试。1905年全国正式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各地兴办新式学堂。九江最早的民办小学堂就诞生在双峰路。

  清光绪三十年由胡昌鹤邀同林继芝、蔡茂兴、徐庭兰在梅花庵口(今双峰路北端筹资兴办九江市第一所民办小学堂)。这所学校灌输维新教育,由于教学认真,不到两年,学生由18名增至160名。

  1911年九江县劝学所接收,由民办变为公办,就是今日柴桑小学的前身。1910年胡昌鹤去美国留学,先后在美国卫士理大学获哲学学士,、帝堡十学研究院化学硕士、纽约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1916年回九江母校南伟烈大学(今同文中学)任教授、校长。1936年-1941年任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务长、教授。1941-1948年任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重庆)教务长、教授。后因年事已高,回九江养老。五十年代被聘为江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九江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1962年病逝。

  双峰路的历史沿革

  双峰路北起明代署前正街南端,都天巷对面,清代称“马巷口”、“梅花庵巷口”,南至孝子巷(宋代)今称庾亮南路。明代因巷道狭窄也称“筷子巷”。明代此地以梅姓家族为主体,因此称梅花巷,后因建一尼姑庵,人们又称“梅花庵巷”。

  明万历年(1573年)梅姓有一人高中状元,巷南端有一小溪,为了纪念高中状元,在小溪上建一桥名“凤凰桥”。这状元上任后成河南省知府,全族举迁河南至今。2008年梅姓后人来九江寻根,续谱后才知道这一地名的来由。清代这条巷改称螺丝巷至称民国十七年。

  民国十七年(1928年)张远西任九江市市长,螺丝巷南端靠近莲花池,每到春夏之交,长江水倒灌莲花池,莲花池水涌向螺丝巷,内涝十分严重。张远西是宋子文爱人张乐怡的哥哥,倾听市民反映之后,决定对螺丝巷进行道路改造;即巷内所有宅院房屋统统向后退5尺,维修费自理,修路费由市政府承担。经过半年整治,修好公共地下排水管道,路面宽达8米,并铺上石子沙子,道路畅通,排水问题初步解决。修缮完毕以后,站在九江道衙府向南望去,可清晰看见庐山双剑峰,因而将改造后的螺丝巷更名为“双峰路”,因此而得名,此名从1929年沿袭至今。

南山雅人 发表于 2012-1-6 15:10:49

: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在双峰路上的九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