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 发表于 2012-1-18 10:08:37

借问曾栖几个贤——栖贤谷访古(下)

  宋代诗人王十朋在他的诗篇《栖贤寺》中写道:住山五老知今古,借问曾栖几个贤?900年前的王十朋在问,在栖贤谷这条怪石嶙峋,溪流湍湍的古道上,叠印了多少名人贤士的足迹呢,然而,900年过去了,这条古道上名人贤士的足迹,就从未间断过……
邢潮/文周晓波/摄    唐代李渤来了,公元785年,洛阳人李渤与兄长李涉隐居庐山,往返于白鹿洞和栖贤寺(时为宝庆寺)之间隐读求学,也许是日子过得过于寂寥,他养了一只白鹿自娱,这只鹿通人性,只要在它角上挂一只酒壶,就可以到街上沽酒。后来唐穆宗一纸诏书,李渤出任江州刺史。就在这时,白居易也被贬江州当了个司马。李渤没有忘记他隐读的宝庆寺,常带白居易来栖贤谷的寺庙里旷夜长谈。白居易又带他到归宗寺结识了住持智常大禅师,第二年李渤就请智常禅师来主持宝庆寺,智常禅师感激李渤的知遇之恩,把宝庆寺改名为栖贤寺。三位贤者就是如此配合默契,智常禅师把寺名改得又是如此恰到好处。李渤在九江隐读和掌门共20年,办了三件实事,修建了甘棠湖上的李公堤和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白鹿洞书院,还有就是“做大做强”了栖贤寺,后来人们把这里的三峡涧也同时称为栖贤谷,把观音桥亦称为栖贤桥。
    茶圣陆羽来了。此翁生性好嗜茶,自称桑苎翁。唐肃宗年间移居南昌玉芝观时常梦游庐山,抵庐山后住栖贤寺。不知道他品评了多少处用以泡茶的泉水,最后在茶经中定为“天下二十泉”。其中栖贤桥以东的泉水为“天下第六泉”。后来人们把这一泉水称为“招隐泉”,旁边有陆羽亭,曾是陆羽隐居煮茶的地方。招隐泉为裂隙泉。泉水自基岩裂隙中流出,色清味甘,长流不竭。泉的四周砌石成井,以免水质遭受污染。据水样分析,招隐泉水含杂质极少,矿化度为0.13克/升,为优质的饮用泉水。
    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来了。这对父子虽不通政治,治国无方,但都有着非凡的艺术才华。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璟在栖贤寺过着极度忧郁的生活。当时,他在寺中写的一首词《山花子》就是见证:“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渌波三峡暮,接天流。”他身在栖贤心忧金陵,对“云外”无“信”而风雨飘摇的南唐江山“恨”“思”交加。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同样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北宋的苏轼、苏辙“二苏”兄弟来了。“二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列。兄弟分别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和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游庐山栖贤寺,并作《栖贤寺新修僧堂记》,此文由苏辙撰稿,苏轼书碑,堪称一绝。现碑失文存,文曰:“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陟其山之阳,入栖贤谷……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来了。在桥溪水下游的石岸上有“三峡涧”三字,就是黄庭坚所书,同时他写下的《栖贤桥铭》也成为咏叹观音桥的名篇。宋代来过栖贤谷的名人贤士并留下诗篇的还有王安国,陈舜俞,祖无择,王十朋,周必大等。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来了。淳熙年间朱熹任南康知军,期间曾几次游栖贤寺。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四月到任不久,便与诸友、同仁、亲属一行13人探访栖贤寺,并在栖贤摩崖题志。明代的危素,邓林,王思任,杨廷麟,清代的李元鼎,汪揖,商盘,王士贞都来栖贤谷寻古探幽,写下了不朽的千古文章。

信息来源:九江日报星子新闻


http://www.shanglushan.com/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蚂蚁的微博

蚂蚁 发表于 2012-1-18 10:27:31

去过一回,风景不错

阿东 发表于 2012-1-18 10:48:14

晕,偶拍的照片怎么成了周晓波拍摄的呢?

蚂蚁 发表于 2012-1-18 10:49:11

阿东 发表于 2012-1-18 10: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晕,偶拍的照片怎么成了周晓波拍摄的呢?

嘿嘿,那就不清楚了。

阿东 发表于 2012-1-18 10:51:54


这是偶拍的原作。

蚂蚁 发表于 2012-1-18 10:54:47

阿东 发表于 2012-1-18 1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偶拍的原作。

应该是同一张照片

阿东 发表于 2012-1-18 10:55:54

2011年11月8日九江日报(星子新闻)用过了我的这张照片。

南山雅人 发表于 2012-2-1 12:43:15

可惜水越来越少了。。。

少府山人 发表于 2012-4-22 19:19:36

邢潮此文不错。但错一常识,李渤时可没书院一说。其时只在此处隐居,其后南唐李昇才建庐山国学,宋才置书院。

少府山人 发表于 2012-4-22 19:29:41

回首绿波三楚暮,改成了三峡暮。广告点子尚可理解,但不尊重历史。李璟其实在秀峰准备建台读书,但马上登基,一日都未读过。栖贤不知有空去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借问曾栖几个贤——栖贤谷访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