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墓和陶祠
本来,大诗人陶渊明死后没有露出地面的墓冢,可是不知从哪个朝代起,庐山出现了一座渊明墓。这座陶潜墓座落在庐山西南的面阳山中,乘车从星子县隘口乡出发,沿南山公路北行十多里左右即可到达。这里地处群山深处,四周苍松翠柏,山坞里杜宇声声。墓是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修葺的,碑文依稀可辨。整个墓冢为长形拱顶岩石和古砖结构,碑首有横额“清风高节”四字,中为“晋徵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其左刻有墓志铭,右为《归去来辞》。墓碑左右,各有碑刻一块,分别为《五柳先生传》和修墓人的姓氏,墓前还有护墓石栏。
陶渊明墓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此墓也为后人所疑。因为陶渊明死前曾留下《自祭文》,要求人们在他死后轻哀薄葬,“不封不树。”(意即不要把土堆成坟墓,也不要在墓前植树)根据这点推测,陶渊明死后可能没有露出地面的坟堆。也许后人不忍心这样,还是给他造了坟。不过,据史志记载,到明朝时,陶潜墓已有一百多年无人知晓。只是到了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大水在今天的墓地附近一个叫鹿子坂的地方冲出了一块断碑,碑上有字曰“陶靖节先生故里”。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明“前七子”中的核心人物李梦阳任江西提学副使,听说此事后来到鹿子坂,看了断碑便认定这一带是渊明故居,并在面阳山修筑了陶渊明墓,购置了祭祀的田地,建立渊明祠和靖节书院。他还从陶氏子孙中选出人到郡学里当学生,负责祭祀。李梦阳立下的这条规定,一直沿袭到清朝末年。
在李梦阳立墓之前,那此来探访渊明遗踪的诗人,如白居易、朱熹、王贞白等,虽为渊明故宅、渊明祠、渊明醉石写下了不少诗文,但没有一首是写渊明墓的。
至于渊明祠,虽经战乱屡兴屡毁,但在每一朝代都不曾废弃。建国前最后一次修复渊明祠是在1921年,新祠在旧祠的北面,当时节曾任翰林的刘廷琛为陶祠撰写了一副楹联:令彭泽,耻折腰,入莲社,欲眉攒,寄奴何罪,慧远何功,名教慨沦胥,晋宋总非公世界;
将抚琴,若无弦,或摊书,不求解,松菊吾朋,羲皇吾侣,馨香昭弈褀,子孙常恋旧柴桑。
1984年,九江县有关部门将这座渊明祠搬迁到沙河街附近的地方,面阳山便只剩下了一座渊明墓。
群山深处的陶潜墓不过是一座纪念性墓冢罢了,但由于诗人的高风亮节,他的诗文才华和“大济苍生”的志向,依然令无数人频频探访。一踏入墓地,松涛呼啸,竹浪低回,令人肃然起敬。明朝状元罗洪先,一生清廉正直,因上书触怒皇帝被削职,罢官后游庐山,谒渊明墓,作《拜靖节墓》诗云:
久憎折腰事,
再拜向高坟;
东晋非前日,
南山还暮云。
将持斗酒酹,
更以挽歌闻。
已饮缘何事?
低回心已醺。
关于陶姓文化请关注中华陶姓网
www.china-taoxing.com/bbs 陶渊明故里星子 我是中华陶姓网斑竹,想通过我的努力把星子渊明故里人文景观对外推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