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米活着 发表于 2012-7-26 09:59:27

我眼中的陶渊明

 星子滑过夜空的瞬间,黑夜中多了一分明亮。陶渊明度韶于乱世,却令黑暗的雾霭中,多出一份希冀的清明。

  陶渊明,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深渊亘古,细水长流,行走在繁市中却终究归于自然。正如他创作的诗篇一样,灵魂结合,琼浆相依,在红尘中开启隔世的梦。

  超然自逸的他,虽“猛志逸四海”,却“性本爱丘山”;虽生于乱世似注定走进纷争,却改变行走的脚步归隐于乡,采菊东篱。虚华名利,蓦然归隐;锦衣玉绸,粗布麻衣,在与生活的纷争下,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宁愿在寂静中轻声吟唱,也不在紊乱中大声放歌。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陶渊明的眼中,那“欢”早已化为燕翅下的清风,巍山上的秀云,在悲与愁中徘徊,直到终于化为灰烬……

  在繁华间挣扎的他,终是逃出了喧闹的枷琐,虚荣的镣铐,两袖清风,倜傥留华。他的淡泊、恬静,在天与地的印证下,与自然合二为一;他的固执、恣意,在群山万河的装点下,变为对自然的深深喜爱;他的爱国、爱家,在陋室耕地的游走中,化为默默的守候和惦念;他与众不同的风格,在沉沙与飞石的碰撞下留传至今,花开时节月圆时分,仍有当时菊花沾在衣袖留下的淡淡余香。

  不汲于富贵,不戚于贫贱。他已不知价值的含义、贫贵的分界线,因一切归顺于自然,因早已“心远地自偏”。他的归隐算逃避吗?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可是难道羁鸟不能直冲云霄,自由翱翔于蓝天碧云中吗?难道池鱼不能一跃出水,自由穿梭于海岸积石中吗?他的思想面对现实,由于他对自己的坚持;他的身体面对自然,源于他了解归隐的真谛。他的归隐之地不是桃源胜地而是自由佳居,他归隐的目的不是沉默逃避现实而是守望未来。

  俗习渐忘、陋言淡舍。没有流尘沙、只有拂微风;没有寻叹气、只有觅笑声;没有心杂念,只有情焕发。存在,不是一生;追求,才是永恒。

  泱泱流沙,泛泛年华,只剩下落月残照下的页页华章。

  落叶已故,但是它的根仍深深停驻,静待枝叶再一次破土而出。陶渊明已逝,但是他的情已重重埋于心底,慨释激情再一次蔓延沧海桑田。

  教师评语:小作者对陶渊明的认识是很到位的,参透了其精神追求,他那种不为物欲所动的淡泊高雅,很令后人赞叹不已。小作者能把对陶渊明的认识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更多地关注现实人生,这一点更为可贵,“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很多时候人的精神生活更重要!文章立意新颖,表达流畅,句式整齐,分析层次分明,要是能再注意一下句间的衔接过渡,我想一定会锦上添花的。

蚂蚁 发表于 2012-7-26 10:57:03

好作文

Lus疯狂的@蚂蚁 发表于 2012-7-26 18:29:31

好文采啊!顶一下 {:soso_e112:}

榭上风铃 发表于 2012-7-28 21:21:58

这么好的文字,喜欢,支持哦!

东篱忆菊 发表于 2012-9-30 21:42:00

其实,诸多不凡正出于平凡!

陈林森 发表于 2012-10-2 11:14:45

能写出这样的评语,教师是很负责的,这样的语文老师是不多的。

踏雪飞鸿 发表于 2012-10-2 15:34:39

在我心目中 陶渊明很模糊 真的 您让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陶渊明!

兰房娇娘 发表于 2012-10-9 22:49:19

好! 真好!真的好!的确是好!不能说不好!实在是太好了!{:soha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眼中的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