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多背一公斤”与旅游
<p align="left"><strong>一个流行到被盗版的公益活动</strong></p><p>一个完全自发的公益活动,由于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的报道,引起了更多关注,因此在中国出现了模仿和盗用其名的类似慈善活动,以至于这个公益活动的官方网站上,出现了“严防盗版”的公告。</p><p>这项公益活动就叫做“多背一公斤”。</p><p>所谓“多背一公斤”,就是希望“驴友”(自助旅游者)出行时多背上一点书藉、文具或衣物,带给沿途遇到的贫困学校和孩子。</p><p>倡议的发起者是网名叫做“安猪”的33岁男子余志海。现任职北京某体育媒体网站商务经理的他信奉王小波的一句话“一件事必须有意义同时有趣。因为光有意义是责任,光有趣则是娱乐, 都无法长久。” </p><p>“安猪”最早参与公益活动是在2003年4月。当时中国的非典恐怖气氛使爱好旅游的安猪没法远行。通过旅行网的论坛,他参与了一个“阳光志愿者协会”。那段时间,他每逢周末到北京郊区的民工子弟学校对学生进行辅导,坚持了一年之后,他开始觉得周六大清早8点起床跑去郊区很辛苦,做志愿者的付出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责任。 </p><p>2004年4月,一位驴友的旅行见闻让安猪有了新的想法。“这位朋友在中国云南德钦遇到了两位长期支教的老师,他们托我朋友把两句话转达给一位在另一个村子支教的老师,一句是‘坚持就是胜利’,另一句是‘你并不孤独’。感动之余,我突然想到驴友喜欢走的路线大多是开发较少的偏远地区,可以把游玩和公益结合起来,一边旅游一边给沿途的学校带去一点帮助。”</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4.ftchinese.com/ftimages/000002034/1.jpg" border="0" alt=""/></p><p><strong>公益是旅游的一部分</strong></p><p>当“安猪”第一次来到中国安徽歙县的一座小学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一心想拯救那些孩子于水火的想象实在是“坐在城市里瞎想出来的”,太自以为是了。“我根本没资格去施舍什么,他们挺有尊严。”让他至今记忆犹深的,是他让孩子们在村里的小卖铺自己拿火腿肠,三根一块钱,最后由他统一付钱。哪想到,几个大一点的孩子,纷纷把一块钱放到他的手心里。那天安猪和孩子们一起去野炊,感受更多的却是孩子们给予的快乐,“那里的孩子根本不是想象中那样悲惨兮兮地等待着被救助。他们虽然很穷,但很快乐,比我们活得快乐多了而且他们的快乐特别简单直接。我事先设计的很多复杂游戏都派不上用场,只要几个气球就能让这些孩子玩得很开心。” </p><p>一位中国贵州贫困地区的老师后来告诉安猪,应该站在一个真正平等的位置去跟这些孩子们交流,而且“物质的匮乏是可以克服的,真正可怕的是精神上的闭塞与孤独。”其实这些孩子最缺乏的是来自外界的信息,这一点恰恰是去那里的都市人最容易做到的。几乎所有的驴友都会提到一个共同遭遇,就是问当地孩子的梦想时,他们以为会得到像城市的孩子那样的答案,比如“科学家”、“企业家”、“空姐”等等,事实却令他们大跌眼镜。“孩子们根本不理解什么叫梦想。”在河北涞源一所希望小学探访的Gracekiller(网名)觉得不可思议,“经过一再启发,一个男孩终于明白了,写下了他的梦想:当工人, 200块。他的要求低得让我吃惊。这样的梦想已经算是很敢想了,还有两个男孩子,他们都写了:长大后当农民!‘不想做别的吗?’我问,他们摇头。‘那你们要种些什么啊?’还是不说话。”</p><p>通过实地的考察与经验,“多背一公斤”从最初的对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进行物质援助,而发展到现在的更注重平等地交流与沟通。安猪现在的想法是完全放下 “使命感”,仅仅以游客的身份和孩子聊天、游戏,抱着轻松心态和当地人玩成一片,给他们带去外界的资讯,“一公斤物资”反倒成了一个“引子”,旅游的重点变成了驴友对当地生活的了解和体验。“我不是去做志愿者,公益只是旅游的一部分。我更相信快乐的力量。”安猪如此总结。</p><p>2005年“十一”期间走访白碧小学的May(网名)则回忆:“我们的车开进白碧时,孩子们开始有些怕生,远远的看着我们。当说明来意后,他们就把我们团团围住,争着抢着带我们去山上看村庄和梯田。一路上,他们采来鲜花野果,挖出自家田里的地瓜,还给我们做”导游“,给我们唱山歌。我们这些大城市来的人倒成了真正的被施舍者。”</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4.ftchinese.com/ftimages/000002035/1.jpg" border="0" alt=""/></p><p><strong>“1公斤”够不够?</strong></p><p>迄今为止,“多背一公斤” 活动记录在案的达30余次,参与者达300多人次,自驾车50次。参加者多为喜欢自助旅行的都市白领和大学生,他们的活动区域遍及中国四川、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河北、山西等地。目前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帮助热心此项活动者掌握每所学校的具体需求,找到需要资助的对象。在他们的推广下,广西龙胜、贵州中洞和白碧等几所学校成了闻名的助学地,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旅行者的探访和捐赠。</p><p>上述这些统计数字表明,这项自发组织的慈善活动目前开展得并不像中国媒体渲染得那般乐观。受旅行者数量以及出行频率的限制,目前这项活动还只能在极少数人当中缓慢地流传。此外,另有一些“多背一公斤”组织的成员质疑,乡村学校对于这项活动的真实反馈究竟如何,还不得而知。毕竟,他们没有电脑,更是远离网络。究竟“多背一公斤”让他们感到了快乐还是感到了被搔扰,以及背过去的东西是不是他们最需要的,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途径做更好的沟通。这是“安猪”和他的友人们在日后需要探讨的问题</p> 支持,请放出网站及联系方式 <font size="5">不是“驴友”,只不过是喜欢到处看看罢了……</font> 不过,每当夜幕降临后,看到:在红绿灯路口,在几个成年妇女的带领下,一些还是很天真的小孩子围着停车等绿灯的车磕头作揖的乞讨,不管能不能收到钱,他们都会在绿灯亮起来后笑着跑向那几个大人。我不知是该同情还是该痛恨,倒底给不给零钱呢??? <p>爱心渐渐离我远行了,走近我的却是"我自己"--------</p> <p>痛心!!!</p> 我倒是更担心:将来这些小孩长大后该如何面对他的童年又该怎么样看待这个社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