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吉 发表于 2012-8-29 09:09:03

千年星子(南康古城)的一声叹息

本帖最后由 言吉 于 2012-8-29 19:46 编辑

转自:千年古镇   网名:有爱

    “鄱阳苍茫庐山碧,湖山之间一县立,雄壮秀丽世无匹,谁查悉,有多少名胜古迹?” 这是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所写的词《渔家傲》上阕,诗中那“湖山之间一县立”的“一县”指的是江西省北部、庐山脚下、鄱阳湖边的一个小小的城镇,这个小镇如同夜空里灿烂星辰中的一颗,它的名字叫做星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国地图上都难以寻找的小县,却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和咏叹。五代以前,晋有王羲之、陶潜;南朝有江淹、张正见;唐就更多了,诗仙李白,茶圣陆羽,还有颜真卿、白居易、韦应物等等。但在此之前,是没有“星子”这个名字的。直到五代十国,在吴杨溥大和年间,也就是公元929年至935年之间,才立星子镇。星子这个名字从此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之后,更多的名人来到了星子,宋有王禹偁、欧阳修、周敦颐、苏轼、王安石、苏辙、黄庭坚、米芾、岳飞、杨万里、朱熹;元有赵孟頫;明有朱元璋、李梦阳、徐霞客、李时珍、紫霞真人、王阳明、黄宗羲;清有洪亮吉、王士祯、李鸿章、康有为等等。但是,这些人来到星子大都是因为星子旁边的秀峰、观音桥、白鹿洞等自然或文化景点。如李白便是在秀峰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周敦颐任南康知军时在鄱阳湖边写下了名文《爱莲说》;朱熹知南康军时不仅主理白鹿洞书院,使其成为南宋四大书院之首,而且在县城修堤筑坝,推行“耕田法”、“种桑法”……这一切,使星子这个小县城以庐山为依托,渐渐成为了一个融自然与文化为一体的千年古镇。建国后,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李先念、宋庆龄、董必武、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聂荣臻、康克清、张闻天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等都曾来星子游览、参观。他们不仅对秀峰、观音桥这样的风景名胜赞不绝口,同时又对星子县城的建设也表示了极高的赞誉。虽然如今走在星子的街头,已经看不到当年古城的痕迹,但是我们从古籍和废墟中发现了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文化遗迹。“星子”是一个美丽的名字,它的来历与它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一样神秘而又浪漫。在县城一公里外的鄱阳湖中,有一石突出水外,如湖面翡翠。冬天湖水干涸的时候,可以步行至其上。相传为陨石落湖而成。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载:“湖中有落星石,周回百馀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因以名焉。”星子也因此得名。顾名思义,意为“星星的儿子”。虽然有关专家考证星坠之说不确,但传说及其所引发的艺术感慨是绝对不需要科学的论断,它只会引发更多的联想,只会使其更加神秘,更加美丽。
       寄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坐见山川吞日月,杳无车马送尘埃。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胜慨惟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这首诗是王安石的《落星石》,是一般宋诗选本上都难以寻找到的一首诗。但是它的质量是绝不低于任何一首宋诗甚至过之。在这首诗里,没有宋诗中繁复的说理,反而是情与景的浑浊使其更具有雄伟的气魄。颔联和颈联的写景与抒情结合得十分完美,出句写景,对句抒情,抒情中又“无我”写景中“藏我”,最后在这种面对“日月”、“尘埃”、“雁”、“客”的有限与永恒之中,说道:“胜慨惟诗可收拾”。是啊,如此美景,不感叹一番怎么对待起这山川风物,怎么对得起心中的感慨。且在诗中更是将落星墩比作“万里长江一酒杯。”也许,那些在这小小城中留下咏叹的人们和王安石有着同样的想法吧。五代吴大和年间,朝廷设星子镇,并敕对此石为“宝石山”。石上原有寺,几经兴废,现已重建,成为县城的一大景点。夏日傍晚,常有行人停留在湖边观赏晚景,见波光鳞鳞,楼台与石若隐若现。虽然科学论断为此石为陨石不实,但在历史上也确有星陨落。据《星子县志》载:“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有流星如帚,陨落鄱阳湖。”而以后奇异的事也不少: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七月十五日,不知何物经过天空,照见室内通红,其声如雷,倏忽不见。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月,天边红沙蔽日,赤如晚霞,照见人物,草木皆红,自早至晚才消失。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有白气,长丈余,日落时见于四方,延续四十余日。这些奇异之事因年代久远,已不可考,只能在典籍中看到了。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升星子镇为县;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立南康军,属江南东道,辖星子、都昌、建昌(现永修),军治星子。元设南康路;明清设南康府,辖星子、都昌、建昌、安义,府治星子。所以现在的星子县城也叫南康镇,面积4.45平方公里。从以上我们可以得知,无论是南康军还是南康府,治军治府皆在星子。加之历史上还有如此多的名人都曾停留在星子,故尔这仅有4.45平方公里的小城镇却曾拥有大量的文化古迹,经过实地考察以及翻阅了大量的书籍,于是我将这些古迹书列如下:鼓楼 一名谯楼,相传为周瑜点将台,始建于宋,位于县城中部,有千年历史。台基长30.5米,宽16米,高6.6米,全以花岗石砌成,中有拱形洞门。洞门深16米,宽3.3米高5.6米。楼长17.35米,宽10.75米,高6.8米。大马槽 俗称“周瑜马槽”,花岗石制,长3.5米,宽1米,高80厘米。牌坊 明正德年间,星子县有坊41座。清康熙年间;牌坊40座;同治年间全县68座。建国后,全县存牌坊13座。其中县城3座,均为明朝实物,有400多年历史,高6—8米,宽在8米左右。城墙 明正德年间建,清曾修复,有将近500年历史。东、西、南、北各有城楼城门,且有护城河与护城桥。城墙高约四米。塔 县城境内有塔两座。一名凌云塔,建在县东城墙上,明万历十九年知府田琯建;另一座叫梯云塔,俗称大塔,在东门外。面临鄱阳,明万历二十二年建,高七层,约30米。两座塔都立有400多年。西宁古街 又称西大街、正街,俗称老街。宋朱熹辟,房屋多为明清建筑,道路以花岗石条铺设,有百余年历史。爱莲池 北宋熙宁年间建,距今已900多年。朱熹知南康军时,为纪念先哲周敦颐而重修;清光绪年间又修过一次,后毁于火。建国后县政府重建。紫阳堤 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现存西堤,历史900年,为我国目前存世不多的古泊埠建筑之一。石狮 共六对,系牌坊及鼓楼前石狮,皆有近500年历史。列出以上名单,一座古城几乎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由于星子县历史上两次极为不幸的浩劫,使这些文物惨遭蹂躏,最终也使一个拥有千年文化的古城几乎消失殆尽了。这两次浩劫,一是日军的炮火,二是“文革”。抗龘日战争期间,日军炮火曾猛烈轰炸星子县,导致大量文物古迹被毁。城内凌云塔便毁于日军炮火。后日军成立日伪星子县维持会,城墙各处均有日军驻守盘查,虽然此时古迹未曾破坏,但大量文物遭日军抢劫而下落不明。建国后文物虽曾一度得到保护,但一些毁于战火中的古迹也未能及时修复。尤其是文革时期,几乎所有的文化古迹再次惨遭毁灭性破坏。1966年8月下旬,县城所有的牌坊均被拆毁,周瑜马槽被砸碎,石狮其余不知去向,仅存一对。城墙亦因年久失修,早已成废墟。1968年,城东梯云塔被拆毁用于建造影剧院……。……浩劫过后,县城内仅存老街一条,鼓楼一座,石狮一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从地下挖出石狮三只,共五只,牌坊一侧约3米的石雕,……一个古城的消失,固然令人痛心。但我们所要做的,不应该是痛心,而应该是行动,是去保护这残存下来的文物,这样可以避免我们再次痛心。在星子县内,文物最多最珍贵的当属那些牌坊,它们都有近500年历史。其中比较出名的是“真儒过化”和“嘉靖牌坊”这两座牌坊。“真儒过化”牌坊连废墟和遗址都寻找不到了,只能在《星子县志》中觅到一句这样的话:“正德十六年(1537年),知府梁建后建‘真儒过化’坊于谯楼南。”这才知道这座牌坊的大体位置。“嘉靖牌坊”比“真儒过化”建得较为晚些,是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5)。牌坊高达8米,宽约9米,横跨街道,截面680平方厘米。195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系明代刑部尚书陶尚德所立。陶尚德,字祖容,号剑峰,星子粟里(今栗里陶村)人,为陶渊明后裔,嘉靖五年(1526年)中进士。曾任云南御史,都御史,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取一品俸禄。老年归家闭门著书,著有《宾庐尘稿》、《欧波亭集》,青年时就素有大志。明正德年间(1506——1521),宁王朱宸濠叛乱,叛军攻打南康城,官吏弃城逃走。而当时身为府学生员的陶尚德建议死守,并振臂疾呼:“先圣宫殿,笾豆乐器在焉,宜死守!”隆庆三年(1569年),明穆宗下诏以羊、酒、彩巾慰问已经告老还乡的刑部尚书陶尚德。
       历史终究还是历史。陶尚德当年的振臂高呼,是为了保护“先圣宫殿”、“笾豆乐器。”而如今他自己所立的牌坊又有何人来保护呢?去年五月,我曾拍摄下“嘉靖牌坊”所余下的一侧石雕。这座石雕高约3米,宽约2米,上面字迹虽已不清晰,犹能辨出“嘉靖”二字。牌坊上仅剩一幅浮雕,上刻有花草和野鹿,鹿已断首,且布满灰尘。虽然如此,浮雕仍然厚实丰满,可见当年匠工的技艺。这嘉靖牌坊残留下来的石雕对于我来说有特殊的情感。它是这个县城中最为古老的东西,离它不远的鼓楼虽然也很古老,但由于几经兴废,现存的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修复的。而这块石雕,历经沧桑,度过多少浩劫。多年过后,所有的牌坊都倒下了,唯独这小小的一块残留了下来。它是唯一可以见证星子县城历史的石碑,它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陶尚德当年的衣锦还乡,而是这个小小弹丸之县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写照,它既有辉煌,又有伤痕。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浮雕,看着那些浮雕上厚厚的灰尘,我的心里不知是自豪还是辛酸,也许这两者都有。正如这个县城,有兴亦有废,这样才构成历史。而它,在鄱阳湖畔,钟鼓楼边,冷冷地看着四百年间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的象征、一种精神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今日重游故地时,不禁令我大为痛心:连这残存的牌坊石雕也已被建筑工地拆毁!在钢柱纵横之下,机器轰鸣声旁,仅留一明代石柱,斑斑驳驳……
       位于县城中部的鼓楼可谓是星子县的标志性建筑。这座楼古时为南康郡署的望楼,始建于宋。现在我们所见的鼓楼是1980年大修之后的新观。因《三国志》曾载周瑜于建安十一年在鄱阳湖边“还备宫亭”,所以此处传说为当年周瑜点将台。而星子人显然更乐于接受后一个名字,故现在的星子人都称此楼为“点将台”。这座楼在修建以后直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尚可通人登楼。城楼皆为木制结构,上盖琉璃瓦,画檐飞角,雕栏玉砌,气势雄伟壮观。从台上远望,登临送目,可隐约望见浩淼的鄱阳湖,极有气吞山河之势。故而明代吴国伦诗云:“檐垂晚照低平野,帆挂春云度急湍。峰色远携迁客醉,雁声清落九天寒。”鼓楼的台基全由花岗石垒成,显得古朴庄重。鼓楼门洞前的两壁上还有一幅对联,为清乾隆时知府刘方溥所撰,在葱郁的杂草间已然模糊不清,但犹可辨为:“曾是名贤过化,前茂叔后考亭,我亦百姓长官,试问催科?抚字;纵使绝险称雄,背匡庐面彭蠡,谁作一方保障,敢徒凭形势山川?”楼前原有石狮四对,如今仅存一对。文革后从楼前土中又挖出三座石狮。其中一座应该是嘉靖牌坊前的石狮。现在五座石狮皆立在楼前,形态多姿,线条流畅优美。其中两对石狮均脚踏彩球,有小狮戏于背上,棕毛飘逸,憨态可掬。虽然有些部分曾明显地遭人为破坏(文革时红卫兵的砸毁),但这并没有影响石狮的整体美。另外一座石狮是脚踏小狮的戏耍模样,显得活泼生动。在鼓楼东墙的墙角下,我还意外地发现了周瑜马槽的残迹。马槽被截成三块,其中较小的两块马槽上尚有麒麟浮雕,虽然已经残缺不全,但体形依然丰满,双脚擎云,两眼炯炯有神。另一块较大,上面也都是浮雕,可能是马槽的中间部分。雕刻的内容是一对麒麟,麒麟旁刻有山川树木之貌。三块断石皆在杂草丛中,较长的那一块几乎被杂草覆盖,石雕旁尽是废砖弃瓦,断墙颓垣,石雕上也布满了灰尘和青苔,然而在金色夕阳的照耀下,三块雕刻上的麒麟依然栩栩如生……
       鼓楼东面不远处还有爱莲池。北宋熙宁间,晚年的周敦颐知南康军。在城东开池种莲,并写下脍炙人口的《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宋代大儒,著名的理学家,字茂叔,号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人(今湖南道县),曾任大理寺丞,太子中舍等职。周敦颐在生前的时候并不为人所知,他的显姓扬名,完全是因为朱熹的功劳。朱熹不仅称他为“先贤”,而且对他的《通书》进行了校订、出版,并将此书刻于南康军学堂,作为白鹿洞书院的学生教材。后来还与陆九渊一起对周敦颐的理学思想进行了疏理,从此使得“濂溪学”在南宋时成为一大显学。周敦颐一生坎坷,四处奔波,但同时也在奔波时创办了几所名为“濂溪书院”的学堂。迄今为止,江苏、广东、四川、江西、湖南各地均有濂溪书院。其中以湖南最多,江西次之。江西又以九江为最。宋嘉佑年间,周敦颐隐居在庐山莲花峰下,因莲花峰下有一条小溪极似故乡的濂溪,于是也为它取名叫濂溪,并筑书院于山麓,亦名“濂溪书院”。乾隆五十年(1785)濂溪书院迁至九江市城内。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九江市中学堂,即现在的九江名校:九江一中。
       朱熹极为推崇周敦颐,所以在他在任南康知军时重修爱莲池与观莲亭,并征得周敦颐《爱莲说》墨迹,书刻于石。明嘉靖年间、清光绪年间,爱莲池都曾重修。光绪年间重修爱莲池后,将白鹿洞书院的书籍运至爱莲池储存,结果后来的一场大火使所有的文物和池亭一起化为灰烬。1962年县政府在原址上重建了观莲亭和爱莲池。池深3米,周长120多米。池中高筑石台,石台面积64平方米。台上是观莲亭,台北有五墩六孔的“之”字桥,由青石板铺成,长19.6米;南有三墩四孔的平桥,也为青石板铺就,与岸相接,长16.5米。文革后爱莲池曾多次兴修,又多次荒废。如今池水已无莲花,只剩下蔓草,桥也被杂草掩盖,楼阁更是因为年久失修,窗牖毁烂在目。但比之城墙与宝塔,鼓楼与爱莲池实在是大幸了。城东凌云塔连基座都已寻找不到。梯云塔在1969年被拆的时候,塔砖用于兴建县城中部的影剧院。城墙与城楼也是遗迹全无。据当地人回忆,城墙高约3米,上有城楼,城墙上还种有柏树,城墙外有护城河及护城桥。但在文革前,城墙大部分已倒塌,未倒塌部分也是以土砖砌之,而且那时已经没有城门了。现在从城墙附近的居民院内,还可以寻找到当时的城墙石砖,长约50平厘米,宽约25厘米,厚约20厘米。
       在星子县,能见证历史的还远不止这些。离鄱阳湖不远处有一条古老的街道,街道旁都是一些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最悠久的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而年轻的也有一百多年。这条街叫西宁古街,元朝的时候,南康府曾一度更名为西宁府,府站就设在这条街上,所以这条街就因此而得名。但星子人对这条古街情有独钟,更喜欢称它作老街,这个名字使得古街和人们之间就像朋友一样,而我们称呼它为老街时,也如在呼唤朋友一般,显得是如此的亲切。
       老街还有一个名字——朱公坡。通过这个名字我们很容易得知,它肯定与朱熹有关。而事实也是如此,这条老街的开辟者就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这样一个来历使得老街的历史背景十分深厚。它太美了,它不仅具有外在的美,它还具有内在独特气质之美,这种美是朱熹带来的,也是朱熹以后很多名人留下的,更是历史创造的。记得第一次读戴望舒那首《雨巷》的时候,那首诗所带来的场景立刻使我想到了家乡的老街。其实从现代的角度来讲,老街已经不能称作街了,因为它更像一个小巷。在江南细雨微微的日子里,白墙黑瓦带给你的感觉绝对是诗意的。老街是一个坡,从东头上,西头下,很快便可以走完。但是中间南北走向,屋宇交错,使得小小的巷子纵横,而旁边的房屋则构成了一组明清江南的建筑群。江南的建筑是极有特点的,而且每一幢建筑和每一幢建筑之间又有不同。建筑大体上是白墙黑瓦,房屋多用青石砌成,和不远处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与自然交汇。门前的结构大多是木制的,房檐、檐柱、门窗都是古老的木头,我不知道是用哪一种木材所建,但上面所雕刻的花草、人物等艺术品实在是太美了。屋檐上也有雕花,偶尔还会遇见一些刻着动物或人的浮雕,而往往这些动物和人的浮雕都是在诉说着一个我们现在已不可知的故事。窗子更有特点,是镂空的,上面所雕刻的花与房檐上的雕刻不同,房檐上所雕大多为莲花,而窗上的雕花则为荷花或菊花。虽然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木制艺术品上的彩漆已经剥落,但残存在上面的颜料依然闪着多样的光,那是一种艺术的生命力。建筑大师林徽因曾说,建筑的真正魅力不仅仅在于那些显现的雕花与色彩上,而在于它的内部结构。每当我走进老街里面的老屋时,我总是不禁对古人的智慧感到无比地赞叹。古人太伟大了,他们的伟大可以使现代人都感到惭愧。这里的房屋多为两层,屋顶是斜式,这样即使在多雨的江南,屋顶上的雨也会顺着瓦沟淌下,再从檐间滴落,形成了一道道雨帘,这是人与自然共造的景象啊。也许正是由于古代的建筑师理解雨,所以雨也会理解人们,造起这窗前檐下的雨帘来。屋顶与二楼之间有一个隔层,这样既不会使二楼在夏天因受日晒而炎热,而且在冬天室内更不会寒冷。一楼的地上是不用铺水泥的,更不用磁砖。因为这里的泥土很干净,而且十分平整。随着四季的变化,泥土也冬暖夏凉,并且由于长期踩踏,土变得坚硬,所以即使上面洒了水,也不会浑浊。这是人类最理想的居住环境。还令人们啧啧称奇的是一些天井式的房屋构造。房屋呈正多边形,屋的中间开了一个正方形的口,而口的正下方挖一方沟,像个小小的池塘。这样屋里既可以拥有阳光,下雨天又能汲水,真是一举两得。而这小池塘的作用远不及此,它还可以用来洗衣,贮水等。老街是我儿时最喜欢走的一条路,我不知它为什么喜欢它。但是我仿佛能感受到它的欢娱,我很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我来说,这一个个简单而又古老的屋子就是天堂,因为它综合了人类所有的智慧和灵感,不仅如此,还有自然的呼吸。略显得有些破败的“老街”摄于2003年4月,而今年的老房子已没有照片中的那么多了。 但这条老街经历了太久太久,很多房屋要么已无人居住,要么已布满蜘蛛网。而这些却是幸运的,不幸运的是那些被愚蠢的人拆掉的房屋,而在原地重新盖起了奇丑无比的火柴盒式的建筑,并在墙上贴满了白色或红色的磁板。这确实是一个愚蠢的举动,我不知那些窗棂、檐角都到里去了,或是劈成了柴,还是遗弃给了垃圾站?他们不知那些都是弥足珍贵的艺术品啊!而那贴在墙上的磁板则无疑冷冰冰地拒绝了自然。这种火柴盒式长方体并加有磁板的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称为“厕所建筑”,而正是这些厕所建筑在短短的几年中吞噬着百年的历史与文化,毫不留情!当我再次回到故乡亲临地此时,去年尚存的二十余间(以前是有百余间)建筑如今只有不下十间。也许一年以后,老街迎接我的只剩下这条用无数长方形麻石条铺成的路面了。它无言,只有我踏在上面,它会疼痛。而我也如此,更或许几年以后,连青青的麻石路面也会渐渐消失。我想流泪,站在老街上伫立了很久,这时旁边一间残留的老屋外,一个老人感慨地对我说道:“再也没有老街了……”
   
   
   
   
   

言吉 发表于 2012-8-29 09:14:37

着实叫人痛恨,十分让人痛惜!

麻辣鱼 发表于 2012-8-29 12:46:26

现在星子年轻领导只知道卖土地填财政、开发新区建高楼大厦,对星子古镇隐藏着得天独厚无限商机视而不见,悲叹!

cfcs1812 发表于 2012-8-29 12:59:07

我去过安徽东至老街,说实在的就一个破、没什么感觉、因为全国有几千个县太普通了

言吉 发表于 2012-8-29 13:28:11

麻辣鱼 发表于 2012-8-29 12: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星子年轻领导只知道卖土地填财政、开发新区建高楼大厦,对星子古镇隐藏着得天独厚无限商机视而不见,悲 ...

破旧立新,舍文弃化。

蚂蚁 发表于 2012-8-29 14:08:08

这位仁兄真是爱家乡之人

天鹰 发表于 2012-8-29 14:38:10

这年头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叹息

言吉 发表于 2012-8-29 17:06:08

本帖最后由 言吉 于 2012-8-29 17:06 编辑

蚂蚁 发表于 2012-8-29 14:08 http://www.shanglush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位仁兄真是爱家乡之人

爱,不能乱爱,要有的放矢地去爱。
星子蓝天绿地的匡山蠡水和真儒圣理的国学经典养育了我们这一代,寄希望它能继续一代代地将我们的子孙后代养育下去、、、、、

南康古城 发表于 2012-8-30 17:51:11

领导重视政绩,只知道把土地卖钱,不然点将台后面就可以把南康府重建,现在的点将台爱莲池那里像什么东西,都是商品房,游客来看周瑜点将台爱莲池没有一个不批评的,严重损害了星子形象。也害苦了开发商那么多房子都成了烂尾楼。亏死了要跳楼呀!政府领导的严重败笔。

言吉 发表于 2012-9-1 16:04:03

南康古城 发表于 2012-8-30 17: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领导重视政绩,只知道把土地卖钱,不然点将台后面就可以把南康府重建,现在的点将台爱莲池那里像什么东西, ...

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星子(南康古城)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