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网 发表于 2008-4-12 11:37:25

西河戏:古韵期待新声

西河戏由来已久
                        西河戏是赣剧的一个流派,流行于赣北的星子、德安、九江县——带,据记载,赣江自南昌入鄱阳湖,分东、西两河,西河流域旧辖南康府的星子、德安、永修、九江等县,明时为青阳腔的流行地区。其西河流经星子境内。故成名为“西河戏”,俗称“星子大戏”。
                      清乾隆年间,有南昌乱弹班入境演出,嘉庆道光年间,德安著名艺人汤大乐,从南昌乱弹班和汉口皮黄班学艺归来,在星子县授徒传艺,组建戏班,排演皮黄戏,演出剧目30余出。创立了第一个汤家戏社“青阳公主星邑义和班”简称“义和班”。嗣后,又有星子艺人汤再树、万正榜等先后从湖北“汉班”、景德镇“串堂班”转回人班,从而形成一种以星子为活动中心,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杂以青阳高腔和当地民间小调的弹腔剧种。为区别本地的青阳高腔和其他的民间小戏,遂取名为“星子乱弹”,外地人则称之为“西河大戏”,又名“弹腔戏”。
                        西河戏体裁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剧本结构冗长,内容崇尚忠、义、廉、孝,台词念白多乡音俚语,服装道具也古色古香。经典剧目如《状元媒》《周瑜拜帅》等,传统剧目约150多种。
                      西河戏的演变
                        由于西河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兼之星子职业艺人人才辈出,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义和班”达到鼎盛时期。戏班除在本县参加各种庙会、祠堂、擂台演出外,还不断往来于德安、永修、九江、都昌等地巡回演出。
                        “义和班”发达之时,民间业余演出也方兴未艾,各地除增修大量戏台外,村村供奉乐王菩萨,每年8月28日做乐王会,祭祀戏神;每,逢年节,村村聘请戏师,教戏排剧。是时,鸣炮开台,锣鼓管弦,通宵达旦,数日不绝。后受抗日战争的严重影响,各类演出急骤减少,渐趋衰落,专业戏班不复存在!
                      西河戏的复兴
                        抗战以来,专业班社完全解体,长期以来处于业余演出状态。建国后,“义和班”虽难以恢复,但农村业余演出却蓬勃兴起。100余名艺人多以教戏为业。县文化部门非常重视西河戏对农村文化生活的作用,举办各类西河戏调演、汇演和学习班,西河戏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逢年过节,村村演唱西河戏,自娱自乐,已成风俗,现时农村多种喜事,如上大学、参军、乔迁、婚嫁等,人们都会请上个业余剧团演唱西河戏,招待宾客,以示庆贺。
                        至1990年代,星子县更加重视西河戏的发展,除有西河戏研究室外,还成立西河戏研究会,广泛收集整理西河戏的艺术资料,多次举办西河戏实验性演出。每逢县里重大集会,专门选调优秀业余剧团公演,促使群众业余爱好者及农村演出逐年递增。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县采取群众自愿的原则,组建西河戏业余剧团,至今已发展120多个。这些剧团自娱自乐,常年活跃在城乡群众之间,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每年春节前后,群众业余剧团演出都达180余场,全年演出达到2000多场,观看演出的群众达到30万人次。星子街头亦自发辟有西河戏演唱角,每日夜晚,人们都自带乐器板凳,开怀唱吟,自娱自乐;此外,随着西河戏在星子的不断发展,还催生和繁荣了一批诸如戏箱出租、录像摄影等相关行业。
                        此外,该县还把西河戏演出场所当成未成年人受教育的“特殊”课堂,不断提炼、丰富剧本内涵,他们在现有的古剧本中,精选出《杨家将》、《岳飞传》等爱国主义剧本,同时,在原剧本创新的基础上,将“文明守则”、“公民道德”等内容丰富其中。横塘镇石咀熊村是个近1000人的大村庄,西河戏业余剧团每场演出,精心安排剧本,做到既丰富村民们文化生活,又教育村里的未成年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近年来西河戏不断地被越来越多百姓们喜闻乐见,但由于一直没有一个专业团体为龙头榜样,农民们的业余演唱的艺术水平亟待提高,虽偶有年轻人涉入,但仍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蚂蚁 发表于 2011-1-1 11:21:38

西河戏民间的艺术

蚂蚁 发表于 2011-1-1 11:38:19

艺术是永恒的

蚂蚁 发表于 2011-6-27 19:25:10

推荐主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河戏:古韵期待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