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 发表于 2008-6-5 11:11:06

环鄱阳湖隐忧与潜力同在

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在新的形势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出笼正符合我省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我省项目建设的平台和载体。九江在环鄱阳湖区的面积、人口均占全省2/3以上,策应、跟进、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保护是前提,科学发展是根本,把握我市环鄱阳湖区生态和经济发展特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对科学实施和推进环鄱阳湖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鄱阳湖生态,隐含着的忧虑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过水性、濒土性、季节性淡水湖,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生态湿地。鄱阳湖生态首先是水生态。鄱阳湖吸纳了江西全省流域面积94%的江河水。省内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多年平均入湖水量达到1285.7亿立方米。充沛的水量,使鄱阳湖成国际重要的湿地,水清草美花香,鱼虾螺蚌丰富,珍稀鸟类众多。150多种鸟类栖息在224平方公里的鄱阳湖国家级候鸟保护区。由于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1636毫米,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12.86米,最高水位为1998年7月31日的22.59米,最低水位为1963年2月6日的5.90米(湖口水文站,吴淞基面)。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随水量变化,鄱阳湖水位升降幅度较大,具有天然调蓄洪的功能。由于水位变幅大,所以湖泊面积变化也大。汛期水位上升,高水的时候是湖相,湖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低的时候是河相。洲滩裸露,水流归槽,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汛期来临之前,呈现洲滩草原景观。上世纪60年代,鄱阳湖的水质是贫营养化,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是中营养化,没有富营养化。我省为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贡献对我国长江下游水质量的保护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但是,目前鄱阳湖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枯水期长,鄱阳湖水位持续偏低,蓄水量少,逐渐丧失天然蓄水泄洪等调节功能,严重影响了鄱阳湖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由于水环境退化,鄱阳湖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
    ———鄱阳湖旱象。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环鄱地区历来是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更是频繁发生。鄱阳湖出现日益严峻的干旱问题,2007年受降雨持续偏少影响,我省五河入鄱阳湖水量减少,鄱阳湖水位和面积急剧下降,滨湖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情,城乡居民饮水受到影响。九江市农作物受旱面积41.6万亩,有7.08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都昌、湖口、九江、德安等县受旱较为严重。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一度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碧波千里的浩瀚水面消失了,周边城市的干旱危机逐步显现。并导致湖区植被动态改变异常,生物量下降,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及越冬候鸟的数量也在减少。除了沿湖地区持久干旱、上游来水少等不可抗拒的因素以外,还有围湖造堰、速生杨吞食鄱阳湖湿地、无序采沙加剧湖底沙漠化等。
    ———水质下降。上世纪90年代,鄱阳湖Ⅲ类水质以上的湖水达97%。但随着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鄱阳湖水质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鄱阳湖水质持续下降,水质也日渐营养化,造成湖泊所承受的生态压力不断加大,与其密切相关的区域面临严重的水生态安全的威胁。到2007年,Ⅲ类水质以上的水仅约有80%。目前鄱阳湖原水生态已不复存在,因而保护鄱阳湖自然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影响九江区内鄱阳湖的水质主要是上游工业污水的影响,永修及德安博阳河上游的工业、矿产开发污水、庐山区化工类工业污水及沿湖各县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的地表渗出、水产养殖、生活废水等。
    ———候鸟减少。受鄱阳湖罕见低水位影响,湿地面积缩小,生物链在改变,生物及越冬候鸟的数量也在减少,2006年底至2007年初,越冬候鸟为46万羽,比上年同期减少27万羽。
    ———血吸虫。鄱阳湖还属于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仍然严重威胁着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血吸虫病已成为制约环鄱阳湖地区居民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障碍,制约了沿湖地区经济的发展。
    环湖经济,困难与潜力同在
    环顾鄱阳湖经济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存在程度不一的问题,湖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昌九工业走廊的沿湖县经济发展强,而纯临湖的鄱阳湖地区目前经济发展滞后,开发程度偏低,占我市湖岸线2/3的星子、都昌均为省级贫困县。这2个县的人均生产总值不到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沿湖乡镇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都昌县、星子等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传统农业和渔业占主导地位。老百姓缺乏致富手段,外出务工人员比重大。沿湖居民贫困程度高。因血吸虫和捕鱼时间短等因素,沿湖居民相对贫困。鄱阳湖开发保护资金严重不足。为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环境,沿湖地区升级替代产业的发展步伐还不快,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缓。
    与此同时,环湖基础设施功能不健全。公路网络不完备。各县内部沿湖地区公路路网不完备且等级差,星子与都昌多宝等地隔湖相望没有公路相连,共青与星子苏家当公路没有连接。永修至吴城是季节性的过水路。这些都影响当地人员的便捷通行,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加强环湖内部经济联系和推动湖区社会经济发展,修建环湖高等级公路势在必行。同时,为了利用水上资源,发展物流业及旅游业,环湖各县要改造和新建货运和客运码头,改造航道,提升水上运输能力。
    沿湖旅游业没有形成整体联动效应。沿湖旅游资源丰富,但因交通条件制约和体制等原因,石钟山、星子温泉、都昌老爷庙和永修古镇吴城、共青城等以湖区为核心的旅游没有形成统一的旅游线路和品牌,综合效应低。湖区水上生态休闲旅游等特色还没有形成。湖区独特的江南沙山旅游有待开发。
    但是着眼于鄱阳湖的深度开发,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潜力也是得天独厚的
    首先是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生物环境,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农业生产条件也非常优越。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作用,形成了土质肥沃的鄱阳湖平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耕作条件好。农产品量多质优,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生态绿色食品具有明显的优势,粮、棉、油、猪产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许多省优、部优免检产品,注册了一系列著名品牌或商标。多项产品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其次,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上,鄱阳湖是从中原进入江西的要道,对长江流域的经济交流、文化传播起过重要作用和影响,发生在湖区的重大事件、名人轶事、事故传说、民俗风情、湖光山色和候鸟栖息群,都具有宝贵的旅游开发价值。第三,发展水上物流业潜力巨大。鄱阳湖水资源丰富,通江达海,如湖控工程能实现,将再现鄱阳湖水上运输繁荣景象。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做三篇大文章
    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以生态为切入点,保护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以科学发展为目标,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及流域特点,耗水量大的化工类产业布局拟建在下游地区的湖口及彭泽县,鼓励企业入园,便于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立足于环湖地区的资源优势,搞好环鄱开发建设必须做好三篇大文章,即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生态农业,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率先实现工业化
    工业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优化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利用鄱阳湖区风力资源,发展风力发电。坚持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大力提高工业在本区经济中的比重,培养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以工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稳步发展。不断完善环湖地区投资环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实施支柱产业基地化战略,全面提供工业竞争力。实施中小企业集群化战略,发展特色产业园。
    (二)联合做强旅游业
    组合精品旅游路线,高起点建设名山名水名湖名城名村的品牌旅游区。加快湖区旅游景区建设,开发风力发电场、江南独特沙山沙漠风光和水上游乐等新型景区,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水乡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使公共建筑、居民、园林等与水景融为一体,滨湖建筑、桥梁和沿湖道路的规划设计更须借重于湖光山色。为争取九景衢铁路都昌段取名鄱阳湖站,加大鄱阳湖旅游宣传力度,同时,争取鄱阳湖博物馆项目启动建设并落户九江湖区县。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核心,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加快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挥鄱阳湖大型商品粮基地的作用,加快渔业发展。按照全面提升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渔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的要求,配套建设水产品加工体系。大力发展经济作物。调整林业经营结构,保护生态公益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畜牧业发展。充分发挥草山坡草洲潜力,发展草食家禽养殖。配套建设加工基地,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根据保护生态的要求,大力提倡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用药,减少农业及渔业面源污染。大力实施沙山治理和水土保护工程,植树造林,兴建生态公益林。

★雅客★ 发表于 2008-6-5 17:15:45

写的很好!
做到很难!
:victory: 是你的大作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环鄱阳湖隐忧与潜力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