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3422|回复: 0
收起左侧

江西姓氏文化

[复制链接]

28

主题

253

帖子

2464

星币

星之子

Rank: 20Rank: 20

积分
18505
发表于 2008-9-11 19: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针对全国来说,江西很少有稀有姓氏。姓氏研究专家认为,原因在于江西很少有自己本地产生的姓氏,多由北方转来,而在古代,一般来说,大姓才有可能形成规模,并向外发展。另一个原因是,江西的姓氏历史形成时期较短,少数民族也不多,因此稀有姓氏很少。  但数量很少的姓氏也不是没有,研究者查阅资料发现,揭姓、操姓、哀(衷)姓、蓝姓等均有分布。
  哀姓,风俗通曰:“哀姓,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汉朝有种梨能手哀仲,所种之梨实大而味美,人称“哀家梨”。王莽时有哀章,为其幸臣。宋朝有进士哀长吉。唐朝礼部尚书哀愉因避讳皇上赐姓“衷”,现在衷氏族谱视衷(哀)愉为衷姓始祖。明朝江西举人哀世用上书嘉靖皇帝“哀”氏姓哀还是姓衷?嘉靖下旨“哀”姓改“衷”。自此“哀”氏后人多改姓“衷”。现江西万安县潞田镇衷氏宗祠牌匾“衷”字“哀”体笔画为黑色,唯中间一竖笔画为红色,以示对先人的尊重和缅怀。
  操姓人相传为曹操后裔。据操氏族谱谱序记载,曹魏末年,魏帝曹奂年幼,朝政为司马氏把持。公元266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政权后,更加疯狂地杀害曹魏皇族。曹操谪孙曹休举家逃往鄱阳郡新义(今江西省鄱阳县),为避免被司马氏政权斩尽杀绝,遂以曹操之名为姓,改曹姓操,延续至今。
  “姓”、“氏”原本不同义
  如今常常说姓氏,其实姓、氏原本不同义。江西省姓氏文化研究专家黄时璋说,从姓氏的本意来看,二者的初义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上古,姓和氏是两个意思。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我国最古“从女而成”的原姓很多,如姬、妫、姒、姜、嬴等,这些氏族都是母系血缘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姓也就转变为以父系血缘关系来计算了。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在古代同一姓族的人,由于人口繁衍,迁居到各地,加上身份职业的变化,同一祖先的后代子孙,便逐渐分成一些支派,每支又用一个特殊的号来做标志,这就是氏。姓是氏族的标记,氏是家族的标记,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氏则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氏曾经为贵族所独有。在古代有一条规定,氏同姓不同,男女双方可通婚姻,但姓同氏不同,则不能结姻缘。到了秦汉年间,姓与氏才合二为一,集体成为代称。
  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炯尧说,对于华人来说,无论身在何方,许多人的心中始终具有一种寻根意识。正是这种寻根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凝聚力。
  那么,哪些姓氏是江西的大姓呢?根据公安部最新统计数字,江西十大姓为“刘李陈张黄王吴周胡徐”。根据统计结果,排在前面的五大姓占了江西省人口总数的1/4左右。
  江西是全国姓氏迁徙的中转站
  “在姓氏迁徙的历史过程中,基本上经历了从北自中,从中自南的这么一个过程。”黄时璋告诉记者。江西应该说是全国姓氏迁徙的中转站。中国的姓氏大多发源于河南、陕西两省,然后逐渐向湖北发展,再由湖北经江西传至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比如说黄姓,便是从河南潢川发源,之后经湖北江夏传至江西,再从江西回迁湖广等地。
  王炯尧是江西省内姓氏文化研究的权威,他认为,江西之所以成为一个姓氏迁移的中转站,与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大迁徙是相吻合的,即西晋的“永嘉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及两宋之间的“靖康之难”,在中华民族的人口大迁徙中,北方的黄姓、王姓等等大姓纷纷进入江西,并在江西这块热土生根发芽。考察江西的姓氏历史还可以发现,每次改朝换代都会让旧王朝的王室贵族遭受迫害,造成皇族大姓逐渐变成普通老百姓的姓氏,如李姓、陈姓均为入赣避难迁至。
  江西的姓氏迁徙中转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西在古代是战乱相对较少,政治比较稳定的,所以“义门陈”和“华林胡”能够在江西累计十数代数百年不分家,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比较罕见的。
  王炯尧教授说,南昌也曾被设为国都,1100多年前,南唐皇帝李璟曾迁南昌并设为都,可迁都不久李璟便病死了,后主李煜将都城回迁南京,南昌建都历史还不到一年。都城虽然废了,可李姓却留下了不少,这也成为江西李姓众多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江西是全国姓氏迁徙的中转站,那么南昌则是各姓在江西境内的集散地。江西省名最早来自公元733年唐玄宗设立江南西道,而豫章设郡的历史则可上溯到汉朝,彼时南昌、丰城、庐陵、彭泽、鄱阳均为豫章郡之辖地,南昌理所当然成为姓氏入赣的首站,如黄姓、王姓、徐姓等等,之后再由南昌辐射全豫章郡,继而延至全省。

      “四大望族”各领风骚数百年
  说到江西的姓氏,便不能不提到江西的“四大望族”。江西除了“义门陈”和“华林胡”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深远影响外,涂、雷、罗、熊四大姓氏也在历史上形成了有名的江西望族。
  江西涂姓人口集中,豫章郡是涂姓最知名的郡望,源于东晋初年新吴侯涂钦。涂钦,公元246年(即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十一年)生于安徽淮南寿春(今寿县),卒于公元337年(即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享年91岁,谥忠武。葬于现今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涂坊村西南,原丰城县南乡三十二图,后称“侯墓岗”的地方。涂钦的生平事迹及家庭情况至今未见信史。而据各地的涂氏宗谱记载:涂钦出生在战乱频繁的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而钦公所在的淮南寿春,正是当年备受战乱、灾祸频仍的中原重灾区。他的幼年、青年时代是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度过的。他在近70岁的那一年(东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被封为新吴侯(新吴西汉为海昏县地,属豫章郡,东汉置新吴县,五代南唐改奉新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奉新县)。谱载:自钦公出镇豫章,受封新吴侯,家族子孙渡江南迁定居豫章后,钦公祖孙三代,显赫辉煌,涂姓成了当地的名门望族,为世人所仰望。豫章遂成为涂姓郡望。涂钦被涂姓后裔公认为“江南一世祖”。江西邻近几省的涂姓大多是在宋、明、清三朝分迁过去的。如今尤以广东、江西、湖北等省多用此姓,3个省的涂姓约占全国汉族涂姓人口80%。
  据雷氏文化研究会的雷政介绍,雷姓起源于陕西西安。最早来到南昌的雷氏族人名雷震,约在公元前900多年,雷震助周灭商斩妲己,后被任命为豫章侯,他在42岁时去世,葬在鄱阳,后代辗转迁移到丰城,而雷氏在江西最昌盛的阶段就是汉晋时期,在后汉、三国时相继出了雷义、雷同等著名人物。此后经过不断地繁衍播迁,雷义、雷同的后代在晋朝时形成了今江西省境的一大望族,史称“雷姓豫章望”。后不断向南北方扩散,其中豫章人雷焕后裔有一支迁往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后来发展成为当地一大名门望族,于是雷姓又有以“冯翊”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雷姓在南北方都有新的发展,但均以冯翊、豫章为其主源。清朝的时候,雷发达家族世代掌管朝廷建筑,缔造举世闻名的“样式雷”。雷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江西、四川、湖北、陕西等省多用此姓,四省雷姓约占全国汉族雷姓人口的六成。
  我国罗姓家族的共同标志同样是“豫章”。据《江西罗氏大成谱》载:罗族出豫章西山。汉朝时豫章郡的郡治所在地南昌城,是大将罗珠在守城时兴建完成的,竣工之日,罗珠曾经在城内亲植豫、章之树,并且举家搬到南昌城定居落籍。后来,朝廷决定在此设郡,由于罗珠曾为南昌城手植豫章,为了纪念罗珠的筑城之功,也为了豫、章两种树木已经成为南昌城的特有景观之一,便将该地命名为“豫章郡”;而豫章一地,又很早就是罗氏的主要繁衍中心。此后豫章罗氏不断地繁衍壮大,很快成为当地望族。
  来源于楚国的熊姓则走上了另外一条发展之路。战国末年,熊姓子孙后裔仍主要居于湖南、湖北等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熊姓后人多居住在湖北、湖南、江西一带,亦有少部分散居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而居住在江西南昌和湖北江陵的熊姓子孙经过长期的繁衍发展,人才辈出,在当地形成望族。所以不少姓氏书上均称熊氏“望出南昌、江陵”。唐宋时期,熊姓子孙仍主要居住在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载,岳州(治今湖南岳阳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郡五大姓中就有熊姓。此外一部分熊姓后人因为战乱和仕宦等原因陆续迁往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地区。宋初熊姓子孙移居福建建安(今建瓯县)等地,逐渐繁衍为当地望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